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氣分離器外散熱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15:51:4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的油氣分離裝置,具體是一種油氣分離器的外散熱系統。
背景技術:
汽車運行過程中,曲軸箱內會混入燃氣和廢氣形成高溫高壓混合氣體,其中汽油或柴油蒸氣及水蒸氣凝結後,將使機油變稀,性能變壞,在機油中形成泡沫破壞機油的正常供給;燃氣和廢氣中含有的酸性物質會腐蝕機件。原有發動機廢氣回收系統中帶有的機油蒸汽返回進氣端,會產生油泥和燃燒積碳。為解決該類問題,通常採用油氣分離器將混合氣體中的油分離出來。油氣分離器不僅能夠解決上述問題,同時能有效平衡曲軸箱的內外壓力、提高發動機的經濟性、充分回收利用混合廢氣以及減少大氣汙染。但是目前市場上傳統的油氣分離器沒有散熱系統,從而直接影響油氣分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油氣分離器外散熱系統,通過改變油氣分離器的外部結構以及採用高導熱材料為原料,從結構上增加油氣分離器的散熱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油氣分離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分離腔體,所述分離腔體上形成第一散熱面、第二散熱面及第三散熱面;所述第一散熱面包括至少一組第一散熱組,所述第二散熱面包括若干第二散熱組,所述第三散熱面包括若干第三散熱組;所述第一散熱組在縱向形成第一風道,所述第二散熱組在橫向形成第二風道,所述第三散熱組在橫向形成第三風道,在縱向形成第四風道。
所述第一散熱面朝向空氣,其周圍的熱氣上升,通過所述第一散熱組導向,沿所述第一風道方向形成向上的氣流,所述第一風道上、下端形成壓差,冷空氣補進所述第一風道。所述第二散熱面與第一散熱面所在平面相交,冷空氣補進所述第一風道時,所述第二散熱面的下部沿所述第二風道形成橫向氣流,冷空氣從所述第二風道進入並最終匯入所述第一風道,在所述第一散熱面和第二散熱面之間形成氣流,從而加速了油氣分離器的散熱速度。所述第三散熱面上的熱氣沿所述第四風道上升,所述第三風道補充冷氣,從而加快了散熱 速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散熱組包括若干縱向排列的散熱片一,相鄰所述散熱片一之間形成所述第一風道,在熱氣上升時對其進行導向。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散熱組包括若干橫向排列的散熱片二,相鄰所述散熱片二之間形成所述第二風道,空氣流動時所述第二風道對其進行橫嚮導向。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相鄰的所述第二散熱組對應設置形成相通的所述第二風道,從而使橫向氣流實現更好的流通效果。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三散熱組包括若干縱向排列的散熱片三,相鄰所述散熱片三之間形成所述第四風道,對熱氣進行導向。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相鄰的所述第三散熱組對應設置,在橫向形成所述第三風道,當熱氣沿所述第四風道上升時,冷空氣從所述第三風道補充進入所述第四風道,從而形成空氣流動,加快散熱速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分離腔體厚度為2-3毫米,保證油氣分離器所需剛度和強度,同時實踐證明該厚度有利於快速傳導熱量。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分離腔體由高壓壓鑄鋁合金材料製成,該材料具有高導熱性,提高了油氣分離器的散熱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較合理地利用了冷熱空氣的物理特性,並利用不同方向的散熱片對空氣進行導向,形成流動的氣流,加快了散熱效果。本實用新型採用高導熱性材料,進一步提高了油氣分離器的散熱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示意圖二。
圖中:1、第一散熱面,2、第一散熱組,3、散熱片一,4、第一風道,5、第二散熱面6、第二散熱組,7、散熱片二,8、第二風道,9、第三散熱面,10、第三散熱組,11、散熱片三,12、第三風道,13、第四風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分離腔體,所述分離腔體由高壓壓鑄鋁合金材料製成,該材料具有高導熱性,增強了油氣分離器的散熱效果。高壓壓鑄鋁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當所述分離腔體厚度3毫米時,便能很好地保證油氣分離器所需剛度和強度。
所述分離腔體上形成一個第一散熱面1、兩個第二散熱面5及一個第三散熱面9;所述第一散熱面1包括一第一散熱組2,所述第一散熱組2包括若干縱向排列的散熱片一3,用於散熱和導向。相鄰所述散熱片一3之間形成所述第一風道4。所述第一散熱面1朝向空氣,所述分離腔體中的熱量通過所述第一散熱面1傳遞到外界空氣,熱空氣通過所述第一散熱組2導向,沿所述第一風道4方向形成向上的氣流,所述第一風道4的上、下端形成空氣壓差,因而周圍的冷空氣補進所述第一風道4,形成空氣流動,提升了散熱效果。
所述第二散熱面5在分離腔體的兩側。所述第二散熱面5包括兩組第二散熱組6,所述第二散熱組6包括若干橫向排列的散熱片二7,用於散熱和導向。相鄰所述散熱片二7之間形成所述第二風道8.第二散熱面5與第一散熱面1所在平面相交,當冷空氣補進所述第一風道4時,所述第二散熱面5的下部沿所述第二風道8形成橫向氣流,冷空氣從所述第二風道8匯入所述第一風道4,從而在所述第一散熱面1和第二散熱面5之間形成氣流,進而加速了油氣分離器的散熱速度。
所述第三散熱面9包括多組第三散熱組10,所述第三散熱組10包括若干縱向排列的散熱片三11,用於散熱和導向。相鄰所述散熱片三11之間形成所述第四風道13。相鄰的所述第三散熱組10對應設置,在橫向形成所述第三風道12。當熱氣沿所述第四風道13上升時,冷空氣從所述第三風道12補充進入所述第四風道13,從而形成空氣流動,加快散熱速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油氣分離器外部運用散熱系統,合理地利用了冷熱空氣的物理特性,結合不同方向的散熱片對空氣進行導向,形成流動的氣流,加快了散熱效果。本實用新型採用高導熱性材料,進一步提高了油氣分離器的散熱效果。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 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