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同學因公殉職(是驢得水孫校長的最好結局)
2023-06-02 14:35:23 1
01
大文豪魯迅曾經說過:「面子,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
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出,孫校長的存在價值似乎就是和那所學校同在的。更準確地來說,只有那個學校存在,他的面子才立得住,他才可以以一個有點「臉面」的角色出現在其他人面前,即使他的子女都已經嚴重背叛他,影響他的仕途發展,他的妻子也不在身邊,他在那樣的被綁著的處境下,居然沒有人想著去看看他。
影片的後來,留在他身邊的也就三個人:裴魁山、周鐵男、張一曼。而,就影片的表達,張一曼是自殺了的。那麼,接下來剩下的就是裴魁山和周鐵男了。
裴魁山在關鍵時刻對於孫校長那毫不遮掩的拋棄是非常明顯的,而周鐵男雖然沒有那麼直接,但就他在那一聲槍響以後的表現來看,也就只能用「靠不住」來形容了。
最在意孫校長意思的張一曼死了,剩下兩個明顯有過拋棄和不頂事表現的下屬,子女又那樣嚴重封死了他的仕途發展,那麼在那麼一個地方,幾乎除了專注於工作,孫校長几乎別無選擇。
也就是像他們那些人面對美國專家所撒謊的兌現---因公殉職。
只是,這個時候換了一個真正的教師罷了。
因為最起碼,這樣可以保住面子。
02
其實,這個學校是否有必要保住,起初裴魁山是提出質疑的。
而,從後來特派員的話語中,我們可以得知那個學校很可能就是讓那個校長能夠繼續在同僚面前把面子立住的最可靠保證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只要能護住這個面子,孫校長哪怕明顯無法獲利,動不動就動員大家一起捐工資,並且還在那麼艱苦,幾乎不可能被上級重視的環境裡開辦那所學校的原因。
那麼一鬧,學校因為獲得足夠多金錢以後,有了足夠多的學生,面子也就立住了。
既然有了面子,就有可以繼續存在下去的理由。
除了面子以外,學校的存在給了孫校長已經無法從其他地方獲得的一切行動聽他指揮的權力感。
尤其是驢棚救火那件事情可以看出,在那個群體裡,只要聽他指揮,哪怕做砸了,都不重要。
但,如果不聽他指揮,就像張一曼睡銅匠這個事情,哪怕辦成了,相關人員都獲得利益了,他就可以直接不認帳,讓那個不聽自己指揮的人好好吃吃苦頭。並且做得讓當事人有口難言。
而,這一切的各種好處和風光是他很難在其他地方獲得的了。
那麼死在這一片的風光之中,就是他最好的結局。
最起碼,可以落個體面,至於裡面已經千瘡百孔,那不重要。
至於,這個面子究竟有多少人真正認同,那也不重要。
至於,那個被綁住,塞住嘴,沒有人去管他的經歷,依舊不重要。
就像他是否真的活著,已經不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