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太網絡家族中心頻率檢測法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2:16:51
專利名稱:乙太網絡家族中心頻率檢測法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乙太網絡家族中心頻率檢測法。
在一般乙太網絡裝置中,包括乙太網絡(10Mpbs)、高速乙太網絡(100Mpbs)及Gigabit乙太網絡(1000Mpbs)等系列裝置,根據IEEE802.3標準的規定,各該網絡裝置的中心頻率(Central Frequencies)的容許偏差必需維持在±100PPM範圍內,否則,將導致下列問題(1)各該網絡裝置間的中心頻率的容許偏差高於或低於該容許偏差標準時,將因發射端的網絡裝置送出封包的頻率太快或太慢,而使接收端的網絡裝置無法順利接收網絡封包。
(2)各該網絡裝置間的中心頻率的容許偏差高於或低於該容許偏差標準時,各該網絡裝置的接收電路因無法與接收中的封包同步,使得無法接收正確的封包。
由此可知,維持各該裝置的中心頻率的容許偏差在±100PPM的標準範圍內,對各該乙太網絡裝置的性能至關重要。
然而,在當今的一般乙太網絡裝置中,由於其中心頻率是由一振蕩體(oscillator)所產生,所以若欲對這種網絡裝置的中心頻率進行檢測,必需以計頻器等檢測裝置深入這種網絡裝置的電路板中進行測量,其作法不僅耗時費力,也不符合經濟效益;而某些乙太網絡裝置為降低成本,其中心頻率是由晶體(crystal)所產生,所以在對這種網絡裝置的中心頻率進行檢測時,計頻器的探針的雜散電容將可能使其中心頻率產生偏移,導致所檢測的結果,不足以信。基於這種原因,一般乙太網絡製造廠商在這種網絡裝置出廠前,進行各項質量檢驗時,並未單獨就其中心頻率進行品質檢測。
一般廠商在對這種網絡裝置進行各項出廠品質檢驗時,僅就陪測網絡裝置與待測網絡裝置間的封包傳送接收,進行正確性檢查。這種品質檢驗雖可使這種網絡裝置在出廠前符合某些品質要求,但是,仍具有以下缺點(1)若陪測網絡裝置本身的中心頻率是在容許偏差的±100PPM範圍內,但接近其下限值附近,此時,若待測網絡裝置的中心頻率已超出標準容許偏差的下限值,但該二網絡裝置間的中心頻率的相對偏差,仍維持在±100PPM以內,則該待測網絡裝置將被誤判為一正常的網絡裝置,造成與事實不符,使該網絡裝置在日後使用上會產生諸多問題。
(2)同理,若陪測網絡裝置本身的中心頻率是在容許偏差的±100PPM範圍內,但接近其上限值附近,此時,若待測網絡裝置的中心頻率已超出標準偏差的上限,但彼此間中心頻率的相對偏差仍維持在±100PPM以內,則該待測網絡裝置也將被誤判為一正常的網絡裝置,而與事實不符。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克服上述傳統乙太網絡裝置的中心頻率無法被正確測量所導致的諸多問題的乙太網絡家族中心頻率檢測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主要通過檢測一網絡檢測裝置中陪測端的網絡裝置中一鎖相迴路所產生的接收時序信號的頻率值,在該網絡檢測裝置的中央處理單元讀取所檢測的頻率值後,判斷待測端網絡裝置的中央頻率是否確實維持在標準的容許偏差範圍內。
其中該鎖相迴路是設於該陪測端的網絡裝置的一傳送接收電路中,該鎖相迴路可依據從待測端的網絡裝置所接收的封包數據的頻率,產生一接收時序信號。
其中該傳送接收電路可為一由實體層及實體媒介附屬單元所組成的傳送接收電路。
其中該傳送接收電路是用於使其媒介存取控制單元與一RJ-45接頭相連接,該RJ-45接頭再通過一網絡線與該待測端的網絡裝置相連接。
本發明的特點是通過利用一計頻器電路(frequency counter ci rcuit)檢測一網絡檢測裝置中陪測網絡裝置上一由實體層(Physic)及實體媒介附屬單元(Physic Media Dependent,簡稱PMD)所組成的傳送接收電路中的一鎖相迴路(PLL)所產生的接收時序信號(RXC)的頻率值,在該網絡檢測裝置的中央處理單元在讀取所測得的頻率值後,判斷待測端網絡裝置的中央頻率是否確實維持在標準的容許偏差範圍內,以確保該網絡裝置的中心頻率在出廠時確屬正常,並有效提高網絡數據在接收及傳送上的安全性及正確性。
下面配合附圖和一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及運作過程
圖1為現有乙太網絡裝置的標準電路示意圖;圖2為現有乙太網絡裝置的MDI介面的電路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乙太網絡檢測裝置的電路示意圖。
目前所使用的乙太網絡裝置的標準電路中,參閱圖1所示,一般均配設有一MDI介面3(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這種網絡裝置上的一媒介存取控制單元2(Media Control Access,簡稱MAC)是通過該MDI介面3與一RJ-45接頭4相連接,該RJ-45接頭4再藉網絡線5與其它網絡裝置(網絡卡、集線器(Hub)或交換器(Switch)…等)相連接,在此種MDI介面定義的網絡裝置中,該MDI介面主要包含一傳送電路31及一接收電路32,參閱圖2所示,這種網絡裝置在正常連線後,是通過該傳送電路31及接收電路32正確傳送或接收網絡上的封包數據,並經該網絡裝置的媒介存取控制單元2處理後,再由與各該網絡裝置相連接的一電腦的中央處理單元1予以接收處理。
由於,這種乙太網絡裝置在網絡封包數據的接收或傳送過程中,該MDI介面2必須利用該接收電路32中的一鎖相迴路(PLL)依據從網絡上所接收的封包數據的頻率,產生一接收時序信號33(RXC),使得該網絡裝置可依據該接收時序信號33調整其本身的振蕩頻率,使接收端的網絡裝置的頻率與接收中的封包同步,因此,該接收時序信號即足以代表發射端的網絡裝置的中心頻率。
本發明是利用上述一般乙太網絡裝置所具備的共同特徵,將一網絡檢測裝置中陪測端的網絡裝置上的一由實體層(Physic)及實體媒介附屬單元(PhysicMedia Dependent,簡稱PMD)所組成的傳送接收電路8,參閱圖3所示,同時與該網絡裝置的媒介存取控制單元7及一計頻器電路9(frequency counterci rcuit)相連接,使該傳送接收電路8中的一鎖相迴路(PLL)所產生的接收時序信號81(RXC),在傳送至該媒介存取控制單元7的同時,也被傳送至該計頻器電路9,以利用該計頻器電路9檢測該接收時序信號81的頻率值,然後再通過該網絡檢測裝置的中央處理單元6讀取所測得的頻率值,以判斷從待測端的乙太網絡裝置傳來的封包頻率,並據以得知該待測端的網絡裝置的中央頻率是否確實維持在標準的容許偏差±100PPM的規格範圍內,如此,即可確保該待測端的乙太網絡裝置的中心頻率在出廠時確屬正常。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本發明所主張的權利範圍,並不局限於此,按凡熟悉該項技藝人士,依據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內容,可輕易思及的等效變化,均應屬不脫離本發明的保護範疇。
權利要求
1.一種乙太網絡家族中心頻率檢測法,其特徵在於主要通過檢測一網絡檢測裝置中陪測端的網絡裝置中一鎖相迴路所產生的接收時序信號的頻率值,在該網絡檢測裝置的中央處理單元讀取所檢測的頻率值後,判斷待測端網絡裝置的中央頻率是否確實維持在標準的容許偏差範圍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乙太網絡家族中心頻率檢測法,其特徵在於其中該鎖相迴路是設於該陪測端的網絡裝置的一傳送接收電路中,該鎖相迴路可依據從待測端的網絡裝置所接收的封包數據的頻率,產生一接收時序信號。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乙太網絡家族中心頻率檢測法,其特徵在於其中該傳送接收電路可為一由實體層及實體媒介附屬單元所組成的傳送接收電路。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乙太網絡家族中心頻率檢測法,其特徵在於其中該傳送接收電路是用於使其媒介存取控制單元與一RJ-45接頭相連接,該RJ-45接頭再通過一網絡線與該待測端的網絡裝置相連接。
全文摘要
一種乙太網絡家族中心頻率檢測法,主要是利用一計頻器電路檢測一網絡檢測裝置中陪測網絡裝置上一由實體層及實體媒介附屬單元所組成的傳送接收電路的一鎖相迴路(PLL)所產生的接收時序訊號的頻率值,該網絡檢測裝置的中央處理單元在讀取所測得的頻率值後,判斷待測端網絡裝置的中央頻率是否確是維持在標準的容許偏差範圍內,以確保網絡裝置的中央頻率正確無誤,有效提高網絡數據在接收及傳送上的安全性及正確性。
文檔編號H04L12/26GK1283909SQ9911132
公開日2001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1999年8月6日 優先權日1999年8月6日
發明者李中旺 申請人:友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