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配方的製作方法
2023-06-29 16:51:01
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配方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配方,其組分及質量配比為:黃芪24—26份,金銀花8—11份,大蒜7—9份,酸棗14—16份,山楂10—14份,白朮7—9份,百部5—7份,陳皮14—17份。採用8種中藥合理復配,能有效提高大菱鮃免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並有很好的促生長功效,且中草藥毒副作用小,成本低,為養殖戶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專利說明】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配方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屬於中草藥製劑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配方。
[0003]
【背景技術】
[0004]大菱鮃是原產於歐洲沿海的一種名貴比目魚。其身體扁平近似圓形,雙眼位於身體左側,有眼側呈青褐色,有點狀黑色素和少量皮刺,無眼側光滑呈白色,背鰭與臀鰭無硬刺,很長,頭部及尾鰭均較小,身體中部肉厚,內臟團小。大菱鮃屬於冷水魚類,該魚對溫度等海水指標要求較嚴。大菱鮃最高致死溫度為28-30°C,最低致死溫度為1_2°C,最高生長溫度為21-27°C,最低生長溫度為7-8°C,最適生長溫度為14-17°C。大菱鮃在自然環境狀態攝食習性為肉食性,幼魚期攝食甲殼類,成魚則捕食小魚、蝦等。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經馴化主要投餵高能顆粒配合飼料。
[0005]1992年引進我國,近年來已在山東、河北、遼寧等環渤海地區形成大規模養殖,其產值高達幾十億元,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已成為我國北方沿海重要的養殖品種。隨著養殖強度增加,大菱鮃的病害日益嚴重,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學藥品,致使病原體的抗藥性與日俱增,治療效果下降,成本提高,甚至還產生致畸、致突變等一系列副作用,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
[0006]
【發明內容】
[0007]為了克服現有【技術領域】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配方,解決現有技術大菱鮃病害嚴重,因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學藥品致使病原體抗藥性增強,治療效果不佳,成本提高的問題。
[0008]本發明提供的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配方,其組分及質量配比為:黃芪24—26份,金銀花8 —11份,大蒜7— 9份,酸棗14一 16份,山楂10 —14份,白朮7— 9份,百部5—7份,陳皮14一 17份。
[0009]本發明提供的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配方,其有益效果在於,採用8種中藥合理復配,能有效提高大菱鮃免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並有很好的促生長功效,且中草藥毒副作用小,成本低,為養殖戶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00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下面結合兩個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配方進行詳細的說明。
[0012]
實施例1
稱取黃芪25份,金銀花10份,大蒜8份,酸棗15份,山楂12份,白朮8份,百部6份,陳皮16份配置成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
[0013]挑選健康實驗用魚240尾,分別飼養於12個0.48立方米的缸,每缸放20尾,設3個重複,魚體重為(32.5±6.3) g,飼養60天。飽食投餵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添加量分別為Og/kg, 10g/kg, 20g/kg, 40g/kg,投餵兩次,待魚飽食後吸出殘館。每天換水量為總體積的12倍。
[0014]結果顯示:四個組的增重率分別為186%,193%,217%,225%,20g/kg組和40g/kg組顯著高於對照組,同時20g/kg組和40g/kg組的血清總抗氧化能力和SOD活力均顯著高於對照組。
[0015]
實施例2
稱取黃芪25份,金銀花10份,大蒜8份,酸棗15份,山楂12份,白朮8份,百部6份,陳皮16份配置成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
[0016]在青島海陽海珍品水產有限公司大菱鮃養殖大棚選擇6個7x7m的養殖池子,其中300g左右大菱鮃600— 800條/池放兩池,IOOg左右大菱鮃1000—1200條/池放兩池,5g左右大菱鮃苗3000—6000條/池放兩池,水溫18°C,鹽度28%。,海水每天16個循環。試驗過程中依照養殖場的日常管理進行。
[0017]將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以20g/kg添加進飼料裡,分別對大、中、小魚大菱鮃進行試驗,一個池子為正常飼料,另一個池子為拌有中草藥的飼料。
[0018]結果顯示:攝食含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飼料的大、中、小魚分別飼養60天,瞬時增重率分別比同規格對照魚提高14.4%、186%和22.6%,同時檢查血清總抗氧化能力和SOD活力也均顯著高於對照組。
【權利要求】
1.一種大菱鮃複方中草藥促生長劑配方,其特徵在於:其組分及質量配比為:黃芪24— 26份,金銀花8—11份,大蒜7— 9份,酸棗14一 16份,山楂10 —14份,白朮7— 9份,百部5— 7份,陳皮14一 17份。
【文檔編號】A23K1/16GK103859203SQ201210550576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8日
【發明者】張述智, 夏偉, 朱紹輝, 張 浩, 王曉麗, 徐權汗, 李之詳, 許團輝 申請人:青島中仁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