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攜式氣胸排氣瓶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5:40:16 2
專利名稱:一種可攜式氣胸排氣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ー種可攜式氣胸排氣瓶,它主要用於臨床上為患有氣胸的排出胸腔內的氣體。
背景技術:
胸膜腔由胸膜壁層和髒層構成,是不含空氣的密閉的潛在性腔隙。如果胸膜破損,空氣進入胸膜腔,稱為氣胸。氣胸是ー種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目前治療此病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水封閉瓶式引流法。它是在3 4肋間切ー個小口,將ー根橡膠管的一端插入胸膜腔內,將橡膠管的另一端插入ー個盛有藥水的瓶子中的水面下2 3釐米,使胸腔中的氣體經水中排出,這樣可以避免外界的空氣經橡膠管進入胸膜腔中。治療構成中,由於患者整天將盛有藥水的瓶子放在病床下,導致患者必須臥床治療,限制了患者的自由活動並且生活不能自理,每當患者需要翻身或起身大小便時,都必須有護理人員幫著照顧好瓶子,稍有不慎就會使瓶子側翻,使瓶內的藥水反流至橡膠管內汙染胸腔,導致病情加重的嚴重後果。另ー方面由於引流水瓶比較重,穿著活動室稍有不慎極易使胸內引流管拉出,致使皮下、縱膈氣腫。由此可見如果能夠有一種體積小、重量輕的可攜式氣胸排氣瓶,這將會給廣大患者帶來福音。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彌補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ー種可攜式氣胸排氣瓶,它簡單實用,重量輕,便於攜帶,它將患者從胸腔中排出的氣體經特製的橡膠薄膜單向閥排出體外,克服了現有水封閉瓶重量大和發生瓶體側翻瓶中的液體會進入橡膠管危及胸腔的缺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ー種可攜式氣胸排氣瓶,它包括瓶體、瓶蓋、內筒、排氣管,其中瓶體、瓶蓋、內筒均由透明的有機玻璃製成,瓶蓋旋接在瓶體上部的瓶ロ處,壓蓋旋接在瓶蓋上部的進氣管上,並把排氣管夾緊在進氣管上,進氣管中心有一通孔使排氣管與瓶體內部相通,瓶蓋上部表面制有用於排氣的小孔,內筒旋接在瓶蓋下部的凸臺上,內筒的周邊制有用於排氣的小孔,橡膠套套在內筒上且橡膠套的上部開ロ套在內筒上部的凸環之上,橡膠套的厚度為O. 01 O. 03毫米。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為將排氣管與人體的胸腔相連,使從人體排出的氣體經排氣管進入瓶體內的橡膠套內,當排氣量增大時,所排出的氣體把橡膠套撐大,這時大夫可以根據排氣量判斷病情,當排入瓶體中的氣體增加至把橡膠套撐滿至整個瓶體內腔時,橡膠套的上部開ロ會自然撐開使氣體通過瓶蓋上小孔排出瓶外。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重量輕,便於攜帯,,不影響患者自由活動,排氣量容易準確掌握。
[0007]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瓶體,2.瓶蓋,3.進氣管,4.壓蓋,5.排氣管,6.內筒,7、9.小孔,8.橡膠套,10.凸環。
具體實施方式
圖中,ー種可攜式氣胸排氣瓶,它包括瓶體I、瓶蓋2、內筒3、排氣管5,其中瓶體I、瓶蓋2、內筒6均由透明的有機玻璃製成,瓶蓋2旋接在瓶體I上部的瓶ロ處,壓蓋4旋接在瓶蓋2上部的進氣管3上,並把排氣管5夾緊在進氣管3上,進氣管3中心有一通孔使排氣管3與瓶體I內部相通,瓶蓋2上部表面制有用於排氣的小孔9,內筒6旋接在瓶蓋2下部 的凸臺上,內筒6的周邊制有用於排氣的小孔7,橡膠套8套在內筒6上且橡膠套8的上部開ロ套在內筒6上部的凸環10之上,橡膠套8的厚度為O. 01 O. 03毫米。
權利要求1.ー種可攜式氣胸排氣瓶,它包括瓶體、瓶蓋、排氣管,其特徵是它還包括內筒,其中瓶體、瓶蓋、內筒均由透明的有機玻璃製成,瓶蓋旋接在瓶體上部的瓶ロ處,壓蓋旋接在瓶蓋上部的進氣管上,並把排氣管夾緊在進氣管上,進氣管中心有一通孔使排氣管與瓶體內部相通,瓶蓋上部表面制有用於排氣的小孔,內筒旋接在瓶蓋下部的凸臺上,內筒的周邊制有用於排氣的小孔,橡膠套套在內筒上且橡膠套的上部開ロ套在內筒上部的凸環之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可攜式氣胸排氣瓶,其特徵是所述橡膠套的厚度為O.Ol O. 03毫米。
專利摘要一種可攜式氣胸排氣瓶,它包括瓶體、瓶蓋、內筒、排氣管,其中瓶體、瓶蓋、內筒均由透明的有機玻璃製成,瓶蓋旋接在瓶體上部的瓶口處,壓蓋旋接在瓶蓋上部的進氣管上,使得排氣管被夾緊在進氣管上,進氣管中心有一通孔使排氣管與瓶體內部相通,瓶蓋上部表面制有用於排氣的小孔,內筒旋接在瓶蓋下部的凸臺上,內筒的周邊制有用於排氣的小孔,橡膠套套在內筒上且橡膠套的上部開口套在內筒上部的凸環之上。使用時當排入瓶體中的氣體增加至把橡膠套撐滿至整個瓶體內腔時,橡膠套的上部開口會自然撐開使氣體通過瓶蓋上小孔排出瓶外。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重量輕,便於攜帶,不影響患者自由活動,排氣量容易準確掌握。
文檔編號A61M1/04GK202437804SQ20112049719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5日
發明者陳彤 申請人: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