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惰輪發動機前端輪系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22:29:16 2
一種雙惰輪發動機前端輪系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雙惰輪發動機前端輪系,包括曲軸減振器皮帶輪、風扇帶輪、發電機皮帶輪、水泵皮帶輪,曲軸減振器皮帶輪緊固於曲軸前端面;風扇帶輪緊固於輪轂上,輪轂緊固於發動機缸蓋前端面,風扇皮帶輪中心相對於曲軸中心高度為475mm~500mm,發電機皮帶輪通過發電機座緊固於發動機缸體熱側,水泵皮帶輪通過水泵座緊固於發動機缸體熱側,各皮帶輪通過多楔帶連接,在曲軸減振器皮帶輪與風扇帶輪之間第一段跨距的多楔帶外側設第一惰輪、第二惰輪的雙惰輪結構;在風扇帶輪與發電機皮帶輪之間第二段跨距多楔帶外側設第三惰輪;在曲軸減振器皮帶輪與水泵皮帶輪之間的最後跨距段多楔帶外側設自動張緊輪,自動張緊輪的安裝支架緊固於發動機缸體前端面。
【專利說明】一種雙惰輪發動機前端輪系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雙惰輪發動機前端輪系。【背景技術】
[0002]發動機前端輪系一般採用曲軸皮帶輪驅動風扇皮帶輪、發電機皮帶輪和水泵皮帶輪,並在最後跨距段設置自動張緊輪來對皮帶進行壓緊。
[0003]在各種輪系的設計中,一般不建議在第一跨距段(曲軸皮帶輪至風扇皮帶輪)設置惰輪和張緊輪,因為這一段的皮帶張力是最大的,在此段設置惰輪或張緊輪將會引起惰輪支架的載荷較大,惰輪或張緊輪軸承的徑向載荷也是最大的。
[0004]但是,當發動機運用於工程機械等領域時,風扇帶輪相對於曲軸中心的高度都較高,皮帶跨距較大,需要設置惰輪來防止皮帶抖動。同時,在有些發動機中,由於受其固有結構的限制,前端輪系的布置空間很有限,為了防止皮帶與周邊結構幹涉,也需要用惰輪來改變皮帶的走向。此時就涉及到惰輪支架的受力偏大及惰輪軸承壽命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雙惰輪發動機前端輪系,可以有效分散、降低惰輪支架的應力,降低惰輪軸承的徑向載荷,較大提高軸承的壽命。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雙惰輪發動機前端輪系包括曲軸減振器皮帶輪、風扇帶輪、發電機皮帶輪、水泵皮帶輪,曲軸減振器皮帶輪緊固於曲軸前端面;風扇帶輪緊固於輪轂上,輪轂緊固於發動機缸蓋前端面,風扇皮帶輪中心相對於曲軸中心高度為475mm?500mm,發電機皮帶輪通過發電機座緊固於發動機缸體熱側,水泵皮帶輪通過水泵座緊固於發動機缸體熱側,各皮帶輪通過多楔帶連接,在曲軸減振器皮帶輪與風扇帶輪之間第一段跨距的多楔帶外側設第一惰輪、第二惰輪的雙惰輪結構;在風扇帶輪與發電機皮帶輪之間第二段跨距多楔帶外側設第三惰輪;在曲軸減振器皮帶輪與水泵皮帶輪之間的最後跨距段多楔帶外側設自動張緊輪,自動張緊輪的安裝支架緊固於發動機缸體前端面。
[0007]所述的第一惰輪、第二惰輪布置於跨距的中部,第一惰輪、第二惰輪沿曲軸縱向高度上下並排安裝,其軸心與曲軸的水平坐標相同。
[0008]所述的第一惰輪、第二惰輪安裝在同一個雙惰輪支架上,雙惰輪支架固定在發動機缸體前端面上,第一惰輪與第二惰輪的外表面間距6mm,第一惰輪與第二惰輪的結構、直徑完全相同,直徑74mm,惰輪內部為雙列軸承支撐。
[0009]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布置惰輪的方式採用2個惰輪來支撐第一跨距段的皮帶。惰輪支架的承載位置為相距79.5mm的2個緊固點。最大徑向載荷可以降低26.5%,最大徑向載荷可以降低1000N以上。本實用新型布置2個惰輪來防止皮帶抖動及空間幹涉。這種布置可以有效分散、降低惰輪支架的應力,同時採用2個惰輪來承受同等的載荷,惰輪軸承的壽命也相應得到較大提高。整個前端輪系的可靠性也得到較大提高。【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發動機前端輪系整體布置圖。
[0011]圖2是雙惰輪安裝位置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包括曲軸減振器皮帶輪1、風扇帶輪3、發電機皮帶輪
4、水泵皮帶輪8,曲軸減振器皮帶輪I緊固於曲軸前端面;風扇帶輪3緊固於輪轂上,輪轂緊固於發動機缸蓋前端面,風扇皮帶輪3中心相對於曲軸中心高度為475mm?500mm,發電機皮帶輪4通過發電機座緊固於發動機缸體熱側,水泵皮帶輪8通過水泵座緊固於發動機缸體熱側,各皮帶輪通過多楔帶連接,在曲軸減振器皮帶輪I與風扇帶輪3之間第一段跨距的多楔帶5外側設第一惰輪2a、第二惰輪2b雙惰輪;在風扇帶輪3與發電機皮帶輪4之間第二段跨距多楔帶5外側設第三惰輪2c ;在曲軸減振器皮帶輪I與水泵皮帶輪8之間的最後跨距段多楔帶5外側設自動張緊輪6,自動張緊輪6的安裝支架6a緊固於發動機缸體前端面。
[0014]圖2是雙惰輪安裝位置側視圖:
[0015]所述的第一惰輪2a、第二惰輪2b布置於跨距的中部,第一惰輪2a、第二惰輪2b沿曲軸縱向高度上下並排安裝,其軸心與曲軸的水平坐標相同。
[0016]所述的第一惰輪2a、第二惰輪2b安裝在同一個雙惰輪支架7上,雙惰輪支架7固定在發動機缸體前端面上,第一惰輪2a與第二惰輪2b的外表面間距h = 6mm,第一惰輪2a與第二惰輪2b的結構、直徑完全相同,直徑74mm,惰輪內部為雙列軸承支撐。
[0017]皮帶採用10槽PK型多楔帶5。自動張緊輪6通過臂架的轉動調節發動機運轉時的皮帶張緊力。
【權利要求】
1.一種雙惰輪發動機前端輪系,包括曲軸減振器皮帶輪(I)、風扇帶輪(3)、發電機皮帶輪(4)、水泵皮帶輪(8),曲軸減振器皮帶輪(I)緊固於曲軸前端面;風扇帶輪(3)緊固於輪轂上,輪轂緊固於發動機缸蓋前端面,風扇皮帶輪(3)中心相對於曲軸中心高度為475mm?500mm,發電機皮帶輪(4 )通過發電機座緊固於發動機缸體熱側,水泵皮帶輪(8 )通過水泵座緊固於發動機缸體熱側,各皮帶輪通過多楔帶連接,其特徵在於:在曲軸減振器皮帶輪(I)與風扇帶輪(3)之間第一段跨距的多楔帶(5)外側設第一惰輪(2a)、第二惰輪(2b)雙惰輪;在風扇帶輪(3)與發電機皮帶輪(4)之間第二段跨距多楔帶(5)外側設第三惰輪(2c);在曲軸減振器皮帶輪(I)與水泵皮帶輪(8)之間的最後跨距段多楔帶(5)外側設自動張緊輪(6),自動張緊輪(6)的安裝支架(6a)緊固於發動機缸體前端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惰輪發動機前端輪系,其特徵在於:第一惰輪(2a)、第二惰輪(2b)布置於第一段跨距的中部,第一惰輪(2a)、第二惰輪(2b)沿曲軸縱向高度上下並排安裝,其軸與曲軸的水平坐標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惰輪發動機前端輪系,其特徵在於:第一惰輪(2a)、第二惰輪(2b )安裝在同一個雙惰輪支架(7 )上,雙惰輪支架(7 )固定在發動機缸體前端面上,第一惰輪(2a)與第二惰輪(2b)的外表面間距6mm,第一惰輪(2a)與第二惰輪(2b)的結構、直徑完全相同,直徑74mm,惰輪內部為雙列軸承支撐。
【文檔編號】F02B67/06GK203626960SQ201320718100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4日
【發明者】任良成, 李玉松, 盧星 申請人: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