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幸福的滋味演員介紹(電影幸福的她們首次亮相)
2023-06-06 18:18:03
電影幸福的滋味演員介紹?在北京有術·429共享院一座有法式元素的四合院內,「看·薦」的第一場線下觀影沙龍近日舉辦該活動由「海外電影節」平臺暨薩伊納伊(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國際電影節」暨倫敦屋(北京)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電影幸福的滋味演員介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幸福的滋味演員介紹
在北京有術·429共享院一座有法式元素的四合院內,「看·薦」的第一場線下觀影沙龍近日舉辦。該活動由「海外電影節」平臺暨薩伊納伊(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國際電影節」暨倫敦屋(北京)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據了解,「看·薦」活動主旨是選擇優秀的國產影片,其英文名Cream of the Cream(奶油中的奶油,即精華中的精華)表達了這層含義。該活動將選出5部影片,免費為其提供國外電影節的申報參展。
經過兩年反覆打磨的山西影片《幸福的她們》首次亮相。「看·薦」活動的發起者、「國際電影節」平臺的推薦人鄭瑋表示:「『看·薦』活動的組織者多為女性。在女性自我意識日益覺醒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女性能夠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勇敢面對自己、面對社會,成為『幸福的她們』,這是我們選擇這部影片作為首場放映的原因之一。」
4月19日,山西晚報記者電話採訪了活動主辦方負責人和影片《幸福的她們》主創。
成為「幸福的她們」中的一員
「看·薦」線下觀影沙龍在北京一座很有特色的四合院內舉辦,現場放映了電影《幸福的她們》。這是李珈西導演的第三部長片,也是第73屆坎城獲獎影片《幸福的拉扎羅》的主演安德裡阿諾·塔迪奧羅的中國電影首秀。導演李珈西,製片人王中琳,演員趙凌彬,攝影闞錄常參加了觀影活動,並與現場觀眾交流。
影片圍繞三位孕婦和三位母親展開,以「孕育」為主題,用特殊視角展現了生活中平凡的情感。這應該是導演李珈西拍攝的「最痛苦」的一部影片,因為足夠重視:主演中不僅有義大利演員安德裡阿諾,還有一位準媽媽演員。影片初剪後,導演並不滿意。「其實早在拍攝時,就是一邊拍一邊改。之後剪輯完,再改劇本,再補拍,來來回回用了兩年時間,5次開機,數次重新創作。」李珈西表示,影片從女性的視角展現了三種戀愛狀態,折射出三個兩性概念:無聊、嫉妒和牽絆,希望通過影片展現女人成長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該片在剪輯時,導演也成了準媽媽,懷孕的體驗讓她重新審視自己的作品。
製片人王中琳接受採訪時表示,拍攝最大困難是「劇本」。因為拍攝過程中,劇本一直在修改,所有事情需要臨時掌控和把控。「無論從整體預算的控制到具體工作的協調,把原本拍攝時就存在的時時刻刻的變化升級到了分分秒秒,作為製片人,我當時是非常高壓的。不過,整個團隊非常給力,大家配合導演隨時隨刻的創作,希望可以讓演員有更多嘗試。」
主演趙凌彬拍完這部電影後,最大的變化是——「不想再化妝了」。此前,她每一部戲的妝容都很精緻,拍攝《幸福的她們》是她第一次全素顏上陣。「開始的時候,我也會有質疑,這樣的自己美不美?但拍攝過程讓我全新地釋放了自己,演完之後,我竟然喜歡上了純素顏的狀態,現在生活中也不化妝了,回歸最原始的自己。」
談到拍攝感受,攝影師闞錄常只有4個字:「導演很飛」。此次拍攝導演給了很大的自由空間,闞錄常在把控影像時選擇了小型攝影機,儘量手持拍攝,讓畫面有一種運動的張力和呼吸感。「導演是一個想像力非常『飛』的人,隨時都有新想法,但有些很難實現,導演就會立刻給出幾種方案。」
「看·薦」活動的發起者鄭瑋表示,這部影片最觸動她的是「女性在愛情中甘心把自己降為塵埃的姿態。當卸下盔甲全身心地投入時,沒有女神,只有一顆溫柔的心。無論經歷了怎樣的愛情,最終都希望如片名所言,成為『幸福的她們』中的一員。通過影片可以感受到,導演用心感受她眼中的世界,給觀眾帶來了與眾不同的觀影體驗。」
一群非電影人助力國產影片
他們不是導演,不是演員,不是製片人,不是電影團隊中的一員。但他們始終為國產電影走向國際舞臺默默助力。如果說,電影院線和影院,是電影產業鏈的終端,他們的工作就是終端的「延伸」。
「看·薦」活動的發起者、「國際電影節」平臺的推薦人鄭瑋,是山西運城人,她曾在英國工作,參與過眾多電影節,從事影片申報參展工作有10年,她和自己的團隊成員,為上百部國產影片做過劇本翻譯、字幕翻譯與製作、國外電影節的申報參展,拿下過很多成功案例:陸川導演的《九層妖塔》入圍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奇幻電影節;吳天明導演的《百鳥朝鳳》入圍亞美電影節,第三屆法國St Tropez國際電影節,第七屆芝加哥國際電影及音樂電影節;周玉鵬導演的《母親的飛機場》獲第一屆中加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攝影獎提名;寧瀛導演的《警察日記》獲第2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多年的工作經驗讓鄭瑋發現,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蓬勃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高質量的國產影片和優秀的電影人,影片類型增多,很多青年導演想法獨特,他們迫切想要找到一個更廣闊的展示平臺。「但大部分創作者在影片申報國外影展時面臨語言障礙和缺乏對名目眾多的電影節的清晰判斷。對於自身作品的判斷和電影節的匹配度,往往會影響最終的『投遞』結果。」任何電影作品都不能「盲投」,鄭瑋表示,除了幫助電影找到合適的電影節,他們也會把部分優秀的作品直接推薦到電影節「選片人」手中。
雖然鄭瑋和自己的團隊一直在做電影相關工作,但大部分業務不需要與電影主創面對面,通過網絡就能完成。為了增加與創作者的「親密度」、深入了解作品本身和創作意圖、更多地參與到電影中來,他們想到了線下觀影沙龍,「看·薦」活動是一次試水。「前期我們通過線上平臺選擇了一些影片,先看文字材料,再看視頻,最後在電影沙龍中交流,選片的標準就是:品質好、值得看。最終,我們會選擇5部影片,免費為其進行國外電影節的申報參展。」
從接受委託的「被動推薦」,到自發挑選影片的「主動推薦」,鄭瑋和她的團隊目標明確:發掘和推薦更多優秀國產影片和電影人,讓影片有更多展示機會,讓電影人有更多發聲和交流渠道,讓熱愛電影的人看到更多優秀作品。
山西晚報記者 李霈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