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式氣液混合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00:01:31 2
專利名稱:壓力式氣液混合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尤其涉及一種安裝在超氧多功能飲水機上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利用所述混合器使水與臭氧氣體快速的相互中和溶解而形成臭氧水或過氧化氫水。
背景技術:
公知的飲水裝置,大多利用設置的多道前置濾芯來去除水中的固體沉澱物、異味;再利用設置的逆滲透濾芯來濾除不純微細物質;最後利用一後置濾芯去除異味,以便將原水製成純淨水,確保了飲用水的安全。但是,所述濾芯除了濾除汙穢物外,同時也會將有機物一併濾除,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所述濾芯會漸漸有機化,從而滋生細菌,所以必須經常更換濾芯。若消費者未能定期更換濾芯,則所產生的純淨水含菌量仍會偏高,而儲水桶雖為一密閉空間,但離儲水桶最近的供水端卻是最容易受細菌汙染的地方,而一但出水端受汙染,就會感染儲水桶,儲水桶往往就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
因此,為實現殺菌的目的,即有在飲水機內設置氣液混合器,利用所述氣液混合器使水及臭氧氣體相互中和溶解形成臭氧水。而公知的氣液混合器,如美國專利第5,863,128號所公開的,如圖1所示,公知氣液混合器10a包括一中空本體1a,在本體1a的左右兩側邊處分別設置有入水口11a及出水口12a,而在本體1a的下側設有一入氣口13a,入氣口13a與入水口11a呈垂直狀態,使水與臭氧氣體分別輸入到本體1a內部,從而進行中和溶解,形成臭氧水。
公知的氣液混合器10a的水及臭氧氣體在輸入本體1a內部時,因入水口11a及入氣口13a呈垂直狀態,使得兩者因距離及混合面積關係而無法產生任何的碰撞,從而造成水與臭氧氣體無法快速且有效的中和溶解形成臭氧水的問題。因此飲水機無法立即提供臭氧水,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會供應臭氧水,所以在使用上並不便利。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設計人憑藉從事該行業多年的經驗,本著精益求精的精神,積極研究改良,終於有本實用新型一種壓力式氣液混合器的產生。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利用所述混合器內的壓力差,使水與臭氧氣體更為快速且有效的相互中和溶解,形成臭氧水或過氧化氫水。
本實用新型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安裝在超氧多功能飲水機上,包括一本體,呈中空狀,在該本體的一側分別設置有入水口及入氣口,使過濾後的水及臭氧氣體由平行方向分別進入本體內部,並相互中和溶解形成臭氧水或過氧化氫水。另外,在本體的另一側則設有出水口;其中,所述入水口及入氣口可使水及臭氧氣體由平行同一方向進入本體內部,且水及臭氧氣體在相交匯處的本體管徑呈窄縮狀,使本體形成一文氏管效應,從而使水及臭氧氣體在相交匯處形成一壓力差,當水流出時,即產生吸力,而使臭氧氣體被吸入,由此,可使水及臭氧氣體更為快速順暢的中和溶解,形成臭氧水或過氧化氫水。
本實用新型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其中,所述本體內鄰近入水口及出水口處分別設置有導流板,利用所述導流板使水更快速順暢的流動,與臭氧氣快速的中和溶解。
本實用新型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其中,所述入氣口在本體內的一端延伸設置有一延伸管至本體的窄縮部,該延伸管位於窄縮部的一端設置有一錐狀凸部,在錐狀凸部的外側邊緣環狀設置有通口,可使臭氧氣體直接由錐狀凸部的環狀通口流至本體內部。
本實用新型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能夠使使水與臭氧氣體更為快速且有效的相互中和溶解,形成臭氧水或過氧化氫水。
附圖的簡要說明圖1為公知的氣液混合器的組合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的立體外觀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的組合剖面圖;圖4為圖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為圖4的5-5剖面圖;圖6為圖3的6-6剖面圖;圖7為圖3的7-7剖面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工作狀態剖面圖;圖9為圖8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a-氣液混合器 1a-本體11a-入水口 12a-出水口13a-入氣口 10-氣液混和器1-本體 11-入口12-出口13-窄縮部2-入水/氣頭21-入水口22-入氣口 221-延伸管111、222、14-導流板223-通口224-錐狀凸部 3-出水頭31-出水口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配合
如下,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如圖2所示,壓力式氣液混和器10安裝在一超氧多功能飲水機上,壓力式氣液混合器10的入水口21及入氣口22上分別連接有可供應水及臭氧氣體的輸水管路及輸氣管路,通過壓力式氣液混合器10將水及臭氧氣體相互中和溶解,提供臭氧水或過氧化氫水。
如圖2、圖3所示,壓力式氣液混合器10包括一中空本體1,在本體1的一側設置有作為水及臭氧氣體的入口11,可使過濾後的水及臭氧氣體分別進入本體1的內部,並相互中和溶解形成臭氧水或過氧化氫水,而本體1的另一側則設置有作為臭氧水或過氧化氫水的出口12。
如圖3、圖4、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本體1呈一文氏管,即在靠近入口11處的管徑具有一窄縮部13,而越往出口12的方向管徑則越大。在本體1的入口11處通過螺紋連接有入水/氣頭2,入水/氣頭2呈一近似倒E的形狀,具有上下兩入水口21,而在兩入水口21中間設置有一入氣口22,入氣口22延伸設置有一延伸管221至本體1的窄縮部13,在延伸管221位於窄縮部13的一端設有一錐狀凸部224,在錐狀凸部224的外側邊緣呈環狀設置有通口223,使臭氧氣體直接由錐狀凸部224頂端的通口223流至本體1的內部,使水及臭氧氣體在本體1的窄縮部13相交匯,從而使本體1形成一文氏管效應,如此,水及臭氧氣體在交匯處即會形成壓力差,可使水及臭氧氣體更為快速順暢的中和溶解,形成臭氧水或過氧化氫水。
本體1在入口11處的內壁面上環狀設置有導流板111,在延伸管221的外側表面上環狀設置有導流板222,如圖2、圖6所示,利用導流板111、222引導水更為迅速的向窄縮部13流動。此外,在本體1的出口12處通過螺紋連接有一出水頭3,出水頭3具有兩齣水口31,在本體1的內壁面靠近出口12的位置處環狀設置有導流板14,如圖2、圖7所示。
如圖8、圖9所示,當欲產生臭氧水時,即使水(可為過濾後的水)及臭氧氣體分別從上下兩入水口21及入氣口22流至本體1內部,水(圖中虛線黑箭頭)通過導流板111、222的引導流至本體1的窄縮部13處,而臭氧氣體(圖中實線白箭頭)通過錐狀凸部224頂端的通口223也流至本體1的窄縮部13,使水及臭氧氣體分別在窄縮部13相交匯,從而產生渦流、旋轉,並相互的碰撞,而後流入本體1的內部進行中和溶解,形成臭氧水(圖中實線黑箭頭),而中和溶解後的臭氧水再利用本體1內導流板14的引導,由出水頭3的出水口31流至儲水區,供使用者取用。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中的入水口21及入氣口22可使水及臭氧氣體平行同一方向進入本體1內部,且本體1為一文氏管,利用文氏管效應,使水及臭氧氣體在相交匯處形成一壓力差,當水流出時,可產生吸力,而使臭氧氣體被吸入,可使水及臭氧氣體更為快速順暢的中和溶解,形成臭氧水或過氧化氫水。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的確能利用上述所揭示的構造,實現所述目的。且本實用新型申請前未在刊物上發表,也未曾公開使用過,所以符合新型專利的新穎性、創造性等要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即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壓力式氣液混合器,把水及臭氧氣體分別輸入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內進行中和溶解,其特徵在於,所述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包括一本體,呈中空狀,所述本體的一側設置有水及臭氧氣的入口,其另一側設置有水及臭氧氣體中和混合物的出口,所述本體在靠近入口處的管徑處設有一窄縮部,且越向所述出口方向管徑越大;一入水/氣頭,安裝在所述本體的入口處,所述入水/氣頭具有至少一入水口及至少一入氣口,所述入水口及入氣口可使水及臭氧氣體由同一方向進入本體內部,使水及臭氧氣在本體的窄縮部相交匯,在管體內形成壓力差,而在所述入氣口靠近窄縮部的一端具有一錐狀凸部,在錐狀凸部的外側邊緣環狀設置有通口,供臭氧氣體直接由錐狀凸部的通口流至本體內部;一出水頭,安裝在所述本體的出口處,出水頭上具有至少一出水口,供水及臭氧氣體中和混合物流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及臭氧氣體的中和混合物為臭氧水或過氧化氫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入水/氣頭呈一近似「E」的鏡像狀,具有上下兩入水口,在所述上下兩入水口中間為一入氣口,所述入氣口延伸設置有一延伸管至所述管體的窄縮部,在所述延伸管位於窄縮部的一端設有一錐狀凸部,在錐狀凸部的外側邊緣環狀設置有通口。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在入口處的內壁面上環狀設置有導流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延伸管的外側表面上環狀設置有導流板。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的內壁面在靠近出口的位置處環狀設置有導流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壓力式氣液混合器,包括一中空本體,在本體一側分別設有入水口及入氣口,使過濾後的水及臭氧氣體分別進入本體內部,並相互中和溶解形成臭氧水或過氧化氫水。另外,在本體的另一側則設有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及入氣口可使水及臭氧氣體平行同一方向進入本體內部,且水及臭氧氣體在相交匯處的本體管徑呈窄縮狀,使本體形成一文氏管效應,使水及臭氧氣體在相交匯處形成一壓力差,當水流出時,即產生吸力,而使臭氧氣被吸入,由此,可使水及臭氧氣更為快速順暢的中和溶解,形成臭氧水或過氧化氫水。
文檔編號B01F3/04GK2734317SQ20042009288
公開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21日
發明者徐名勇 申請人:科達生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