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曲軸連杆軸頸外圓車刀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1:59:01 1

本實用新型屬於曲軸切削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曲軸連杆軸頸外圓車刀。
背景技術:
曲軸是發動機產生和輸出動力的主要部件,曲軸連杆軸頸用於安裝連杆的大頭,通過連杆蓋、連杆螺栓和連杆螺母將連杆大頭端部的連杆軸瓦與曲軸連杆軸頸連接,所以連杆軸頸的外圓面的加工至關重要。當需要加工的連杆軸頸寬度很寬時,傳統的加工外圓方式的效率較低,並且傳統的外圓車刀的刀尖的切削位置需要與中心線對齊,工序較為複雜。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上述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工效率高、無需將刀尖與中性線對齊的曲軸連杆軸頸外圓車刀。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曲軸連杆軸頸外圓車刀,包括刀體,刀體一端設有刀頭,刀體另一端設有刀柄,刀頭端部設有低於刀體上表面的安裝平面,安裝平面設置為水平分布,安裝平面與刀體上表面的連接平面設置為上連接面,安裝平面與刀體下表面的連接平面設置為下連接面,上連接面與安裝平面之間的夾角為鈍角,下連接面與安裝平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安裝平面端部固定連接有刀片,刀片關於刀體對稱分布,刀片包括主切削 刃、一對副切削刃和前刀面,主切削刃設置在安裝平面端部上方,該對副切削刃分布在主切削刃後部兩側,刀片的前角a,-9°<a<-5°;刀片的后角b,0°<b<2°;前切削刃與前刀面之間設置有弧形凹槽。
優選地,前角a=-7°,后角b=1°。
優選地,刀片與安裝平面焊接連接。
優選地,刀體和刀頭的厚度為18mm,刀柄厚度為30mm,刀柄與刀體之間設置有過渡圓角一c,過渡圓角一的半徑為5mm。
優選地,刀柄底部設置有半徑為3mm的安裝定位點。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車刀的前角設置為-7°,后角設置為1°,有利於車刀對曲軸連杆軸頸的外圓進行切削;在主切削刃與前刀面之間設置弧形凹槽,使得主切削刃的橫截面形成尖角,更加鋒利,增大切削力;車刀焊接設置在低於刀體上表面的安裝平面上,使得在切削過程中,車刀處於工件的下方,改變了傳統的將刀尖與工件中心線對齊的工序,有利於提高本車刀的切削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曲軸連杆軸頸外圓車刀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曲軸連杆軸頸外圓車刀的俯視圖。
圖3為圖1中H處的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曲軸連杆軸頸外圓車刀的局部俯視圖。
附圖中:
11、刀體;12、刀頭;13、刀柄;14、安裝平面;15、上連接面;16、下連接面;17、安裝定位點;20、刀片;21、主切削刃;22、副切削刃;23、前刀面;24、弧形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曲軸連杆軸頸外圓車刀,包括刀體11,刀體11一端設有刀頭12,刀體11另一端設有刀柄13,刀柄13底部設置有半徑為3mm的安裝定位點17,安裝定位點17有利於刀柄13正確安裝在車床上。刀體11和刀頭12的厚度為18mm,刀柄13厚度為30mm,刀柄13與刀體11之間設置有過渡圓角一c,過渡圓角一的半徑為5mm。刀頭12端部設有低於刀體11上表面的安裝平面14,安裝平面14設置為水平分布,安裝平面14與刀體11上表面的連接平面設置為上連接面15,安裝平面14與刀體11下表面的連接平面設置為下連接面16,上連接面15與安裝平面14之間的夾角為鈍角,下連接面16與安裝平面14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安裝平面14端部焊接有刀片20,刀片20關於刀體11對稱分布,刀片20包括主切削刃21、一對副切削刃22和前刀面23,主切削刃21設置在安裝平面14端部上方,該對副切削刃22分布在主切削刃21後部兩側,刀片20的前角a=-7°;刀片20的后角b=1°,有利於車刀對曲軸連杆軸頸的外圓進行切削。前切削刃與前刀面23之間設置有弧形凹槽24,使得主切削刃21的橫截面形成尖角,更加鋒利,增大切削力;並且車刀焊接設置在低於刀體11上表面的安裝平面14上,使得在切削過程中,車刀處於工件的下方,改變了傳統的將刀尖與工件中心線對齊的工序,有利於提高本車刀的切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