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藥物快速吸收的醫療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20:45:56 2
專利名稱:促進藥物快速吸收的醫療設備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促進藥物快速吸收的醫療設備,包括能夠發生塑性形變的條帶本體,條帶本體由軟鐵帶以及軟鐵帶一側帶面上設置彈性塑料層構成,塑料層外表面上設置藥物防滲層,藥物防滲層為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構成,塑料層內設置有超聲發射組件,條帶本體的厚度為1.2~1.5cm。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醫療設備,將能夠發生塑性變形的條帶本體折成與人體各患處的生理曲線相一致,然後將修復液和康復液塗覆在藥物防滲層上,迅速的將醫療設備貼附至疤痕處或者待護理皮膚處,從而實現大面積患處的治療。
【專利說明】促進藥物快速吸收的醫療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疤痕修復和美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促進藥物快速吸收的醫療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在疤痕修復和美容過程中,需要向疤痕處或者待護理皮膚處塗覆一些修復液和康復液進行治療,但是這些修復液和康復液的活性組份容易揮發,並且見光後容易分解,因此,在操作時,護理人員先將修復液和康復液塗覆在手指上,然後迅速的按壓至疤痕處或者待護理皮膚處。雖然該方法可以緩解活性組分的揮發和分解,但是由於手指處的皮膚較為粗燥,這樣大量的活性組分被醫護人員手指吸收,造成藥物的浪費,如用於修復疤痕的修復液,一瓶1ml修復液的售價就達到500元,由於醫護人員的手指吸收,使得修復液的活性組分有效利用率不到50 %,每次塗覆藥液量就需增大,使得疤痕修復和美容的成本被成倍增加。另外,醫護人員長期進行護理工作,手指吸收了大量的藥物成分,會影響醫護人員的身體健康。同時,單純的採用按壓方式塗覆藥液,皮膚對藥液的吸收效果較差。並且,由於人手指較小,對於較大的疤痕或者美容面積較大時,就無法進行有效操作,影響敷藥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促進藥物快速吸收的醫療設備,其可有效的對上述問題進行解決,緩解活性組分的分解和揮發,提高修復液和康復液的利用率,降低疤痕修復和美容的成本。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促進藥物快速吸收的醫療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能夠發生塑性形變的條帶本體,條帶本體由軟鐵帶以及軟鐵帶一側帶面上設置彈性塑料層構成,塑料層外表面上設置藥物防滲層,藥物防滲層為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構成,塑料層內設置有超聲發射組件,條帶本體的厚度為1.2?1.5cm。
[0006]具體的方案為:
[0007]藥物防滲層為套設在條帶本體上的防滲套構成,防滲套與條帶本體之間為可拆卸式連接配合,防滲套為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構成。防滲套的套口處設置有鬆緊圈,條帶本體的外側壁面上設置有用於安裝鬆緊圈的卡槽,卡槽的槽口指向為斜向上。藥物防滲層為黑色。
[0008]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醫療設備,將能夠發生塑性變形的條帶本體折成與人體各患處的生理曲線相一致,然後將修復液和康復液塗覆在藥物防滲層上,迅速的將醫療設備貼附至疤痕處或者待護理皮膚處,從而實現大面積患處的治療。並且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構成的藥物防滲層,其不會對活性組分進行吸收,因此其可以有效減少修復液和康復液的塗覆量和緩解活性組分的揮發和分解。
【附圖說明】
[0009]圖1、2、3、4、5為本實用新型5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6為圖2發生彈性形變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說明。應當理解,以下文字僅僅用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或幾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並不對本實用新型具體請求的保護範圍進行嚴格限定。
[0012]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如圖1、2、3、4、5、6所示,亦即,一種促進藥物快速吸收的醫療設備,包括能夠發生塑性形變的條帶本體,條帶本體由軟鐵帶11以及軟鐵帶11 一側帶面上設置彈性塑料層12構成,塑料層12外表面上設置藥物防滲層,藥物防滲層為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構成。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醫療設備,將能夠發生塑性變形的條帶本體折成與人體各患處的生理曲線相一致,然後將修復液和康復液塗覆在藥物防滲層上,迅速的將醫療設備貼附至疤痕處或者待護理皮膚處,從而實現大面積患處的治療。並且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構成的藥物防滲層,其不會對活性組分進行吸收,因此其可以有效減少修復液和康復液的塗覆量和緩解活性組分的揮發和分解,使用上述醫療設備直接進行一次敷壓需要30min左右,可保證藥物能夠被皮膚有效吸收,如用于欣奕除疤的疤痕修復液的塗覆。軟鐵帶11為純度高的鐵材構成,能夠很好的發生塑性形變,保證條帶本體能夠任意變形以與人體患處身體曲線相一致,起到良好的敷壓作用,保證治療效果。具體操作時,條帶本體的厚度可設置為1.2?1.5cm,條帶本體的寬度和長度可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設定。
[0013]由於醫護人員一般需要對多個患者進行護理,且不同患者之間的用藥不同,為避免藥物相互之間的影響以及可能存在的疾病傳播和炎症,進一步的操作為,藥物防滲層為套設在條帶本體上的防滲套13構成,防滲套13與條帶本體之間為可拆卸式連接配合,防滲套13為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構成。這樣,針對每一患者使用時在條帶本體上套設一新的防滲套13,塗覆藥液進行敷壓後將防滲套13取下,為另一患者進行護理時再套設上新的防滲套13。這樣就避免了需要針對每位患者單獨準備一醫療設備,且避免了粘附藥液的醫療設備難以儲放保存的問題。具體的操作為,防滲套13的套口處設置有鬆緊圈,條帶本體的外側壁面上設置有用於安裝鬆緊圈的卡槽124,卡槽124的槽口指向為斜向上。
[0014]由於,修復液和康復液的活性組分為植物提取物,容易見光分解,因此,將藥物防滲層設置為黑色,防止藥物見光分解。
[0015]通過長期的使用發現,塗覆有藥液的醫療設備按壓病患處時,藥液會受壓迫的作用從條帶本體與皮膚貼合處的四周邊部溢出,這樣使得被疤痕處或待護理處皮膚對藥液的吸收量減小,反而周邊的皮膚大量吸收藥液。因此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為,如圖2所示,條帶本體上塑料層12外表面設置成淺槽狀,構成淺槽狀的淺槽121槽底均勻設置半球狀的凸部122,凸部122的高度小於淺槽121的槽深。這樣就可以防止藥液受壓迫四溢,使得藥液都能被疤痕處或待護理處皮膚所吸收,凸部122的設置可使得藥液在疤痕處或待護理處的皮膚上均勻分布,保證治療效果。
[0016]另外,由於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構成的防滲套13其彈性較差,因此一般將防滲套13的尺寸設置的較大於條帶本體的板面尺寸,以便於防滲套13能夠快速的套設在條帶本體上,但是這樣防滲套13套設在條帶本體上後較為鬆散,容易滑動。因此,本實用新型中採取如圖3所示的技術方案進行實施,亦即,條帶本體被防滲套13覆蓋的塑料層12的外表面設置有抽氣口 14,抽氣口 14與吸氣組件15相連接。通過在條帶本體被防滲套13覆蓋的外周壁上設置抽氣孔以及吸氣組件15,這樣防滲套13套設在條帶本體上後,啟動吸氣組件15使得防滲套13能夠牢靠的貼附在條帶本體的外表面上。具體操作時,可採用一橡膠氣囊構成吸氣組件15。套設防滲套13之前先擠壓橡膠氣囊,套設防滲套13後放鬆橡膠氣囊,這樣橡膠氣囊就會吸附防滲套13牢靠的貼附在條帶本體的外壁上,在使用時就不會出現滑動現象了。吸氣口可沿塑料層12的厚度方向開設。
[0017]醫護人員手指長時的按壓會出現酸疼、乏力等症狀,長期操作會對醫護人員的指關節造成嚴重的損傷,形成職業病。修復液和康復液的活性組分為植物提取物,皮膚對其吸收受溫度影響較大,因此,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為,如圖4所示,塑料層12內設置有加熱組件16 (加熱片),加熱組件至塑料層12外表面之間的塑料層12上均勻開設布熱孔123,布熱孔123的孔深方向與條帶本體的厚度方向一致。通過加熱組件微加熱促進皮膚對藥物的吸收,加熱組件16加熱的溫度不宜過大,溫度過大會導致藥液活性組分分解。因此,可進一步的設置一溫度過高保護組件,在溫度過高時,對加熱組件進行自動斷電。
[0018]另外,通過研宄發現,塑料層12內設置超聲發射組件17也可有效促進藥物的吸收,如圖5所示,條帶本體上設置安裝電源的卡口或連接電源的電源接頭、按壓開關以及連接線路,通過超聲發射組件17發射出的超聲波,促進皮膚對藥液的吸收,大大縮短敷壓的時間,約縮短4/5的敷壓時間,降低醫護人員的操作強度。超聲發射組件17和加熱組件可同時設置。
[0019]總之,本實用新型可有效緩解活性組分的分解和揮發,提高修復液和康復液的利用率,降低疤痕修復和美容的成本,特別適用於大面積疤痕處的治療或美容,保證治療效果O
[0020]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獲知本實用新型中記載內容後,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其作出若干同等變換和替代,這些同等變換和替代也應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促進藥物快速吸收的醫療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能夠發生塑性形變的條帶本體,條帶本體由軟鐵帶以及軟鐵帶一側帶面上設置彈性塑料層構成,塑料層外表面上設置藥物防滲層,藥物防滲層為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構成,塑料層內設置有超聲發射組件,條帶本體的厚度為1.2?1.5c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促進藥物快速吸收的醫療設備,其特徵在於:藥物防滲層為套設在條帶本體上的防滲套構成,防滲套與條帶本體之間為可拆卸式連接配合,防滲套為聚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材料構成。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促進藥物快速吸收的醫療設備,其特徵在於:防滲套的套口處設置有鬆緊圈,條帶本體的外側壁面上設置有用於安裝鬆緊圈的卡槽,卡槽的槽口指向為斜向上。
【文檔編號】A61M37-00GK204275284SQ201420460321
【發明者】李曉秋, 蘇東風, 房修槶 [申請人]李曉秋, 蘇東風, 房修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