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尿症治療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8:42:31 1
專利名稱:遺尿症治療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電子儀器,尤其涉及遺尿症治療裝置。
技術背景按照現有技術,對於遺尿的處理,一般是使用潮溼傳感器和報警電路,共同構成遺 尿報警器,發生遺尿時使用音響報警,讓遺尿者清醒,這種技術在實踐中證明基本無效。另 一種辦法是利用裝有電極的刺激電流發生電路,將刺激用的電極裝在病人的腰背部進行電 流刺激治療,採用這種辦法對於部分遺尿症狀較輕的患者有一定的療效,但對於嚴重的遺 尿症患者,甚至對一般的大多數遺尿症患者也是基本無效
實用新型內容
本使用捏行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遺尿症治療裝置,這 種裝置的體積小,用電省,對於各種類型的遺尿症患者均有療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遺尿症治療裝置,涉及有電極板、鬆緊帶、電極板連接導線、刺 激電極板、潮溼傳感器、主控電路板、潮溼鑑別電路和刺激電流發生電路組成。主控電路板 的兩端各設置有一根鬆緊帶,鬆緊帶的外端與電極板的兩端相連接,使得主控電路板、鬆緊 帶和電極板,共同形成一個環狀體。在所說主控電路板的一端,連接設置有電極板連接導 線,電極板連接導線的另一端連接到電極板。在所說主控電路板的一側,通過導線連接設置 有刺激電極板和潮溼傳感器。所說的潮溼傳感器設置有兩條相互絕緣的電極,通過潮溼的 環境共同形成迴路。在所說的主控電路板內,設置有潮溼鑑別電路和刺激電流發生電路,潮 溼鑑別電路控制著刺激電流發生電路,進而也就控制著刺激電極板。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電 壓設計為1. 2伏,允許使用1. 2伏的充電電池一節或者普通的1. 5伏電池一節,即可作為本 實用新型的電源使用,安全性好。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遺尿症治療裝置,對遺尿情況會自動而及時地報警,久之即可 使人產生正常的反應,克服掉遺尿的毛病。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簡單,操作使用方便,穩定 性好,安全和可靠性高。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遺尿症治療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 電路示意圖。1-電極板2-電極板連接導線3-鬆緊帶4-主控電路板5-潮溼傳感器 6-刺激電路板7-潮溼鑑別電路8-刺激電流發生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現參照附圖1和附圖2,結合實施例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遺尿症治療裝 置,涉及有電極板1、電極板連接導線2、鬆緊帶3、主控電路板4、潮溼傳感器5、刺激電極板 6、潮溼鑑別電路7和刺激電流發生電路8組成。主控電路板4的兩端各設置有一根鬆緊帶3,鬆緊帶3的外端與電極板1的兩端各自相連接,使得主控電路板4、鬆緊帶3和電極板1, 共同形成一個環狀體。在所說主控電路板4的一端,連接設置有電極板連接導線2,電極板 連接導線2的另一端連接到電極板1。在所說主控電路板4的一側,通過導線連接設置有刺 激電極板6和潮溼傳感器5。所說的潮溼傳感器5設置有兩條相互絕緣的電極,通過潮溼的 環境共同形成迴路。在所說的主控電路板4內,設置有潮溼鑑別電路7和刺激電流發生電 路8,潮溼鑑別電路7控制著刺激電流發生電路8,進而也就控制著刺激電極板6。本實用新 型的工作電壓設計為1. 2伏,允許使用1. 2伏的充電電池一節或者普通的1. 5伏電池一節, 即可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源使用,所以安全性好。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遺尿症治療裝置,對遺 尿情況會自動而及時地報警,久之即可使人產生正常的反應,克服掉遺尿的毛病。本實用新 型整體結構簡單,操作使用方便,穩定性好,安全和可靠性高。
權利要求遺尿症治療裝置,其特徵在於主控電路板(4)的兩端各設置有一根鬆緊帶(3),鬆緊帶(3)的外端與電極板(1)的兩端各自相連接,使得主控電路板(4)、鬆緊帶(3)和電極板(1),共同形成一個環狀體;在所說主控電路板(4)的一端,連接設置有電極板連接導線(2),電極板連接導線(2)的另一端連接到電極板(1);在所說主控電路板(4)的一側,通過導線連接設置有刺激電極板(6)和潮溼傳感器(5);所說的潮溼傳感器(5)設置有兩條相互絕緣的電極,通過潮溼的環境共同形成迴路。
專利摘要遺尿症治療裝置,涉及有電極板、電極板連接導線、鬆緊帶、主控電路板、潮溼傳感器、刺激電極板、潮溼鑑別電路和刺激電流發生電路組成。主控電路板的兩端各設置有一根鬆緊帶,鬆緊帶的外端與電極板的兩端各自相連接,使得主控電路板、鬆緊帶和電極板,共同形成一個環狀體。在主控電路板的一端,連接設置有電極板連接導線,電極板連接導線的另一端連接到電極板。在主控電路板的一側,通過導線連接設置有刺激電極板和潮溼傳感器。在主控電路板內,設置有潮溼鑑別電路和刺激電流發生電路,潮溼鑑別電路控制著刺激電流發生電路,進而也就控制著刺激電極板。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簡單,操作使用方便,穩定性好,安全和可靠性高。
文檔編號A61N1/36GK201618315SQ20102010199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20日
發明者劉興禹, 劉永紅 申請人:劉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