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監測食品質量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3:31:11 2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監測食品質量設備,屬於監測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食品加工這一傳統行業已經發生、正在發生而且還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包括加工操作的機械化、自動化和產品質量的標準化。在這種變化中,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具有重要作用。
現有技術公開了申請號為:201320576328.9的一種食品質量檢測處理系統,包括:探測杆;生物傳感器陣列,用於在探測杆的頭部與待測食品接觸時,對待測食品的各個參數進行採集;模數轉換器,所述生物傳感器陣列中的每個生物傳感器都連接至模數轉換器,用於將每個生物傳感器檢測到的參數值轉換為數字量,並將所述數字量發送至微處理器;微處理器,用於向模數轉換器發送轉換指令,並接收模數轉換器發送的所述數字量;顯示設備,連接至微處理器,用於對所述數字量進行顯示。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使食品檢測人員同時對食品的多項指標進行檢測,提高了食品檢測的效率,同時由於是系統自動處理,因此也減少了食品檢測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食品檢測的準確性。但是其不足之處在於大批量生產食品時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諸多工序必須嚴格按照生產要求,流水線上最容易出現把關不嚴格的現象,導致食品出現安全問題,降低信譽及危害消費者健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監測食品質量設備,以解決現有的監測食品質量設備在大批量生產食品時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諸多工序必須嚴格按照生產要求,流水線上最容易出現把關不嚴格的現象,導致食品出現安全問題,降低信譽及危害消費者健康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監測食品質量設備,其結構包括控制杆、外框條、加固件、顯示屏、電控箱、檢修口、支腳座、床身、開關盒、工具機、輸送帶、監測設備、防護罩,所述控制杆設在外框條上,所述顯示屏與電控箱相連接,所述支腳座與床身緊固連接,所述開關盒與工具機相連接,所述監測設備由高清智能相機、識別器、框架、支腳、輸出口、存儲器、集成模塊組成,所述高清智能相機與識別器相連接,所述框架與支腳固定連接,所述支腳設在工具機上,所述存儲器與集成模塊相連接,所述監測設備上設有防護罩。
進一步地,所述外框條與加固件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檢修口下方設有支腳座。
進一步地,所述床身上設有開關盒。
進一步地,所述工具機上設有輸送帶。
進一步地,所述輸出口與存儲器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設有監測設備,能夠實時移動智能抓拍,促進食品加工人員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食品加工,提高食品安全。自動取證上傳,取證免受人工幹擾,避免事後糾紛。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徵、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監測食品質量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監測設備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中:控制杆-1、外框條-2、加固件-3、顯示屏-4、電控箱-5、檢修口-6、支腳座-7、床身-8、開關盒-9、工具機-10、輸送帶-11、監測設備-12、高清智能相機-121、識別器-122、框架-123、支腳-124、輸出口-125、存儲器-126、集成模塊-127、防護罩-13。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監測食品質量設備,其結構包括控制杆1、外框條2、加固件3、顯示屏4、電控箱5、檢修口6、支腳座7、床身8、開關盒9、工具機10、輸送帶11、監測設備12、防護罩13,所述控制杆1設在外框條2上,所述顯示屏4與電控箱5相連接,所述支腳座7與床身8緊固連接,所述開關盒9與工具機10相連接,所述監測設備12由高清智能相機121、識別器122、框架123、支腳124、輸出口125、存儲器126、集成模塊127組成,所述高清智能相機121與識別器122相連接,所述框架123與支腳124固定連接,所述支腳124設在工具機10上,所述存儲器126與集成模塊127相連接,所述監測設備12上設有防護罩13,所述外框條2與加固件3相連接,所述檢修口6下方設有支腳座7,所述床身8上設有開關盒9,所述工具機10上設有輸送帶11,所述輸出口125與存儲器126相連接。
在進行使用時,參閱圖3,該監測設備12利用前端高清智能相機121,設有識別器122並結合輸出口125的連接線路,實現對食品生產安全的實時監控。通過集成模塊127可隨時進行抓拍,並將抓拍的圖片傳遞到存儲器126進行儲存,從而達到有效治理和監管。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