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環自動雷射打二維碼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6:43:21 1

本發明涉及外環的生產製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外環自動雷射打二維碼裝置。
背景技術:
我公司主要生產汽車驅動軸,汽車驅動軸是汽車上比不可少的零件之一,驅動軸包括有外環,外環在生產過程中需要許多的工藝步驟,為了方便外環的工藝步驟的追溯,需要在外環上打二維碼。目前,生產中沒有專門的打二維碼的裝置。因此解決這一問題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外環自動雷射打二維碼裝置,外環在運輸帶上從右往左運輸,當外環運輸到定位塊處,定位氣缸啟動擋住該外環,夾緊氣缸啟動夾緊該外環,此時,壓料氣缸和擋料氣缸也啟動將後續運輸的外環夾住不影響前面的操作,之後雷射打二維碼機對定位塊處的外環進行打二維碼,完畢後運輸出去,對後續的外環重複上述操作,可以自動的對外環進行打二維碼,效率高,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出現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外環自動雷射打二維碼裝置,包括有從右向左運輸的長條形的運輸帶,所述運輸帶左部前後兩側上方均設置有內壓的壓料氣缸,壓料氣缸內側設置有壓料板;運輸帶上方後側位於後側的壓料氣缸的左側設置有擋料氣缸,擋料氣缸前側連接有推板,推板前側右側設置有擋料板;運輸帶頂部後側邊沿位於推板左側設置有定位塊,運輸帶上方位於定位塊的正前側設置有夾緊氣缸,夾緊氣缸後側連接有夾緊板;定位塊後側上方設置有雷射打二維碼機。
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雷射打二維碼機包括有頂部向前側下方傾斜的雷射打二維碼頭,雷射打二維碼頭底部設置有支撐柱,打二維碼頭和支撐柱之間設置有活動調節連接塊。
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運輸帶上方後側位於雷射打二維碼機左側設置有定位氣缸,定位氣缸前側設置有連接板,連接板前側右側設置有定位檔板。
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推板右側設置有第一接近感應器,所述定位塊頂部設置有第二接近感應器。
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壓料板內側偏右設置有壓料擋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外環在運輸帶上從右往左運輸,當外環運輸到定位塊處,定位氣缸啟動擋住該外環,夾緊氣缸啟動夾緊該外環,此時,壓料氣缸和擋料氣缸也啟動將後續運輸的外環夾住不影響前面的操作,之後雷射打二維碼機對定位塊處的外環進行打二維碼,完畢後運輸出去,對後續的外環重複上述操作,可以自動的對外環進行打二維碼,效率高,適用於生產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2是本發明打二維碼機與運輸帶的左視圖。
其中:1-運輸帶,2-壓料氣缸,3-壓料板,4-擋料氣缸,5-推板,6-擋料板,7-定位塊,8-夾緊氣缸,9-夾緊板,10-雷射打二維碼機,11-雷射打二維碼頭,12-支撐柱,13-活動調節連接塊,14-定位氣缸,15-連接板,16-定位檔板,17-第一接近感應器,18-第二接近感應器,19-壓料擋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範圍的限定。
如圖1和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外環自動雷射打二維碼裝置,包括有從右向左運輸的長條形的運輸帶1,所述運輸帶1左部前後兩側上方均設置有內壓的壓料氣缸2,壓料氣缸2內側設置有壓料板3;運輸帶1上方後側位於後側的壓料氣缸2的左側設置有擋料氣缸4,擋料氣缸4前側連接有推板5,推板5前側右側設置有擋料板6;運輸帶1頂部後側邊沿位於推板5左側設置有定位塊7,運輸帶1上方位於定位塊7的正前側設置有夾緊氣缸8,夾緊氣缸8後側連接有夾緊板9;定位塊7後側上方設置有雷射打二維碼機10。所述雷射打二維碼機10包括有頂部向前側下方傾斜的雷射打二維碼頭11,雷射打二維碼頭11底部設置有支撐柱12,打二維碼頭11和支撐柱12之間設置有活動調節連接塊13。所述運輸帶1上方後側位於雷射打二維碼機10左側設置有定位氣缸14,定位氣缸14前側設置有連接板15,連接板15前側右側設置有定位檔板16。所述推板5右側設置有第一接近感應器17,所述定位塊7頂部設置有第二接近感應器18。所述壓料板3內側偏右設置有壓料擋塊19。
外環在運輸帶1上從右往左運輸,當外環運輸到定位塊7處,定位氣缸14啟動擋住該外環,夾緊氣缸8啟動夾緊該外環,此時,壓料氣缸2和擋料氣缸4也啟動將後續運輸的外環夾住不影響前面的操作,之後雷射打二維碼機11對定位塊7處的外環進行打二維碼,完畢後運輸出去,對後續的外環重複上述操作,可以自動的對外環進行打二維碼,效率高,適用於生產中。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外環自動雷射打二維碼裝置,外環在運輸帶上從右往左運輸,當外環運輸到定位塊處,定位氣缸啟動擋住該外環,夾緊氣缸啟動夾緊該外環,此時,壓料氣缸和擋料氣缸也啟動將後續運輸的外環夾住不影響前面的操作,之後雷射打二維碼機對定位塊處的外環進行打二維碼,完畢後運輸出去,對後續的外環重複上述操作,可以自動的對外環進行打二維碼,效率高,適用於生產中。
技術研發人員:左樹東;楊波;姚劍軍;董昌昌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耐世特凌雲驅動系統(蕪湖)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3.22
技術公布日: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