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板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8:20:11 1
接骨板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接骨板,它由前夾板(1)、後夾板(2)、橈側板(3)、尺側板(4)組成,所述前夾板(1)、後夾板(2)、橈側板(3)、尺側板(4)均為竹板且竹板的兩端緣均為過渡平緩的圓弧,所述前夾板(1)、後夾板(2)的近端寬度大於遠端寬度且近端與遠端之間過渡平滑。該接骨板設計合理,簡單實用,能與藥膏匯合為一體,形成外固定器材;外固定牢固可靠,有助於縮短骨折臨床治癒標準的時間。
【專利說明】接骨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接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接骨板。
【背景技術】
[0002]橈骨遠端骨折是指距橈骨遠端關節面3cm以內的骨折,常伴橈腕關節及下尺橈關節的損壞,是臨床最常見的骨折之一,約佔急診骨折病人的1/6。橈骨遠端骨質以松質骨為主,當外傷暴力作用於橈骨遠端,容易發生骨折,主要發生在6-10歲和60-75年齡階段。在6-10歲階段,男女發病率沒有顯著性差異;在60-75歲階段,女性患者明顯比男者增多,其原因與高齡及肝腎虧虛相關。
[0003]橈骨下端骨折,有伸直型和屈曲型;AO學派稱柯雷氏骨折和史密斯骨折。橈骨下端骨折一般可以一次復位成功,但對於粉碎性不穩定骨折,即使良好的復位,在骨折癒合過程中,也很難得到維持。骨質疏鬆的患者,極容易發生短縮畸形,產生不同程度腕關節後遺症。儘管近年來國內外均有較多的文獻報導,以手術切開解剖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獲得較好的固定效果,但是橈骨遠端骨折內固定治療後的併發症,如骨不連、骨缺損、關節僵直、骨質疏鬆、內固定取出再次骨折,仍然有較多報導。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於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接骨板,該接骨板設計合理,簡單實用,能與藥膏匯合為一體,形成外固定器材;外固定牢固可靠,有助於縮短骨折臨床治癒標準的時間。
[0005]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一種接骨板,該接骨板由前夾板、後夾板、燒側板、尺側板組成,所述前夾板、後夾板、燒側板、尺側板均為竹板製成且竹板的兩端緣均為過渡平緩的圓弧,所述前夾板、後夾板的近端寬度大於遠端寬度且近端與遠端之間過渡平滑。
[0007]作為優選,所述前夾板長20cm,近端寬6cm,遠端寬5cm,厚0.2cm,兩端緣的圓弧長度為2.5cm、圓弧所佔角度為10° ;所述後夾板長20cm,近端寬6cm,遠端寬5cm,厚0.2cm,兩端緣的圓弧長度為2.5cm、圓弧所佔角度為10° ;所述燒側板長20cm,寬2.5cm,厚0.2cm,兩端緣的圓弧長度為2.5cm、圓弧所佔角度為10° ;所述尺側板長23cm,寬2.5cm,厚0.2cm,兩端緣的圓弧長度為3cm、圓弧所佔角度為10°。
[0008]該接骨板的使用方法為:以圓弧凸起側為外側,在前夾板、後夾板、橈側板、尺側板的內側塗抹膏藥,然後橈側板的內側面與手前臂的橈側接觸,尺側板的內側面與手前臂的尺側接觸,前夾板、後夾板的內側面分別與手前臂的內、外兩側接觸,使膏藥面接觸肌膚,將四塊夾板依法置於骨折部位,並且前夾板、後夾板、橈側板、尺側板的遠端圓弧剛好與手腕部及手掌橈側、尺側相適應,將前夾板、後夾板、橈側板、尺側板的位置定位好後用繃帶將這四塊夾板固定。常規以先患部再近端,再遠端,分別系帶四條,鬆緊適中,觀察末端血運良好即可。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和顯著效果:通過正確的手法復位,將橈骨遠端骨折復位後,使用用於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接骨板,塗覆膏藥後形成外製動器材,首先能維持掌側傾斜10-15°,尺側傾斜20-25°,本能的生物形態,更重要的是能維持橈骨莖突的長度,克服了傳統小夾板加壓墊(如梯形墊)致軟組織受壓的不足,外製動後適應於功能位休息,克服了腕關節不穩定的現象,及橈骨莖突短縮的不足,固定牢固可靠,便於觀察及調整,避免或減少供區損傷,有助於縮短骨折臨床治癒標準的時間,能有效避免出現骨不連、骨缺損、骨關節僵硬、骨質疏鬆等併發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接骨板的示意圖。
[0011]其中:1、前夾板;2、後夾板;3、橈側板;4、尺側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具體描述。應該指出,以下具體說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對本實用新型提供進一步的說明。除非另有說明,本實用新型使用的所有科學和技術術語具有與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
[001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用於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接骨板由前夾板1、後夾板2、橈側板3、尺側板4組成。所述前夾板1、後夾板2、燒側板3、尺側板4均為竹板製成,竹板的中間為直板,竹板的兩端緣均為過渡平緩、向同側凸起(延伸)的圓弧,所述前夾板1、後夾板2的近端寬度大於遠端寬度且近端與遠端之間過渡平滑。所述前夾板1總長度為20cm,近端(一端)寬度為6cm,遠端(另一端)寬度為5cm,厚度為0.2cm,兩端緣的圓弧長度(為總長度中一部分,下同)為2.5cm、圓弧佔所在圓的角度為10° ;所述後夾板2總長度為20cm,近端(一端)寬度為6cm,遠端(另一端)寬度為5cm,厚度為0.2cm,兩端緣的圓弧長度為2.5cm、圓弧佔所在圓角度為10° ;所述橈側板3長度為20cm,寬度為2.5cm,厚度為0.2cm,兩端緣的圓弧長度為2.5cm、圓弧佔所在圓角度為10° ;所述尺側板4長度為23cm,寬度為2.5cm,厚度為0.2cm,兩端緣的圓弧長度為3cm、圓弧佔所在圓角度為10°。
[001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技術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與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相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任何改變,都應認為是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接骨板,其特徵在於:由前夾板(1)、後夾板(2)、橈側板(3)、尺側板(4)組成,所述前夾板(I)、後夾板(2)、燒側板(3)、尺側板(4)均為竹板且竹板的兩端緣均為過渡平緩的圓弧,所述前夾板(1)、後夾板(2)的近端寬度大於遠端寬度且近端與遠端之間過渡平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夾板(I)長20cm,近端寬6cm,遠端寬5cm,厚0.2cm,兩端緣的圓弧長度為2.5cm、圓弧所佔角度為10° ;所述後夾板(2)長20cm,近端寬6cm,遠端寬5cm,厚0.2cm,兩端緣的圓弧長度為2.5cm、圓弧所佔角度為10° ;所述燒側板(3)長20cm,寬2.5cm,厚0.2cm,兩端緣的圓弧長度為2.5cm、圓弧所佔角度為10° ;所述尺側板(4)長23cm,寬2.5cm,厚0.2cm,兩端緣的圓弧長度為3cm、圓弧所佔角度為 10。ο
【文檔編號】A61B17/80GK204246233SQ201420749397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3日
【發明者】陳國榮 申請人:陳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