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大農村使用Apple Watch的體驗
2023-06-29 11:54:12 1
從地理上講,這裡是美國「中部」,但從技術上講,這種稱呼並不準確,因為它只是一個較小城市中心的遠郊區。在那個地方,人們不會因最新電子商品剛剛上市而去瘋搶;人們甚至沒有注意到《至尊神探》(Dick Tracy)中才有的新裝備——智能手錶 Apple Watch,除非你迫不得已。即便是 不得已而為之,他們也會聳聳肩,說「嗯,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或是「你為什麼要買一塊呢?」,甚至於抱著質疑的語氣問道,「你真的喜歡它嗎?」
對於最後一個問題,那裡的人的回答倒也很坦率——「我也不知道。也許有一點喜歡吧?」
對 Apple Watch 的體驗發洩不滿,似乎是一件錯誤的事情 。它可是一款奢侈品——如果可以這樣定位的話。畢竟,如果你花了數百美元買了一塊甚至一個月前都不需要的時髦腕部計算設備,那意味著你接受了一個事實,即你心甘情願成為測試 Apple Watch 早期表現的「豚鼠」。你知道自己已為將來成為 Apple Watch 傳播者或 Apple Watch 質疑者的角色做好了準備。
但事實是,Apple Watch 今天更多只是蘋果做出的一種承諾,而不是一個你可以完全擁抱的平臺。對於被動式計算設備(passive computing)的未來,外界的看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此類設備的存在本來就針對一個也已混亂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包括大約 3500 款新奇的應用,其中一些應用非但不實用,反而有時會討人嫌。
畢竟,Apple Watch 做得最好的地方恰恰是它那些最基本的功能:即充分利用其小屏幕設計特點的功能,每次瞥一眼即能看到重要信息,而不是讓你像使用智慧型手機那樣,一直盯著手腕看上幾分鐘。這些都是那種具有主流產品吸引力的功能,包括對遠郊區的居民。
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最喜歡的三個 Apple Watch 功能:一是消息功能,二是在緊要關頭可以打電話的功能,三是地圖功能(前提是這項功能可以真正發揮作用)。
我本想將 Apple Pay 加入這一名單,只是那家號稱具有創新精神的銀行(即創業公司 Simple,在被西班牙第二大銀行 BBVA 收購之前,曾試圖顛覆傳統銀行業), 在幾個小時前 才決定支持 Apple Pay。所以,至少到目前為止,那個點擊幾下屏幕就可以買東西的神奇世界,依舊對我來說十分遙遠。相反,我不得不像有些人那樣經常刷卡,這些人不想通過在每個 POS 終端展現下一代技術來給隊伍後面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事實上,我現在倒是很期待成為隊伍後面人群中的一員。)
但這意味著,迄今為止,我腦海中泛起「哇,擁有 Apple Watch 的感覺真棒!」這樣的念頭的次數,兩隻 手就能數的過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確不太實用。誠然,Apple Watch 設計很精妙,可以給人帶來一些樂趣,但總體而言,這款可穿戴設備對我來說並不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儘管如此,我仍然覺得 Apple Watch 極具市場潛力。
原生應用是最好用的
第一個令人激動不已的時刻出現在我一隻手拿著拴狗的繩子,另一隻手握著門把手,5 歲的寶寶在我身邊跑來跑去的時候。與此同時,我的 iPhone 卻放在了家裡面。接著手機鈴聲響起。我知道電話內容很短,就像是之前的「嗨,我在回家的路上」——但要是在以前的話(比如今年早些時候),我恐怕會接不到電話。因為若想接聽電話,就必須馬上跑回房間——有可能狗繩會纏繞在我身上。而現在,我只是用指關節輕輕碰了碰 Apple Watch 屏幕,說了聲「hello」,就可以接聽電話。Apple Watch 上面類似免提電話的呼叫功能讓我可以實現這種快速對話,然後重新做手頭工作:拉著 狗狗去撒尿。
Apple Watch 的另外一個突出功能是,當手機不在身上時——無論手機放在包包裡不方便拿出來,還是說我在健身房鍛鍊時鎖在柜子裡——用戶可以查看並回復簡訊,這可是擺脫 iPhone 使用習慣的新鮮方式。即便 iPhone 放在遠處,我仍然不會錯過任何信息。
Activity 應用 是 Apple Watch 上面不錯的功能之一,讓你可以更為被動地保存每日活動和鍛鍊信息。雖然我之前也有過幾款健康追蹤系統,但我經常會忘了給它們充電,比如說 FitBit;或是在一次性電池耗盡後,將它們丟進抽屜裡不再使用,比如說 Misfit Shine。但是,我每天晚上卻同時給 Apple Watch 和充電 iPhone。由於除了追蹤鍛鍊情況,你可能還出於其他原因佩戴 Apple Watch,所以你根本不必提醒自己別忘了戴上它。
這款應用的活動示意圖簡單、易讀,但更令人稱道的是,蘋果 iPhon 的 eHealth 應用會抓取 Activity 應用的數據,進行更為詳細的分析。對於 Apple Watch 持續不斷的提醒,我究竟是愛還是恨,目前連我自己都不清楚。
最後一個、也是最具前景的一項功能是,用戶可以通過 Apple Watch 的活動方位進行導航。對於方位感不強的人,或是開車主要是往來於 Target 超市,而不是去城市其他地方的話,這項功能在用戶外出時用途最大。當然,它是否能在遠郊區環境下得到廣泛應用,目前還難以下一個結論。
長按「地圖」應用圖標,我就可以說出目的地,然後獲取逐向路線導航(turn-by-turn direction)信息。
這項功能最為明智的地方在於,Apple Watch 提供的觸覺反饋。逐向路線導航有兩種不同的脈衝圖形,可以告訴你下一個轉彎是左轉還是右轉。也就是說,你可以根據手腕上的語音提示進行駕駛,就好像你已經知道要去哪裡一樣。我不敢說你會立即明白哪兒是哪兒,但在用過幾次以後一定會掌握這種技能的。必要的話,你只要瞥一眼手腕,就能快速查看距離下一個轉彎處還有多遠,這種信息會在行進過程中不斷更新。
只要「地圖」應用好用,Apple Watch 給人的感覺簡直太爽了。但遺憾的是,我總共用了大概六次 Apple Watch 地圖應用,它卻在 75%的情況下出現了故障。有一次,在一個我相當熟悉的地方的導航中,它竟然長時間停留在「載入」屏幕,以致於我最後不得不強行關閉該應用,然後重啟。
還有一次,「地圖」應用在信息載入時也超級慢,而且還不止一次運行緩慢,未能在下一個轉彎處及時作出更新,讓你開車進入錯誤的方向。很顯然,這些小失誤會破壞你對地圖應用的信任,有時恨不得只是為了使用谷歌地圖而將 iPhone 扔了不用。
眾多第三方應用令人失望
除此之外,在當前支持 Apple Watch 的所有第三方應用中,大多數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只是不太重要,而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幾乎一無是處。目前,我認為 Apple Watch 上面還沒有一款第三方應用是「郊區人民」所不可或缺的。
我的意思是說,在衛生間看一眼重大新聞,又不需要將手機從兜裡掏出來,這種感覺是不是很美妙?老實說,我並不在意朋友們在 Facebook 上面分享了某個愚蠢的病毒式連結,或是「贊」了我 Instagram 上面的照片。我也不想知道那條推文被別人轉發了。也許,這是因為我仍然習慣於一種想法,即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屏幕可以在手腕上實現這類互動;也許,這是因為此類互動在 Apple Watch 上面的效果要好於智慧型手機。
有幾次,我的確關掉了 TripIt 日程管理應用,但你已經可以在手機上這樣做了。這一道理同樣適用於各個航班開發的 AppleWatch 應用。擁有這種 Apple Watch 應用的感覺肯定很棒——尤其是在安全線前面排隊的時候——在這些情況下,我的 iPhone 只有在必須向 TSA 工作人員出示 電子登機牌才會再次打開。但這些應用並不是必不可少的,手機一般就可以應對這種情況了。
但是,我的確很喜歡 Uber 應用,但叫的車輛到達時,它會發出嗡嗡地震動聲——但在郊區這款應用通常派不上用場,因為我們一般都自己開車。
我認為,今天最具價值的第三方應用是那些專注於利用 Apple Watch 的傳感器(比如心率監測儀和加速計)和小屏幕的應用。也就是說,健康追蹤與交通應用是 Apple Watch 上面最好用的應用。在追蹤健康時,只有在可以開始追蹤跑步活動時,這些應用才有意義,但令人感到沮喪的是,Apple Watch 會接入 iPhone 的 GPS 數據,而不是訪問自有 GPS 數據。這意味著你必須在跑步過程中也必須攜帶著 iPhone。如果蘋果在下一代 Apple Watch 中集成了 GPS 系統,這將是一種得到改進的體驗。
雖然 CityMapper 之類的交通應用不太適合大農村,但至少應該承認它們今天對於大批用戶的重要性。來往於大城市的通勤者肯定覺得此類應用很有用。
承諾:讓你回歸正常生活
在美國的小城市,Apple Watch 最令人稱道的地方是,它能讓我回到以前的生活狀態。我目前正扮演著兩種角色,一是科技愛好者,另一個是親自開車接送孩子參加運動的母親。Apple Watch 可以讓我暫時休息一下,同時又不會感覺錯過了什麼東西。在與朋友聊天時,我們可以心無旁騖地暢聊生活,不必手裡握著 iPhone,或是時不時地拿出手機看一眼。我可以將 iPhone 放進錢包、旅行背包或是手提包裡,同時依舊像 Apple Watch 向我們承諾的那樣 ,有一種始終處於連接狀態的感覺。
美國鄉村的生活節奏很慢,但分散人注意力的科技產品對城市和郊區的衝擊是一樣的。扮演著不同角色的母親和父親最初只是將 Apple Watch 看作是另一項強迫我們保持連接性的工具,但事實恰恰相反。
與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一樣,我們也在與小屏幕的互動中耗費了大量時間,只不過我們忽視了我們前面的美景。另外,一旦錯失了某些重要時刻或信息,我們同樣感到內疚,儘管我們已經忘了站在我們身前的人。我們在飯桌上總是過於關注手機。我們的眼睛總是盯著數字內容看,而不是盯著正在與我們說話的人。
Apple Watch 帶給我們的承諾是,它可以打破這種循環,即便這種承諾頗具諷刺意味。曾幾何時,我們一次次花錢購買蘋果設備,是為了獲得使用蘋果設備的特權。但現在,我們不得不花錢購買一種暫時停止使用蘋果設備的特權。蘋果真的很會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