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21:04:41 2
專利名稱: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頸椎椎間隙植入物,尤其涉及一種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 穩定植入裝置。
背景技術:
頸椎椎間隙植入裝置主要用於骨科中脊柱外科手術,如適合頸前路椎間盤摘除術 的配套手術;或者,適合頸前路融合器的配合使用,以預防或減緩相鄰節段退變。現有頸椎椎間隙植入裝置有兩種1.椎間隙融合器目前市場上佔主導地位的是使用椎間隙融合器。其所採用的材 質可以是PEEK或鈦合金。這種固定限制了腰部的活動來達到腰椎穩定的目的。一般配合 植骨。使固定的節段自體融合。其結果是相應節段的腰椎,喪失運動功能;可能使相鄰節段 的椎間盤更易於發生退變。2.人工頸椎間盤其所採用的材質可以是鈦合金、醫用聚乙烯或陶瓷,外形類似 椎間盤,在椎間隙支撐固定來達到恢復頸椎活動的目的。人工頸椎間盤因為其材質及設計 特性,使其適應症狹窄。而且植入人工頸椎間盤的手術操作過程創傷大,術後發生異位骨化 及自主融合率高,對相鄰節段退變不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在先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的醫用骨科頸椎椎間 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能提供頸椎的穩定性,又能保持頸椎的活動性。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有上、下翼及連接 上、下翼的連接部,呈U形結構;上、下翼寬度大於長度;上、下翼前端部上下錯開設計;上、 下翼外側面均設有齒狀突起。進一步,所述的上、下翼的寬度比長度大2mm,寬度大於12mm ;上、下翼之間的高度 大於5mmο所述的上、下翼之間高度設計在5 7mm之間。所述的上、下翼的寬度設計在12 18mm之間。另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下翼的連接部為半圓弧形設計,構成該裝置的旋轉中 心。所述的上、下翼外側面上各設有三個齒狀突起。所述的上翼為弧形設計。1)上下翼之間高度設計,保證了該裝置保持頸椎間隙的有效距離。起到支撐頸椎 前路的作用。降低椎間關節關節面的應力,維持了椎間孔高度。2)上下翼連接部為半圓弧形設計,構成該裝置的旋轉中心。設計放置在頸椎椎間 隙中,離頸椎椎體前後緣2-3mm處,位於脊柱的旋轉中心。可以有一定的活動性,隨軸向加壓的力的改變而表現為允許後伸,前屈活動時可壓縮。能緩衝軸向的壓力;3)寬度比長度大2mm的長方形設計,保證了該裝置更加符合頸椎的解剖。分擔了 應力,降低了壓強。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在使用該裝置術後發生終板沉降的可能。4)上下翼上,各有倒齒的設計。手術中,齒狀突會部分嵌入終板,能防止該裝置前 移,控制旋轉,維持脊柱軸線排列。5)上翼的弧形設計,保證了和上節段頸椎下終板的貼合。提供初始的穩定性,防止 向前或向後移出。6)上下翼的錯位設計,使該裝置更加符合頸椎解剖結構。在使用時,本實用新型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通過專用的「試模/ 植入」器,確定選擇該裝置不同的尺寸規格。使用專用植入工具夾閉植入物前緣,打入頸椎 椎間隙間,最後鬆開植入工具。完成植入。如上述,本實用新型操作簡易,切口小,組織損傷少。使用簡便和精確。該棘突間 裝置穩定了術中因減壓術後引起的節段不穩,可預防遠期產生的不穩,允許可控制的運動 維持節段穩定。本實用新型裝置用鈦合金製成,而鈦合金的材質既能保證固定的強度,又能保持 極好的生物相容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剖視圖。圖2為圖1的側視圖。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的 結構。參見圖1 圖3,本實用新型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它包括有 上、下翼1、2及連接上、下翼1、2的連接部3,呈U形結構;上、下翼1、2寬度大於長度;上、 下翼1、2前端部上下錯開設計;上、下翼1、2外側面均設有齒狀突起11、21。進一步,所述的上、下翼1、2的寬度比長度大2mm,寬度大於12mm;上、下翼1、2之 間的高度大於5mm。所述的上、下翼1、2之間高度設計在5 7mm之間,上、下翼1、2的寬度設計在 12 18mm之間。另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下翼1、2的連接部3為半圓弧形設計,構成該裝置的 旋轉中心。所述的上、下翼1、2外側面上各設有三個齒狀突起。所述的上翼1為弧形設計。在使用時,本實用新型使用專用植入工具夾閉植入物前緣,打入頸椎椎間隙間,最 後鬆開植入工具。完成植入。上下翼支撐頸椎前路,降低椎間關節關節面的應力,維持了椎 間孔高度。上下翼連接部放置在頸椎椎間隙中,可以有一定的活動性,隨軸向加壓的力的改 變而表現為允許後伸,前屈活動時可壓縮,能緩衝軸向的壓力。
權利要求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有上、下翼及連接上、下翼的連接部,所述上、下翼及連接部構成U形結構;上、下翼寬度大於長度;上、下翼前端部上下錯開設計;上、下翼外側面均設有齒狀突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上、下翼的連接部為半圓弧形設計,構成該裝置的旋轉中心。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的上、下翼的寬度比長度大2mm,寬度大於12mm ;上、下翼之間的高度大於等於5mm。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的上、下翼之間高度設計在5 7mm之間。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上、下翼之間高度設計在5 7mm之間。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的上翼為弧形設計。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上翼為弧形設計。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的上、下翼的寬度設計在12 18mm之間。
9.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的上、下翼外側面上各設有三個齒狀突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其包括有上、下翼及連接上、下翼的連接部,呈U形結構;上、下翼寬度大於長度;上、下翼前端部上下錯開設計;上、下翼外側面均設有齒狀突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在先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的醫用骨科頸椎椎間隙動態穩定植入裝置,能提供頸椎的穩定性,又能保持頸椎的活動性。
文檔編號A61F2/44GK201676036SQ200920211398
公開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7日
發明者吳昌禮 申請人:上海通悅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