小型兩輪摩託車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23:24:41 2
專利名稱:小型兩輪摩託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覆蓋於前管後方的結構護罩的前面中央部,設置有覆蓋著前管前方的前罩體的小型兩輪摩託車。
在覆蓋於前管後方的結構護罩的前面中央部,設置有覆蓋著前管前方的前罩體的小型兩輪摩託車中,如將頭燈固定在前管上,前管與前罩體的接合不良。因此要求將前管設置於前罩體上。
如將頭燈固定於前罩體上,為提高支持前管的前罩體全體的剛性必須使其厚度加厚,存在前罩體重量大的問題,同時還存在著由於前罩體的車體構架側多個安裝部露出而有損外觀的問題。
鑑於以上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保持前罩體與頭燈良好接合的同時,將覆蓋於前管前方的前罩體分割為二部分,在其一方的罩體的殼體輕量化的同時,另一方的罩體的安裝部由他方罩體覆蓋而能夠提高外觀性的小型兩輪摩託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小型兩輪摩託車,在覆蓋於前管後方的結構護罩的前面中央部,設置有覆蓋著前管前方的前蓋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前罩體分割成上下二部分,將頭燈安裝於上側的罩體上,該頭燈的周圍由上側的罩體覆蓋的同時,由該上側罩體將下側罩體的車體構架側的安裝部覆蓋。
從而,根據本發明,前罩體分割為上下二部分,由於頭燈安裝於上側的罩體上,在確保該上罩體與頭燈良好接合的同時,能使不支持頭燈的下側罩體的殼體輕量化,並能提高前罩體形狀的自由度。
圖1為本發明的小型兩輪摩託車的側視圖,圖2為本發明的小型兩輪摩託車的車體前部的結構護罩周圍的剖面側視圖,圖3為圖2中A-A線的放大剖面圖,圖4為本發明的小型兩輪摩託車的前板的部分正視圖,圖5為本發明的小型兩輪摩託車的車體前部的部分正視圖,圖6為圖5中B-B線的剖面圖,
圖7為表示本發明的小型兩輪摩託車的頭燈的安裝構造的側剖面圖。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說明。
首先根據圖1對本發明的小型兩輪摩託車的整體構造進行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小型兩輪摩託車的整體側視圖,前管2位於該小型兩輪摩託車1的車體前方上部,轉向軸3自由迴轉地插通於該前管2內。並且在此轉向軸3的上端連接著把手4,此轉向軸3的下端連接著前叉5,且該前叉5的下端部可自由迴轉地軸承支持著前輪6。同時,前輪6的上半部由可動式擋泥板7覆蓋。
下管8由上述前管2斜下地向車體後方延伸出後彎曲,向車體後方略水平地延伸設置,從該下管8的後部分出左右一對座軌架9,向車體後方斜上方向延伸設置。
車體前部的上述前管2、下管8等由結構護罩10覆蓋的同時,該結構護罩10的前面通過安裝上下分割成二部分的頭燈罩體11與前板12而將前方覆蓋。在頭燈罩體11內收納著頭燈13,在此頭燈13的左右的結構護罩10的前面為左右轉向燈。在把手4與車座15之間設有低面式腳踏板16。
車座15的下方設有作為動力單元的組合擺動式發動機17。此組合擺動式發動機17由作為驅動源的發動機18及圖中未示出的內藏有V形皮帶式自動變速機構及動力傳遞機構的傳動箱一體化而構成,傳動箱19由發動機18的一側(車體左側)向車體後方延伸,其後端部可自由迴轉地支持著後輪20。從發動機18的排氣系統導出的排氣管21由車體的右側(圖1的裡面側)向車體的後方延伸設置。發動機18的左側方設有空氣濾清器22。
組合擺動式發動機17在固定於左右座軌架9的各中間部上的發動機懸架託架23上通過連杆24可自由搖動地支持著。車體的車座15下方的部件由樹脂制的車體罩體26覆蓋,該車體罩體26內,前後收納著上部有開口的儲物箱27和燃料油箱28,其右側方設置有圖中未示出的油箱。
車體罩體26由寬度方向中央的中央罩體26A與其左右兩側安裝的側罩體26B構成,在中央罩體26A的後面安裝有尾燈49,左右的各側罩體26B上分別安裝著轉向燈50,車體罩體26的後部安裝有覆蓋著後輪20上半部底板罩體45。
在此根據圖2至圖7對車體前部前的結構護罩10的周圍結構進行說明。圖2為車體前部的結構護罩周圍的剖面側視圖,圖3為圖2中A-A線的放大剖面圖,圖4為前板的部分正視圖,圖5為車體前部的部分正視圖,圖6為圖5中B-B線的剖面圖,圖7為頭燈的安裝構造的側剖面圖。
如圖2所示,在上述前管2的前面上下方向連接著3個撐杆29、30、31,該前管2的後面連接著1個撐杆32,撐杆29、32上安裝著結構護罩10。即在結構護罩10的上部前面左右突出設置著2個凸臺10a,通過這些由由螺釘安裝在凸臺10a上,結構護罩10的上部前面2處安裝在撐杆29上。結構護罩10的後面中間部由與勾34一起的螺釘32與上述撐杆32連接。
如圖5所示,在結構護罩10的前面中央部上形成上下方向長的、近似矩形的凹部10b,前板12嵌入安裝於該凹部12b內。
上述前板12由樹脂一體成形,所圖4所示,其中央部上形成開口部12a,在此開口部12a的周緣上形成近似半橢園形的凹部12b。且上述頭燈罩體11嵌入安裝在前板12的凹部12b中。
即如圖2所示,前板12的上部左右由螺釘安裝在結構護罩10的上部前面的左右突出設置的凸臺10c上(參照圖4),其下方的部位在向內側突出設置的凸臺10c上由螺釘連接的螺釘37安裝在結構護罩10上。
上述頭燈罩體11也由樹脂一體成形,其上部構成向前方圓形開口的照燈收納部11a,如圖5如示,此照燈收納部11a的下方形成開口部11b,11c與圓形的凹部11d。另如圖6所示,上述撐杆29的前端部上安裝有喇叭38,頭燈罩體的上述開口部11c朝向喇叭38開口。
如圖3所示,上述頭燈罩體11通過在其上端部的左右2處上突出設置的凸臺11e由螺釘39安裝在結構護罩10上而被支持於結構護10上,其下部如圖2及圖6所示通過由上述凹部11d外側通插的螺釘40與前板12連接而安裝於撐杆30上。
在如以上所述將前板12安裝於結構護罩10上後,頭燈11嵌入該前板12的凹部12b(參照圖4)安裝的狀態下,如圖5所示,由於前板12與結構護罩10的安裝部(螺釘36的頭部)由頭燈罩體11覆蓋而不露出外部,結構護罩10的前面的外觀性得以提高。又如圖6所示,頭燈罩體11與結構護罩10之間形成在上方開口的開口部,其開口部的一部11f由於由在前板12上部形成的罩體部12d覆蓋,從上方不能看見頭燈罩體11內部,這樣提高了把手4周圍的外觀性。
如圖6所示,頭燈罩體11的照燈收納部11a中可上下轉動(即可對光調試)地收納著頭燈。頭燈13由鏡片13b覆蓋於反射鏡13a前面,燈泡安裝於反射鏡13a的中心部而構成。
在頭燈罩體11的照燈收納部11a的左右內壁上一體形成上方開放的半圓狀的軸承部11g,此軸承部11g上支持著頭燈13左右突出設置的銷41。從而,頭燈13由頭燈罩體11將周圍覆蓋的同時,可以銷41為中心上下迴轉地被支撐著。
頭燈罩體11上形成對光調整用的上述開口部11b,此開口部11b的內側上形成的凹部11h中形成凹口中11i。並且此凹口11i中下方通著螺栓42,該調整螺栓42通插與頭燈13的下部連接的託架43的同時,與螺母44連接,螺母44與螺栓43之間安裝有彈簧46。在頭燈13對光調整時,調整螺栓43沿該凹口11i緩慢前後移動。由於頭燈13以銷41為中心上下轉動,頭燈13的對光得以進行。如在對光調整時頭燈13以銷41為中心迴轉,調整螺栓42與託架43的相對位置與相對角度變化,兩者的相對位置變化量由彈簧46的伸縮來吸收,兩者角度的相對變化量由兩者間存在的間隙來吸收。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前板12的罩體部12d與護罩10之間在上方開口,此上部開口部由樹脂制的把手罩體47覆蓋。上述把手罩體47形成下方開口的杯狀,通過螺釘48安裝於上述轉向軸3的上端。此把手罩體47上安裝有指示燈51,其上方設有速度表52與把手4。且轉向軸3的上端部連接著託架53,此託架53上通過把手架安裝著把手的同時,通過撐杆55支撐著上述速度表52。
在本實施例中,前罩體分割為頭燈罩體11與前板12等2部分,由於頭燈罩體11上安裝有頭燈13,在確保該頭燈罩體11與頭燈13的良好接合的同時,不支撐頭燈13的前板12能實現殼體輕量化,而且提高了頭燈罩體11與前板12的形狀自由度。
由於採用了由頭燈罩體11將前板12的結構護罩10側的安裝部覆蓋的結構,結構護罩10的前面的外觀性得以提高。
由以上說明所述,根據本發明,在覆蓋於前管後方的結構護罩的前面中央部,設置有上述覆蓋著前管前方的前罩體的小型兩輪摩託車中,由於上述前罩體分割成上下二部分,將頭燈安裝於上側的罩體上,該頭燈的周圍由上側的罩體覆蓋的同時,由該上側罩體將下側罩體的車體構架側的安裝部覆蓋,得到在保持前罩體與頭燈的良好接合的同時,將覆蓋於前管前方的前罩體分割為二部分,在其一方的罩體的殼體輕量化的同時,另一方的罩體的安裝部由它方罩體覆蓋而能夠提高外觀性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型兩輪摩託車,在覆蓋於前管後方的結構護罩的前面中央部,設置有上述覆蓋著前管前方的前罩體,其特徵為,所述前罩體分割成上下二部分,將頭燈安裝於上側的罩體上,該頭燈的周圍由上側的罩體覆蓋的同時,由該上側罩體將下側罩體的車體構架側的安裝部覆蓋。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在保持前罩體與頭燈良好接合的同時,將覆蓋於前管前方的前罩體分割為二部分,在其一方的罩體的殼體輕量化的同時,另一方的罩體的安裝部由它方罩體覆蓋而能夠提高外觀性的效果。在小型兩輪摩託車中,覆蓋於前管2前方的前罩體分割為頭燈罩體11與前板12等2部分,將頭燈13安裝於頭燈罩體11上,該頭燈13的周圍由頭燈罩體11覆蓋的同時,由該頭燈罩體11將前板12的結構護罩10側(車體構架側)的安裝部覆蓋,根據本發明,在確保頭燈罩體11與頭燈13良好接合的同時,能夠使不支持頭燈13的前板12殼體輕量化。
文檔編號B62K11/00GK1199692SQ98107029
公開日1998年11月25日 申請日期1998年2月13日 優先權日1997年2月13日
發明者板敷俊一, 谷口貴司 申請人:山葉發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