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動力卡車專用底盤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20:07:06 1
專利名稱:一種多動力卡車專用底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動力卡車專用底盤,屬於一種多驅動模式卡車的專用底盤。
背景技術:
目前電動汽車續駛裡程短,傳統內燃機汽車市區內行駛尾氣多並且噪音汙染嚴重;而現有的雙動力汽車,其結構比較繁瑣,與其他傳統內燃機汽車的部件不能通用,對底盤改動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動力卡車專用底盤,其能夠實現三種相互獨立的驅動模式,具有混合驅動、純電動及能量回收的功能,節能環保,其續駛裡程長,結構簡化、底盤改動小,更易推廣應用,產品適應性、通用性好,簡化了整車控制邏輯,可靠性高。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多動力卡車專用底盤,其特徵在於:發動機布置在車架前端前橋的後面,電池組位於發動機上方固定連接在車架上,發動機通過離合器與變速箱連接,變速箱與前端傳動軸連接,前端傳動軸通過輸入法蘭與動力電機iu端連接,動力電機後端的輸出法蘭與後端傳動軸如端連接,後端傳動軸後端與後橋的輸入突緣連接,動力電機通過懸置軟墊與車架固定連接。所述的動力電機的中心有一根貫通動力電機的電機軸,輸入法蘭與輸出法蘭通過動力電機內部的電機軸前後連接。所述的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前端傳動軸、動力電機、後端傳動軸、後橋組成了多動力系統動力傳遞路線。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其能夠實現三種相互獨立的驅動模式,行車模式可選,具有混合驅動、純電動及能量回收的功能,節能環保,其續駛裡程長,結構簡化、相對傳統卡車底盤改動小,更易推廣應用,產品適應性、通用性好,簡化了整車控制邏輯,可靠性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機內部結構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機連接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2、3所示,一種多動力卡車專用底盤,其特徵在於:發動機3布置在車架I前端前橋2的後面,電池組4位於發動機3上方固定連接在車架I上,發動機3通過離合器與變速箱連接,變速箱與前端傳動軸5連接,前端傳動軸5通過輸入法蘭 7-2與動力電機7前端連接,動力電機7後端的輸出法蘭7-3與後端傳動軸6前端連接,後端傳動軸6後端與後橋8的輸入突緣連接,動力電機7通過懸置軟墊與車架I固定連接。所述的動力電機7的中心有一根貫通動力電機的電機軸7-1,輸入法蘭與輸出法蘭通過動力電機內部的電機軸7-1前後連接。所述的發動機3、離合器、變速箱、前端傳動軸5、動力電機7、後端傳動軸6、後橋8組成了多動力系統動力傳遞路線。發動機3及動力電機7在整車控制器的協調下能夠實現三種相互獨立行駛模式:發動機驅動、電機驅動、聯合驅動。當動力電機7不工作時,來自發動機3的動力通過變速箱輸出軸,經前端傳動軸5及動力電機的電機軸7-1以及後端傳動軸6傳遞到後橋8,實現發動機驅動;當發動機3不工作且將變速箱置於空擋位置時,來自動力電機7的動力經電機輸出端及後端傳動軸6傳遞到後橋8,實現電機驅動;發動機3與動力電機7也可以同時接通,此時以發動機驅動為主,電機具備助力、能量回收功能,實現聯合驅動。具體應用中,例如利用多動力卡車專用底盤進行垃圾車改裝,在小區作業時採用電機驅動模式,環保不擾民;在市區內行駛、山地坡路行駛時可採用聯合驅動模式,走走停停,有利於能量回收;在坡路行駛時方便助力爬坡;長途運輸時採用發動機驅動模式,改善發動機使用條件,同時發 揮燃油續駛裡程長的優勢。
權利要求1.一種多動力卡車專用底盤,其特徵在於:發動機布置在車架前端前橋的後面,電池組位於發動機上方固定連接在車架上,發動機通過離合器與變速箱連接,變速箱與前端傳動軸連接,前端傳動軸通過輸入法蘭與動力電機前端連接,動力電機後端的輸出法蘭與後端傳動軸前端連接,後端傳動軸後端與後橋的輸入突緣連接,動力電機通過懸置軟墊與車架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動力卡車專用底盤,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動力電機的中心有一根貫通動力電機的電機軸,輸入法蘭與輸出法蘭通過動力電機內部的電機軸前後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動力卡車專用底盤,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前端傳動 軸、動力電機、後端傳動軸、後橋組成了多動力系統動力傳遞路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動力卡車專用底盤,其特徵在於發動機布置在車架前端前橋的後面,電池組位於發動機上方固定連接在車架上,發動機通過離合器與變速箱連接,變速箱與前端傳動軸連接,前端傳動軸通過輸入法蘭與動力電機前端連接,動力電機7後端的輸出法蘭與後端傳動軸前端連接,後端傳動軸後端與後橋的輸入突緣連接,動力電機通過懸置軟墊與車架固定連接。其能夠實現三種相互獨立的驅動模式,具有混合驅動、純電動及能量回收的功能,節能環保,其續駛裡程長,結構簡化、底盤改動小,更易推廣應用,產品適應性、通用性好,簡化了整車控制邏輯,可靠性高。
文檔編號B60K6/40GK203126505SQ20132012208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8日
發明者閆曉東, 楊鍅, 王景晟, 宋春麗, 郭立群, 王佔春, 張國棟, 張春英, 劉吉順 申請人: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