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持式PCBA過爐治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8:48:17

本實用新型涉及治具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夾持式PCBA過爐治具。
背景技術:
由於PCBA在製作過程中,一般PCBA表面的線路弄好後,需要用人工將電子元件,一般是集成晶片插入PCBA上,之後要放到過爐治具,之後將過爐治具放到自動焊接機裡,焊接機就在PCBA上相應的位置進行焊接,將晶片焊接固定到PCBA上。
目前的過爐治具均是採用高溫膠紙將PCBA定位於過爐治具上,這種方式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對高溫膠紙進行反覆粘貼和剝離,操作極其不便,效率低,並且需要耗費大量高溫膠紙,增加了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夾持式PCBA過爐治具,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過爐治具需要採用高溫膠紙對PCBA進行固定導致效率低並且成本高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夾持式PCBA過爐治具,包括有基板以及多個夾持組件;該基板的表面凹設有放置PCBA的嵌置槽,嵌置槽的底面設置有多個通槽,且基板上設置有多個容置槽,該多個容置槽沿嵌置槽的周緣間隔排布;該多個夾持組件設置於對應的容置槽中,每一夾持組件包括有軸件、夾持件和扭簧,該軸件設置於容置槽中,該夾持件可轉動套設於軸件上,夾持件的內端具有夾持部,該夾持部伸入嵌置槽中,夾持件的外端具有按壓部,該按壓部的下方具有讓位缺口,該扭簧套設於軸件外並位於夾持件的下方,扭簧彈性抵壓於基板和夾持件之間。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容置槽中設置有兩卡槽,該兩卡槽位於讓位缺口的兩側,軸件的兩端分別嵌於對應的卡槽中,且容置槽的兩端均嵌設有一抵壓件,兩抵壓件分別位於夾持件的兩側並分別抵壓於軸件的兩端部上。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基板的底面凹設有凹槽,該凹槽中嵌設有固定件,該固定件上設置有第一固定孔,該容置槽中設置有通孔,該抵壓件上設置有第二固定孔,一螺釘穿過第二固定孔和通孔而與第一固定孔連接固定。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扭簧為雙扭簧結構。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多個通槽呈陣列式排布,每一通槽均為不規則形狀,相鄰兩通槽彼此對稱。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夾持組件為四個,其分布在基板之兩長邊的兩端。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通過設置有夾持組件,當按壓夾持件的按壓部時,夾持部可向上翻轉打開,在扭簧的作用下,夾持部可向下翻轉合上而壓抵於PCBA上,實現了對不同厚度的PCBA進行夾持固定,夾持穩固性非常好,操作極為簡便,從而提高生產效率,並且無需使用高溫膠布,有效節省了成本。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另一角度的組裝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分解圖;
圖4是圖3的局部組裝圖;
圖5是圖4另一角度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截面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基板 11、嵌置槽
12、通槽 13、容置槽
14、讓位缺口 15、卡槽
16、凹槽 17、通孔
18、讓位槽 20、夾持組件
21、軸件 22、夾持件
221、夾持部 222、按壓部
23、扭簧 24、抵壓件
25、固定件 201、第一固定孔
202、第二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6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基板10以及多個夾持組件20。
該基板10的表面凹設有放置PCBA的嵌置槽11,嵌置槽11的底面設置有多個通槽12,且基板10上設置有多個容置槽13,該多個容置槽13沿嵌置槽11的周緣間隔排布;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多個通槽12呈陣列式排布,每一通槽12均為不規則形狀,相鄰兩通槽12彼此對稱。
該多個夾持組件20設置於對應的容置槽13中,具體而言,每一夾持組件20包括有軸件21、夾持件22和扭簧23,該軸件21設置於容置槽13中,該夾持件22可轉動套設於軸件21上,夾持件22的內端具有夾持部221,該夾持部221伸入嵌置槽11中,夾持件22的外端具有按壓部222,該按壓部222的下方具有讓位缺口14,該扭簧23套設於軸件21外並位於夾持件22的下方,扭簧23彈性抵壓於基板10和夾持件2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容置槽13中設置有兩卡槽15,該兩卡槽15位於讓位缺口14的兩側,軸件21的兩端分別嵌於對應的卡槽15中,且容置槽13的兩端均嵌設有一抵壓件24,兩抵壓件24分別位於夾持件22的兩側並分別抵壓於軸件21的兩端部上。
並且,所述基板10的底面凹設有凹槽16,該凹槽16中嵌設有固定件25,該固定件25上設置有第一固定孔201,該容置槽13中設置有通孔17,該抵壓件24上設置有第二固定孔202,一螺釘(圖中未示)穿過第二固定孔202和通孔17而與第一固定孔201連接固定。
以及,所述扭簧23為雙扭簧結構,彈性夾持力更好。
另外,所述夾持組件20為四個,其分布在基板10之兩長邊的兩端,以便對PCBA的兩長邊的兩端進行有效夾持。
此外,該基板10的表面凹設有用於方便取出PCBA的至少兩讓位槽18,兩讓位槽18位於嵌置槽11的兩相對側緣並連通嵌置槽11,且讓位槽18的深度大於嵌置槽11的深度。
詳述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時,將需要過爐的PCBA置於嵌置槽11中,並按壓各個夾持組件20之夾持件22的按壓部222,使得夾持部221向上翻轉打開,然後,鬆開按壓部222,在扭簧23的作用下,夾持部221向下翻轉合上,從而抵壓於PCBA的側邊上,實現對PCBA的夾緊,當各個夾持組件20均對PCBA進行夾持後,將本治具連同夾持住的PCBA放入爐中即可,出爐後,按壓各個夾持組件20之夾持件22的按壓部222即可鬆開PCBA,然後並取下PCBA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於:通過設置有夾持組件,當按壓夾持件的按壓部時,夾持部可向上翻轉打開,在扭簧的作用下,夾持部可向下翻轉合上而壓抵於PCBA上,實現了對不同厚度的PCBA進行夾持固定,夾持穩固性非常好,操作極為簡便,從而提高生產效率,並且無需使用高溫膠布,有效節省了成本。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