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核事故(目前為止最嚴重核事故的前因後果)
2023-06-04 17:12:31 3
車諾比核電站位於前蘇聯基輔市北130公裡的地方,是前蘇聯1973年開始修建,1977年啟動的最大的核電站。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蘇聯(Soviet Union)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烏克蘭基輔(Ukraine)市以北130公裡的車諾比核電站的災難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質洩漏,汙染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在瑞典境內發現放射物質含量過高后,該事故才被曝光於天下。 此事故列為核事故的第七級(頂級)。
到1986年4月28日,蘇聯中央通訊社最終報導了車諾比核事故,但沒有明確說明在核輻射面前人們應該如何避免暴露和保護,也沒有說明問題的嚴重程度。
事故的起因
當時在按計劃對第4機組進行停機檢查時,由於電站人員多次違反操作規程,導致反應堆能量增加。
26日凌晨,反應堆熔化燃燒,引起爆炸,衝破保護殼,廠房起火,放射性物質源源洩出。用水和化學劑滅火,瞬間即被蒸發,消防員的靴子陷沒在熔化的瀝青中。1、2、3號機組暫停運轉,電站周圍30公裡宣布為危險區,撤走居民。
造成的後果
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帶來的損失是慘重的,事故發生3天後,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匆撤走,但這3天的時間已使很多人飽受了放射性物質的汙染。在這場事故中當場死亡2人,至1992年,已有7000多人死於這次事故的核汙染。
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汙染遍及前蘇聯15萬平方公裡的地區,那裡居住著694.5萬人。由於這次事故,核電站周圍30公裡範圍被劃為隔離區,附近的居民被疏散,莊稼被全部掩埋,周圍7千米內的樹木都逐漸死亡。
在日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10公裡範圍以內將不能耕作、放牧;10年內100公裡範圍內被禁止生產牛奶。不僅如此,由於放射性煙塵的擴散,整個歐洲也都被籠罩在核汙染的陰霾中。臨近國家檢測到超常的放射性塵埃,致使糧食、蔬菜、奶製品的生產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核汙染給人們帶來的更是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懼。
據統計,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後的7年中,有7000名清理人員死亡,其中1/3是自殺。參加醫療救援的工作人員中,有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記憶喪失。時至今日,參加救援工作的83.4萬人中,已有5.5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放射傷害死去。
雖然已過去 20 多年,但車諾比核事故帶來的噩夢遠沒有結束。
車諾比核電站依然存在安全隱患,目前,下面還封存著約 200 噸核原料。近年來,頂部發生傾斜,表面出現裂縫,甚至有崩塌的危險。
更危險的是堅固的外殼擋不住地下水的滲透,反應堆內的核物質隨著地下水繼續汙染周圍地區,危及烏克蘭的飲用水源,車諾比現在被俄國媒體稱為「延遲引爆的核彈」。
不過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各國對核能的掌握已經越來熟練,對於核安全問題也一直是各國的重中之重。為了守住安全這條生命線,經過驗證性的第一代和標準化系列化的第二代,核電技術已經發展到安全性更高、防範措施更完善的第三代。
秦山核電站
我國從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開始,始終堅持以最高的國際安全標準來設計、建造、運行核電站,中國核電站的發展特點之一是有後發優勢。我們現在建成和運行的核電站多採用二代改進技術,例如,在秦山核電站裡有消氫系統,這一系統能將氫跟氧複合,在達到爆炸濃度之前就能消除隱患,不會出現5年前福島核事故時氫爆的情況。
我國核電設備製造水平相比三四十年前有質的變化。現在核電設備的國產化率達到了85%~90%,大設備、關鍵設備都在國內製造,比如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汽輪發電機等,我們堅持用國際最高標準來製造和檢驗,所以中國的核電設備相當可靠。
「華龍一號」核電站
現在,我國還自主開發了「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安全性能提高了一個量級。可以說,中國核電站的安全性是世界一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