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康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11:55:56 1
專利名稱:頸椎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藥物,確切地說是一種通過口服,主要用於治療輕、中度脊髓型頸椎病和神經根型頸椎病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複方中藥製劑。
臨床中頸椎的退行性改變和頸、腰椎間盤突出症等均為常見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理基礎和治療同頸椎間盤突出症相似,以下腰椎間盤突出症從略)。目前治療重度頸椎病一般採取手術,而對輕、中度頸椎病主要是頸椎牽引、頸部按摩、推拿和理療等,尚有一些藥物治療,這些治療在一定程序上解除了項、背肌痙攣,但其對改善神經系統症狀及全身症狀,療效不理想,且實施不方便,不易為患者接受。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改善頸椎病的神經系統和全身症狀的口服中藥製劑,它通過擴張血管,改善組織微循環,解除平滑肌和骨骼肌痙攣,抗過敏,抗炎症反應,鎮痛,鎮靜和營養神經等作用,從而使神經系統和全身症狀得到明顯的改善,且服用方便,易受歡迎。
祖國醫學認為,頸椎病的形成是由於肝、腎虧虛,筋骨衰退加之慢性積累性勞損,以致膝理空疏,氣血衰少,筋骨失於濡養,風寒溼邪侵入,痺阻經絡,氣滯血瘀所致。如《素問.逆調論》日「骨痺,是人當攣節也。……人之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是謂何疾?……日榮氣虛,衛氣實也,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日死。」其所描述的病症與脊髓型頸椎病相似。又如明張璐在《張氏醫通》中日「腎氣不循故道,氣逆挾脊而上,致肩背痛,……或觀書對突久坐致脊背痛。」指出了類似頸椎病的形成原因。
申請人結合現代醫學理論,通過分析找出了頸椎病的原因,其病理過程為頸椎的退行性改變或頸椎間盤的突出,造成了對脊髓和神經根的機械性壓迫,椎間盤組織的外溢,引起化學性反應和過敏性反應,從而形成機械性炎症、化學性炎症和過敏性炎症。同時,脊髓和神經根的微細血管受到刺激,出現痙攣和栓塞,造成脊髓和神經根的微循環障礙,加上椎間盤組織和脊髓、神經根的充血、水腫等變化,更加重了對脊髓、神經根的損傷。
本發明正是針對上述病因,抓住了病理形成中的關鍵病變部位的炎症反應、充血、水腫等,脊髓和神經根出現微循環障礙。以桃仁、紅花、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止痛,當歸活血養血,全蠍、地鱉蟲搜邪通絡止痛,共為主藥。白芍柔肝養筋,緩急止痛,伸筋草舒筋活絡,狗脊、川斷補肝腎,黃芪補中益氣,牛膝引瘀下行,皆為輔藥。佐以柴胡、枳殼、桔梗疏肝解鬱,生地清熱養陰,桂枝專行上部肩背,葛根昇陽,甘草調和諸藥。組合成方,功能活血化瘀,舒筋通絡,使病變部位血管擴張,改善微循環,同時有抗炎症反應,抗免疫反應,解除平滑肌和骨骼肌痙攣及營養神經細胞,促進受損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從而達到止痛,改善神經系統和全身症狀的作用。
本發明主要由以下二十味中藥組方而成桃仁、紅花、地鱉蟲、川斷、柴胡、桂枝、全蠍、狗脊、生地、當歸、白芍、沒藥、甘草、伸筋草、葛根、黃芪、乳香、枳殼、牛膝、桔梗。
本發明為口服複方中藥製劑,在臨床中,一般按以下比例組方(以質量為計量單位計算)桃仁1-4份、紅花1-4份、地鱉蟲0.1-1.5份、川斷2-6份、柴胡0.5-3份、桂枝0.1-1份、全蠍0.1-1份、狗脊2-6份、生地1-4份、當歸1-4份、白芍4-10份、沒藥1-4份、甘草1-3份、伸筋草2-4份、葛根1-4份、黃芪2-6份、乳香1-4份、枳殼1-4份、牛膝1-4份、桔梗1-4份。
本發明的組方均為《中華藥海》中所記載的藥物,原料易得,施治方便,患者每日口服二、三次,不影響正常工作,易被患者接受,而且便於工業化生產。臨床觀察表明大多數患者服用後,雙側上下肢麻木、無力,頸及肩部疼痛,周身不適等明顯好轉,雙手的靈活性亦明顯改善。使用本藥時如能配合頸部制動和牽引等,則效果更快,更佳。
實施例一取桃仁16Kg、紅花16Kg、炙地鱉蟲1.6Kg、川斷24Kg、柴胡6.5Kg、桂枝4Kg、炙全蠍1.6Kg、狗脊24Kg、生地16Kg、當歸13.5Kg、白芍40Kg、沒藥16Kg、炙甘草8Kg、伸筋草24Kg、葛根16Kg、黃芪24Kg、乳香16Kg、枳殼13.5Kg、懷牛膝16Kg、桔梗13.5Kg。
其中白芍研成細末,餘藥水煎煮三次,藥液過濾,濃縮成稠狀,加入日芍細末、適量可溶性澱粉,烘乾,再研末,加硬脂酸鎂,壓片,其壓四萬片,可每次一片,每日三次口服。
實施例二取桃仁16Kg、紅花16Kg、炙地鱉蟲1.6Kg、川斷24Kg、柴胡6.5Kg、桂枝4Kg、炙全蠍1.6Kg、狗脊24Kg、生地16Kg、當歸13.5Kg、白芍40Kg、沒藥16Kg、炙甘草8Kg、伸筋草24Kg、葛根16Kg、黃芪24Kg、乳香16Kg、枳殼13.5Kg、懷牛膝16Kg、桔梗13.5Kg。
其中白芍研成細末,餘藥水煎煮三次,藥液過濾,濃縮成稠狀,加入白芍細末、烘乾,再研末,裝成膠囊,其裝二十萬粒膠囊,可每次五粒,每日三次口服。
實施例三取桃仁12Kg、紅花12Kg、炙地鱉蟲1.2Kg、川斷18Kg、柴胡5Kg、桂枝3Kg、炙全蠍1.2Kg、狗脊18Kg、生地12Kg、當歸10Kg、白芍30Kg、沒藥12Kg、炙甘草6Kg、伸筋草18Kg、葛根12Kg、黃芪18Kg、乳香12Kg、枳殼10Kg、懷牛膝12Kg、桔梗10Kg。
其中白芍研成細末,餘藥水煎煮三次,藥液過濾,濃縮成稠狀,加入白芍細末、適量可溶性澱粉和糖粉,烘乾,再研成細顆粒狀,裝袋成衝劑,其裝二萬包,可每次一包,每日兩次口服。
本發明經臨床實踐取得顯著效果。大多數患者口服一個月後,神經系統症狀和全身症狀顯著緩解,經核磁其振檢查,突出的椎間盤迴縮,脊髓和神經根的水腫消退,脊髓和神經根的壓迫明顯減小。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複方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它主要包括下列二十味中藥組成桃仁、紅花、地鱉蟲、川斷、柴胡、桂枝、全蠍、狗脊、生地、當歸、白芍、沒藥、甘草、伸筋草、葛根、黃芪、乳香、枳殼、牛膝、桔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複方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製劑中所含的二十味中藥按下列比例組方桃仁1-4份、紅花1-4份、地鱉蟲0.1-1.5份、川斷2-6份、柴胡0.5-3份、桂枝0.1-1份、全蠍0.1-1份、狗脊2-6份、生地1-4份、當歸1-4份、白芍4-10份、沒藥1-4份、甘草1-3份、伸筋草2-4份、葛根1-4份、黃芪2-6份、乳香1-4份、枳殼1-4份、牛膝1-4份、桔梗1-4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複方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製劑中所含的二十味中藥按下列比例組方桃仁2份、紅花2份、地鱉蟲0.2份、川斷3份、柴胡1份、桂枝0.5份、全蠍0.2份、狗脊3份、生地2份、當歸2份、白芍5份、沒藥2份、甘草1份、伸筋草3份、葛根2份、黃芪3份、乳香2份、枳殼2份、牛膝2份、桔梗2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複方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所述組方製成的各種口服製劑,如湯劑、丸劑、散劑、片劑、衝劑、膠囊劑、口服液、糖漿劑等等。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用於治療脊髓型和神經根型頸椎病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複方中藥口服製劑,它主要由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當歸、全蠍、地鱉蟲等二十味中藥組成。申請人在家傳驗方的基礎上結合臨床經驗創製而成,本發明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為原理。採用本藥方可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解除平滑肌和骨骼肌痙攣,同時抗炎症反應、抗免疫反應、營養神經細胞,促進受損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從而改善神經系統和全身症狀。
文檔編號A61K35/64GK1321504SQ0111601
公開日2001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1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9日
發明者李周 申請人: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