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強力傳熱型空氣輸送斜槽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07:51:0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強力傳熱型空氣輸送斜槽。
背景技術:
現有的空氣輸送斜槽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粉體物料的輸送,具體可參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的圖書號為:isbn7-112-02899-x圖書《水泥廠工藝設計實用手冊》第1092頁第(六)項氣力輸送與設備。但是現有的空氣輸送斜槽,很少關注其冷卻作用,特別是傳熱作用,使得空氣輸送斜槽空有那麼大的表面積,卻不能充分利用起來向外傳導熱量,對粉體的降溫作用受到限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強力傳熱型空氣輸送斜槽,該空氣輸送斜槽既能輸送粉體物料,又能通過加強傳熱對粉體物料進行深度冷卻。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包括斜向設置的外殼體,所述外殼體的內部由透氣層分隔成上層的流態化室及下層的充氣室,所述的流態化室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充氣室設有進氣口,所述流態化室的外殼體上設有用於向外界傳導熱量的冷卻翹片。
所述的冷卻翹片設置在外殼體的內部。
所述的冷卻翹片設置在外殼體的外部。
所述的冷卻翹片緊貼著透氣層設置。
所述的冷卻翹片與透氣層之間留有間隙。
所述的冷卻翹片設置成平面形狀或曲面形狀或網狀。
所述的冷卻翹片與外殼體的中心線平行或垂直或傾斜。
所述的冷卻翹片沿外殼體的長度方向整體布置或分段布置。
所述的冷卻翹片在垂直於物料流動方向的橫截面上設置1至1000片。
所述的冷卻翹片在平行於物料流動方向的縱截面上每米設置1至1000片。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通過在外殼體上設置冷卻翹片,能夠快速將粉體物料所包含的熱量傳導到大氣中,從而提高空氣輸送斜槽的傳熱作用,提高空氣輸送斜槽的冷卻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的一種強力傳熱型空氣輸送斜槽,包括斜向設置的外殼體1,外殼體1的內部由透氣層2分隔成上層的流態化室3及下層的充氣室4,流態化室3設有進料口31和出料口32,粉體物料通過進料口31進入流態化室3,再由出料口32出流態化室3,充氣室4設有進氣口41,進氣口41用於向充氣室4內通入一定壓力的氣體,這些氣體在壓力作用下穿過透氣層2到達流態化室3,在透氣層2的上表面形成一層空氣墊層,空氣墊層作用於流態化室3內的粉體物料,通過氣態和固態的相互作用形成流化床,讓粉體物料以流態化的形式存在;當出料口32附近的粉體物料層的上表面低於進料口31附近的粉體物料層的上表面時,以流態化形式存在的粉體物料就會從進料口31向出料口32流動;流態化室3的外殼體上設有用於向外界傳導熱量的冷卻翹片5,冷卻翹片5用來向外界傳導熱量,以增強對粉體物料的冷卻效果。
進一步的,冷卻翹片5設置成平面形狀或曲面形狀或網狀。
進一步的,冷卻翹片5與外殼體1的中心線平行或垂直或傾斜。
進一步的,冷卻翹片5沿外殼體1的長度方向整體布置或分段布置。
進一步的,冷卻翹片在垂直於物料流動方向的橫截面上設置1至1000片。
進一步的,冷卻翹片在平行於物料流動方向的縱截面上每米設置1至1000片。
實施例一:
冷卻翹片5設置在外殼體1的內部。
進一步的,冷卻翹片5緊貼著透氣層2設置。
進一步的,冷卻翹片5與透氣層2之間留有間隙。
實施例二:
冷卻翹片5設置在外殼體1的外部。
上述實施例一及實施例二在實際使用中,可以單獨布置,也可同時布置,即冷卻翹片5可以單獨設置在外殼體的內部或外部,也可以同時設置在外殼體的內部和外部。同時,冷卻翹片5可以整體製作也可以分段製作,可以與粉體物料的流向平行,也可以垂直或傾斜,冷卻翹片5可以製作成平面、曲面或網狀。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發明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強力傳熱型空氣輸送斜槽。包括斜向設置的外殼體,所述外殼體的內部由透氣層分隔成上層的流態化室及下層的充氣室,所述的流態化室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充氣室設有進氣口,所述流態化室的外殼體上設有用於向外界傳導熱量的冷卻翹片。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通過在外殼體上設置冷卻翹片,能夠快速將粉體物料所包含的熱量傳導到大氣中,從而提高空氣輸送斜槽的傳熱作用,提高空氣輸送斜槽的冷卻效果。
技術研發人員:王虔虔;王學敏;何正凱;郭宏武;汪娟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中建材(合肥)粉體科技裝備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4.29
技術公布日: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