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藺相如和廉頗都是哪國人(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
2023-06-02 14:43:19 3
在小學時代,我們在語文課本學過「負荊請罪」的故事。
此文出自《史記》,講的是戰國大將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
廉頗以英勇善戰聞名於世,他曾率兵攻下齊國的軍事重鎮陽晉,被封為上卿,在朝中地位極高。
後來有個叫藺相如的人,出身門客,地位低微。但危難之際,先是替趙國「完璧歸趙」。
後又在「澠池會」中,面對秦王的無賴行徑臨危不亂,維護了趙王的尊嚴。
趙王認為藺相如功勞甚大,「不辱於諸侯」,先封他為上大夫,再拜為上卿。
藺氏雖與廉頗同為上卿,但排名卻在廉頗之前。
廉頗對此深為不服,認為自己有攻城之功,而藺相如僅憑口舌之勞,卻位居自己之上,他準備侮辱相如。
藺相如常迴避廉頗,有時遠遠望見廉頗,就駕車躲開了。
日子一長,藺相如的門客忍不住了,認為這是藺相如怕廉頗。
藺相如解釋說,秦王總比廉頗威嚴吧,而我卻在秦廷中大聲怒斥他,羞辱他的臣子,難道還怕廉頗不成?
我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的,秦國如此強大卻不敢侵犯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
如果我們兩虎相鬥,必有一亡,正中敵人下懷。
我所以這樣忍讓,是先考慮國家的當務之急而把個人恩怨放在其次。
廉頗聽到藺相如的這番話,大為感動,便身背荊條,在賓客的帶領下來到相如門庭請罪。
從此兩人成為生死之交,上演了一場將相和的佳話。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在戰國烽煙四起的時代,兩人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我們先來說說藺相如,關於藺相如之死有兩個說法。
一個說法是「澠池會」之後,秦國打算出兵攻趙,趙王便以太子郚作為秦國人質,以求和平並派藺相如隨侍身邊。
出乎意料的是,太子在秦國得了急症而亡,藺相如因此獲罪,被處極刑。
藺相如身為上卿之職,跟隨太子一同做人質,可信度並不是很高。
另外一種說法是,長平之戰期間,秦軍與趙軍鏖戰,相持不下,趙王陣前換將,用趙括取代廉頗。
藺相如上書阻止,趙王不聽,果然慘敗,藺相如憂憤之下病故。
再來看看另一位人物廉頗。
長平之戰後,燕國也來打秋風,廉頗率領趙軍大破燕軍,迫使燕國割讓五座城池求和,趙國難得打了一次勝仗。
廉頗被封為信平君,並代理相國一職。
公元前245年,趙悼襄王繼位。他聽信奸臣郭開的讒言,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代替廉頗。
廉頗因受排擠而發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廉頗於是離趙投奔魏國。
由於以前在趙國時,廉頗沒少率軍打魏國,因此魏國只是客客氣氣地收留他,但並不任用他。
即便是在異國,廉頗依然心念趙國,無奈奸佞小人從中作梗,編造「廉頗老矣,一飯三遺矢」不堪任用的謊言。
終未能再回趙國,最後在楚國的都城壽春(今安徽壽縣)鬱鬱而終,客死異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