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為國家幾線城市(銅陵為三線城市)
2023-06-29 22:18:03 4
依據最新一年的170個品牌商業數據、19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及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根據今天發布的排名結果,銅陵入列「三線城市」。
名單中一線城市有4個,新一線城市15個,二線城市30個,三線城市70個,四線城市90個,五線城市129個。省會合肥為二線城市,同樣入列三線城市的省內城市還有蕪湖、蚌埠、阜陽 。
完整榜單:
2018年中國城市分級完整名單
(包含338個地級以上城市)
一線城市(4個)上海市
北京市
深圳市
廣州市
新一線城市(15個)成都市
杭州市
重慶市
武漢市
蘇州市
西安市
天津市
自《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發布以來,一線城市的位次三年來首次發生了變化,北京不再穩佔城市榜單的第一位。在代表城市人才吸引力與創新程度的未來可塑性指數中,北京依舊排名第一,但北京的城市人活躍度指數卻比去年下降了一位。
深圳的商業魅力指數在今年超越了廣州,成為榜單的第三名。除了專利數量連年居首,GDP也在2017年突破2萬億元,深圳的城市包容度以及所培育出的創新土壤,使得它持久向上的生長力在中國一線城市梯隊中更加突顯出來。
在新一線城市中,無錫經過一年的蟄伏重返新一線;重慶、蘇州、鄭州是位次連續3年上升的3個城市。而東北城市持續衰落,瀋陽的排名下降了1位,大連已經跌出新一線城市名單,落到昆明之後的第21位。
越來越多城市都充分意識到,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核心。今年年初,南京、杭州、成都、西安和武漢等新一線城市都相繼出臺人才新政,吸引高校學生和專業技術人員落戶。這是一場「人才爭奪戰」,更是城市發展核心要素的搶灘。
多樣開放的城市空間與創新人才是互為因果的共生關係。對所有城市來說,發展之道或許並不在於追趕當前的產業風口。集結吸引最優質的人才和資源,在新的機遇到來前做好準備,才能在適當時機最大程度地激發城市能量。這也是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在設定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指數算法時所堅持的價值觀。
城市更新與治理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是自下而上,還是從上到下,一座城市的管理者都值得像一家公司的經營者一樣去思考市場中的供需關係,理解城市人真正想要怎樣的多元空間與生活方式,理解人們為什麼寧願拋棄自己的故鄉而來到一座城市,理解人們心中想要尋找的理想城市是什麼樣的。
基於此,我們才有可能將所有關於美好生活的想像,都裝進城市這個複雜而有趣的有機體之中,並在未來居住在一座真正的「理想城市」。
以下將解讀五大指標的具體考量維度和計算方式:
| A 商業資源集聚度 |
| B 城市樞紐性 |
| C 城市人活躍度 |
| D 生活方式多樣性 |
| E 未來可塑性 |
未來可塑性指數試圖觀察的是城市在未來能給予人們多少想像和可塑空間。我們試圖在這一指標中觀察兩種對年輕人就業和定居產生影響的力量:良好的創業氛圍、工作環境以及志同道合的夥伴吸引著年輕人來到城市;而空氣汙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又讓人們不得不在生存與生活間作出選擇。在這兩種拉力與推力的拉鋸戰中,前者的影響力更佔主導。
創新能力是城市可塑潛力的重要一環,初創公司是最主要的創新主體之一。杭州、成都創業平臺數量和融資規模僅次於一線城市,是創業環境最好的新一線城市。
高校是人才最主要和穩定的來源,然而這並不代表城市就擁有更多人才。南京是優質高校生源最豐富的新一線城市,但卻也同時面臨較低的畢業生留存率。城市提升自己競爭力的核心是,讓人留下來。
這一指數還考慮了城市人消費行為中的商品信息關注度、會員用戶情況。越來越多追求理性與品質的消費行為,會給城市商業帶來新的升級空間。
城市的GDP和人口數據也在這裡納入考量。在考慮規模基數的前提下,不同級別的城市突破各自增長瓶頸的能力多少給了人們對未來的信心,也讓人們相信自己的選擇。
來源 / 第一財經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