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0:10:41 1
本實用新型屬於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
背景技術:
目前,在罩井式球化退火爐工作過程中,在工藝的冷卻階段,罩井式球化退火爐大多採用自然冷卻,但是自然冷卻時間長,使得整個退火工期長,影響產量。
為了能夠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大型井式爐多颱風機氣氛循環裝置[申請號:03267122.9],由爐蓋、絕熱箱、風機總成、導風裝置和吊杆所構成,絕熱箱固定在爐蓋的底面,多颱風機總成通過其罩殼均勻設置在爐蓋的蓋面上,與風機總成數量對應的導風裝置通過多個吊杆固定在風機總成的下面。風機總成由葉輪、葉輪軸、軸承套、變頻調速電機、冷卻液進出液口和保溫層所構成,葉輪通過葉輪軸、軸承套與變頻調速電機相連接,冷卻液進出液口分別與軸承套相連通,保溫層安裝在葉輪與罩殼之間。應用本實用新型後,對於大型井式爐可以採用氣氛分散循環的方式,從而降低葉輪的直徑、轉速及對製作材質的耐高溫要求,達到降低造價、延長葉輪使用壽命和提高風機利用率的目的。
上述的方案雖然具有以上諸多的優點,但是,上述方案並未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因此,急需設計一款可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罩井式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夠縮短冷卻時間的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包括外桶,在外桶外壁的中下部連接有進風管且進風管與外桶內部連通,在進風管上連接有進風控制閥,在外桶外壁的中上部連接有出風管路且出風管路與外桶內部連通,在出風管路的出風端連接有負壓抽風裝置,在出風管路上還連接有位於負壓抽風裝置和外桶之間的冷卻器。
設置的進風管結合出風管路,其可以大幅縮短冷卻時間。
在上述的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中,所述的進風管長度短於出風管路的長度。
該結構其可以進一步縮短冷卻時間。
在上述的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中,所述的進風管內徑等於出風管路的內徑;或者進風管內徑大於出風管路的內徑;或者進風管內徑大於出風管路的內徑。
管徑的設計,可以根據實際的要求設定。
在上述的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中,所述的進風管呈L形且進風管的進風端朝上設置。
在上述的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中,所述的進風管進風口處設有位於該進風口上方的遮擋罩。
遮擋罩其可以起到擋塵埃或者雨水等等作用。
在上述的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中,所述的進風控制閥為進風蝶閥。
在上述的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中,所述的出風管路包括與外桶連接的第一L形連接段,在第一L形連接段上連接有第二L形連接段,所述的第一L形連接段呈豎直設置,所述的第二L形連接段呈水平設置。
在上述的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中,所述的負壓抽風裝置和冷卻器分別設置在第二L形連接段上。
在上述的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中,所述的負壓抽風裝置為負壓風機。
在上述的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中,所述的進風管連接在外桶外壁的下部;所述的出風管路連接在外桶外壁的上部。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的優點在於:1、大大縮短冷卻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2、安裝方便,適用於各種爐型安裝。
3、本實用新型用於各種井式爐和罩井式爐,也可用於其餘爐型。
4、結構簡單且易於製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外桶1、進風管2、遮擋罩21、進風控制閥3、出風管路4、第一L形連接段41、第二L形連接段42、負壓抽風裝置5、冷卻器6。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帶負壓冷卻裝置的罩井式爐包括外桶1,外桶1呈豎直放置。在外桶1外壁的下部連接有下連接凸起,在外桶1外壁的上部連接有上連接凸起。
設置的下連接凸起和上連接凸起,其可以便於安裝管路的安裝連接固定。
在外桶1外壁的中下部連接有進風管2且進風管2與外桶1內部連通,在進風管2上連接有進風控制閥3,進風控制閥3為進風蝶閥。
在進風管2進風口處設有位於該進風口上方的遮擋罩21。
在外桶1外壁的中上部連接有出風管路4且出風管路4與外桶1內部連通,在出風管路4的出風端連接有負壓抽風裝置5,負壓抽風裝置5為負壓風機。在出風管路4上還連接有位於負壓抽風裝置5和外桶1之間的冷卻器6。
其次,進風管2長度短於出風管路4的長度。
另外,進風管2內徑等於出風管路4的內徑;
進風管2呈L形且進風管2的進風端朝上設置。
具體地,本實施例的出風管路4包括與外桶1連接的第一L形連接段41,在第一L形連接段41上連接有第二L形連接段42,所述的第一L形連接段41呈豎直設置,所述的第二L形連接段42呈水平設置。
負壓抽風裝置5和冷卻器6分別設置在第二L形連接段42上。
優化方案,本實施例的進風管2連接在外桶1外壁的下部;所述的出風管路4連接在外桶1外壁的上部。即,進風管2連接在下連接凸起上,出風管路4連接在上連接凸起上。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當執行冷卻命令時,進風控制閥3打開,然後負壓抽風裝置5啟動;當執行完冷卻命令時,負壓抽風裝置5啟動,然後進風控制閥3關閉。由於爐內的溫度很高(700°左右),當從進風管2進入爐內的自然風在爐內熱交換後變成比較高溫度的氣體,並從出風管路4排出,為了防止高溫對負壓抽風裝置5破壞,需在出風管路4上安裝冷卻器6,使得進入負壓抽風裝置5的氣體在氣使用溫度範圍內。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固在此不作贅述,而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進風管2內徑大於出風管路4的內徑。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固在此不作贅述,而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進風管2內徑大於出風管路4的內徑。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
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外桶1、進風管2、遮擋罩21、進風控制閥3、出風管路4、第一L形連接段41、第二L形連接段42、負壓抽風裝置5、冷卻器6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