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設備變槳距櫃體框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1:46:5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力發電設備變槳距櫃體框架。
背景技術:
目前風力發電設備變槳距如圖1所示,櫃體安裝孔直接開在櫃體內部,這種結構有以下缺點:首先,安裝時操作空間狹小,在櫃內安裝螺栓,工具可能將櫃內器件碰壞;其次,櫃體採用2mm厚的不鏽鋼板,安裝點雖焊有四個5mm厚的不鏽鋼墊片,但是為保證墊片不凸出櫃外,墊片直徑有限。櫃體的剛度小,抵抗變形能力小。櫃內重量一般集中在櫃體的中間位置,輪轂在運動過程中,應力集中點在安裝點,安裝點距離櫃體側面的鈑金及鈑金焊縫很近,遇到惡劣的工況時,櫃體安裝點會變形,進而波及到周邊鈑金變形乃至鈑金和焊縫被撕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克服現有的風力發電設備變槳距櫃體的缺點,提出一種新的用於風力發電設備的變槳距櫃體框架,本實用新型可以擴大固定櫃體時的操作空間,保護櫃體內部電氣元器件不被誤損傷,同時增加櫃體抵抗惡劣工況的能力。
本實用新型風力發電設備變槳距櫃體框架由櫃體及四根槽鋼組成。四根槽鋼焊接成一個四邊形框架,焊接在櫃體底面。第一槽鋼和第三槽鋼平行,第二槽鋼和第四槽鋼平行。第一槽鋼為通長槽鋼,布置在矩形櫃體底面的一側長邊處。第二槽鋼和第四槽鋼分別位於第三槽鋼的左右兩側,第二槽鋼和第四槽鋼之間的距離和第三槽鋼的長度相等。槽鋼為U型,第一槽鋼的一個U形邊中間有U型開口,開口的長度和櫃體的長度相同,開口的深度為槽鋼折彎高度的一半。櫃體沉入第一槽鋼所述的U型開口內。櫃體外壁下側面貼緊第一槽鋼的內壁,槽鋼與櫃體的接觸面焊接在一起。第三槽鋼的兩個U形邊不等高,其中一個U形邊的高度為第三槽鋼高度的一半,第三槽鋼較高U形邊的內壁貼緊櫃體外壁的上側面。所述的框架將集中在櫃體上緊固安裝點的應力轉移到槽鋼的安裝點上,同時增加了櫃體整體的剛度。這樣將櫃體通過螺栓固定到輪轂上時,緊固安裝點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所述的加強框架採用4mm厚的不鏽鋼槽鋼,不僅強度大而且不容易在輪轂遇到惡劣工況時出現撕裂變形的問題發生。將安裝點從空間較小的櫃內移到櫃外,增加了操作空間,降低了櫃內器件被碰壞的風險。
2、所述的加強框架在櫃內中間位置也有很好的固定和支撐作用,櫃內中間位置為櫃體重量集中點,降低了櫃內器件隨底板鈑金的震動幅度,間接降低了電器元器件因震動出現的故障率。
3、所述的加強框架為一個整體,自身的強度和剛度很大,焊接到櫃體底部後,能加強櫃體的剛度,即:抗變形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目前現有變槳距結構示意圖;
圖2中1第一槽鋼、2第二槽鋼、3第三槽鋼、4第四槽鋼,5、6、7、8櫃體安裝點,9櫃體;
圖3為由四根槽鋼組成的加強框架示意圖;
圖4為目前設計中櫃內的器件的布置和器件與安裝孔之間的距離;
圖5為第一槽鋼1的示意圖;
圖6為第三槽鋼3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框架由四根槽鋼:第一槽鋼1、第二槽鋼2、第三槽鋼3、第四槽鋼4焊接組成,櫃體9位於由槽鋼組成的框架之上。
四根槽鋼焊接成一個四邊形框架,焊接在櫃體底面。第一槽鋼1和第三槽鋼3平行,第二槽鋼2和第四槽鋼4平行。第一槽鋼1為通長槽鋼,布置在矩形櫃體底面的一側長邊處。第二槽鋼2和第四槽鋼4分別位於第三槽鋼3的左右兩側,第二槽鋼2和第四槽鋼4之間的距離和第三槽鋼3的長度相等。四根槽鋼均為U型。第一槽鋼1的一個U形邊中間有U型開口,開口的長度和櫃體9的長邊長度相等,開口的深度為第一槽鋼1折彎高度的一半,如圖5所示。櫃體沉入第一槽鋼1所述的U型開口內。櫃體9外壁下側面貼緊第一槽鋼1的內壁,第一槽鋼1與櫃體9的接觸面焊接在一起。第三槽鋼3的兩個U形邊不等高,其中一個U形邊的高度為第三槽鋼3高度的一半,如圖6所示。第三槽鋼3較高U形邊的內壁貼緊櫃體9外壁的上側面。所述的框架將集中在櫃體上緊固安裝點的應力轉移到槽鋼的安裝點5、6、7、8上,同時增加了櫃體9整體的剛度。這樣將櫃體通過螺栓固定到輪轂上時,5、6、7、8為緊固安裝點,每個安裝點下面焊有5mm厚的不鏽鋼墊片,本實用新型可以使得的緊固安裝點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並且,可根據櫃體9內重量的分配,調整第三槽鋼3的長度,保證底面槽鋼承受櫃內重量集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