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體式家用錘子的製作方法
2023-06-29 13:12: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錘子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分體式家用錘子。
背景技術:
現有的錘子一般由一體式設計的錘柄和錘體組成,錘柄用於握持,錘體用於敲打,然而用於家用的錘子有時也需要在戶外進行使用,需要方便進行攜帶,這就需要其具備可拆卸的功能且能快速組裝,同時根據敲打位置和對象的不同,錘柄需要時長時短,錘體可以時重時輕,這都是現有的錘子無法做到的,急需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分體式家用錘子,可以調節長度和重量,方便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進行快速組裝和拆卸,使用方便可靠。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分體式家用錘子,包括錘柄、至少一個接杆、錘體和錘頭,所述錘柄通過連接頭連接接杆,所述接杆的末端通過連接頭連接錘體,所述錘體的中心沿其長度方向依次設有連通的第一螺紋孔、圓臺形孔和通孔,所述圓臺形孔內設有與其相配的圓臺形的配重塊,所述配重塊的高度小於圓臺形孔的高度,所述第一螺紋孔上螺接錘頭,所述錘頭的一端設有擊打部,錘頭的另一端設有用於壓緊配重塊的抵接部。
所述錘柄為中空的圓筒狀結構,一端封閉,另一端開口且開口端內壁設有內螺紋。
所述連接頭為中空的圓筒狀結構,連接頭的外壁中間處設有環狀的凸緣,連接頭的外壁位於凸緣的兩側均設有外螺紋。
所述連接頭的兩端均開口。
所述接杆為兩端開口的中空的圓筒狀結構,接杆的兩個開口端的內壁均設有內螺紋。
所述錘柄的開口端與接杆的任意一端通過連接頭螺紋連接。
所述錘體的外壁中間高度處設有用於螺接連接頭的第二螺紋孔。
所述錘頭還包括位於擊打部和抵接部之間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外壁設有與第一螺紋孔配合的外螺紋。
所述錘柄的外壁包覆有橡膠材質的護套。
所述護套的環形外壁上分布有半球形的凸點。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使用一個或多個接杆連接在錘柄和錘體之間,可以調節錘子的長度,使其可適應不同的敲打場合;通過在圓臺形孔內選擇性放入配重塊,使得錘體的重量有所不同,可以選擇性敲打各類物體;同時各部件之間組裝和拆卸均非常方便,可靠性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放大圖。
圖中:錘柄1、凸點11、護套12、接杆2、錘體3、圓臺形孔31、通孔32、第一螺紋孔33、第二螺紋孔34、連接頭4、凸緣41、配重塊5、錘頭6、擊打部61、連接部62、抵接部6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分體式家用錘子,包括錘柄1、至少一個接杆2、錘體3和錘頭6,所述錘柄1為中空的圓筒狀結構,一端封閉,另一端開口且開口端內壁設有內螺紋。錘柄1採用金屬材質製成,所述錘柄1的外壁包覆有橡膠材質的護套12,護套12僅包覆住錘柄1的環形外壁,並不包覆住錘柄1的封閉端的端部,護套12可以使人在使用時防止打滑,同時在冬天使用時不會覺得凍手,所述護套12的環形外壁上分布有半球形的凸點11,凸點11為呈陣列排布,進一步提高防滑效果。
所述錘柄1通過連接頭4連接接杆2,所述連接頭4為中空的圓筒狀結構,連接頭4也採用金屬材質製成,連接頭4的外壁中間處設有環狀的凸緣41,連接頭4的外壁位於凸緣41的兩側均設有外螺紋,所述連接頭4的兩端均開口,可節省一部分材料,所述接杆2為兩端開口的中空的圓筒狀結構,接杆2採用金屬材質製成,接杆2的兩個開口端的內壁均設有內螺紋,所述錘柄1的開口端與接杆2的任意一端通過連接頭4螺紋連接,即錘柄1的開口端旋入連接頭4的其中一側的外螺紋並使錘柄1的端部抵住凸緣41的一側壁,接杆2的任意一端旋入連接頭4的另外一側的外螺紋並使接杆2的該端部抵住凸緣41的另一側壁。
所述接杆2的末端通過連接頭4連接錘體3,錘體3為金屬材質製成,接杆2的數量至少為一個,當接杆2的數量為多個時,相鄰兩個接杆2之間通過連接頭4連接成一根較長的「杆子」,該杆子的首尾都為開口端,其中一個開口端通過連接頭4連接錘柄1,另一個開口端通過連接頭4連接錘體3,通過使用多個接杆2,使得人使用很小的力就能敲打出較大的力量,同時方便在狹小的空間內伸入進行使用。
所述錘體3的外壁中間高度處設有用於螺接連接頭4的第二螺紋孔34,錘體3的形狀從上往下望可以是圓形,方形或多邊形,優選為方形或多邊形,此時第二螺紋孔34設在方形或多邊形的單獨的某一個面上,這樣與連接頭4螺接時凸緣41可以完全貼合該方形或多邊形的單獨的一個面,支撐效果更佳。
所述錘體3的中心沿其長度方向依次設有連通的第一螺紋孔33、圓臺形孔31和通孔32,三者同心分布,其中第一螺紋孔33的直徑最大,通孔32的直徑最小,圓臺形孔31的直徑從第一螺紋孔33所在側到通孔32所在側逐漸減小。
所述圓臺形孔31內設有與其相配的圓臺形的配重塊5,所述配重塊5的高度小於圓臺形孔31的高度,配重塊5為實心的金屬材質製成,圓臺形孔31和配重塊5的側壁的傾斜角度完全相同,因此配重塊5可契合插入圓臺形孔31且配重塊5距離圓臺形孔31的底部有一定的距離。當需要敲擊硬度較高的物體時,可以選擇放入配重塊5後進行敲擊,當需要敲擊硬度較低的物體時,可以選擇不放入配重塊5,還可根據個人的力量大小進行選擇使用配重塊5,當需要從錘體3內取出配重塊5時,可在通孔32所在側插入金屬材質製成的頂針(圖中未畫出),同時取下錘頭6,頂針穿過通孔32並頂住配重塊5的小頭端,頂針有一部分露出在錘體3外,對著地面手握錘柄1敲擊頂針將配重塊5頂出。
所述第一螺紋孔33上螺接錘頭6,所述錘頭6的一端設有擊打部61,擊打部61的面積大於錘體3的端部面積,使得擊打部61在錘體3的端部的投影能完全覆蓋錘體3的端部,這樣在擊打時只有擊打部61是直接接觸的部位,能夠對錘體3起到保護作用,擊打部61損壞時只需單獨進行更換即可,成本較低;錘頭6的另一端設有用於壓緊配重塊5的抵接部63,所述錘頭6還包括位於擊打部61和抵接部63之間的連接部62,所述連接部62的外壁設有與第一螺紋孔33配合的外螺紋。安裝錘頭6時只需直接將連接部62旋入第一螺紋孔33即可,在沒有放置配重塊5時旋到擊打部61的內端面抵住錘體3的端面為止,在放置有配重塊5時旋到抵接部63抵住配重塊5的大頭端的端面為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