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孩子被欺負又感動的電影(被忽視的電影念書的孩子看完只剩一聲嘆息)
2023-06-04 08:09:01
在這裡,不會有霓虹燈的閃爍喧囂,只有昏暗的油燈一明一暗的亮著;在這裡,不會有高樓大廈的氣派場面,只會有破爛不堪的平房搖搖欲墜;在這裡,不會有母親暖暖的話語甜夢入睡,只會有夜裡獨自一人驚醒時的恐懼時刻……
藝術的真實,是以生活真實為基礎,電影和其他藝術樣式一樣,也是反映現實的一種方式,近些年來,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生存與教育狀況,已經成為一個引起政府部門、學者、輿論界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很多電影都真實反映了留守兒童的問題,其中有一部《念書的孩子》讓人印象深刻,很多人看這部電影都是從頭哭到尾。
《念書的孩子》系列影片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主要以開開這個兒童為線索,講述了九歲的他在老家時和爺爺、一隻小狗相依為命的一系列故事,這次著重描述第一部的內容。
留守的童年,和爺爺相依為命,遇見了最好的夥伴影片中的小主人公陸開始一名農村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一樣,父母進城務工,常年不在家,九歲的開開由爺爺獨自一人撫養。開開在偶然間撿到了一隻流浪狗,並給它取名「小膽兒」,而且很快就成為了開開的好朋友,幾乎是形影不離。
爺爺的年紀很大了,不識字,身體虛弱有心肺方面的疾病,所以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甚至連電話費和電視費都要節約下來,爺爺為了讓開開做完功課之後不那麼無聊,就經常讓開開念書給他他聽,時間一長,開開的功課也得到了進步。
念完了嶽飛念三國,開開每次讀書的時候,流浪狗小膽兒就在旁邊捧場,還銜來爺爺的鞋子,坐在上面認真的聽,這個細節在影片中出現了三次,很感人也很有意思,非常符合兒童片的特點。
爺爺去世,獨自一個人留守,還好有小膽兒好景不長的是,爺爺去世了。沒有了爺爺的陪伴,開開的生活更加難捱,連最起碼的一日三餐都保證不了,不過開開一個人做飯的時候,還是習慣性地往鍋裡放兩個饅頭兩個雞蛋,然後想了一會兒,他又揭開鍋蓋拿出一個饅頭一個雞蛋。
電影中開開對著爺爺的墓說:您的咳嗽好了嗎?燕子的姥姥說,人一死了,什麼病都好了。您想我的時候,就給我託夢。還好那時有「小膽兒」陪伴,小膽兒很聰明,它是開開最好的夥伴。沒有爺爺的日子,開開給它寫文章,幫它趕走大黃狗,給它講所有的秘密……
開開的父母在料理完爺爺的後事之後,因無法解決開開進城讀書的問題,只能繼續將開開留在農村,開開在父母離開之後漸漸變得不愛學習,上課遲到。後來開開在一次晚上驚醒後,給爸爸打電話哭訴,父母只好傾盡全力辦好開開進城上學的手續,回到農村打算把開開接到城裡上學。
進城的頭天晚上,開開把書包騰空,把小膽兒裝進去試了試,正好能裝下。
開開對小膽兒說,我就要帶你進城了你開心嗎?
第二天早上,父子倆帶著小膽兒到了村口汽車站。
要上車的時候,爸爸卻突然說小膽兒不帶了,到城裡爸爸再給買個更好的。
隨著車的慢慢開啟,開開一邊哭喊著讓小膽兒快些跑,說著我在前面等著,小膽兒追著車跑啊跑,開開說,爸爸我求你了,讓我下去吧。無奈的是,小膽就算拼命地的跑也追不上汽車,最後小膽兒的身影消失在開開的視線中……
看完《念書的孩子》,大腦中總是浮現出不公兩個字
這世上有太多不公的事情,人生而不平等,先不說身份地位,就算是剛剛生下的嬰兒也有健康和不健康的區別,感覺在這世上也做不到公平。但是電影《念書的孩子》初衷就是要反映關愛孩子、關愛老人、關愛動物,關愛讓一切都變得溫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父母的陪伴,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始終都是不完整的,儘管電影中的開開有爺爺、有小膽兒,但他內心還是渴望有爸爸媽媽的陪伴,這也是眾多留守兒童內心的想法。兒童階段的心理成長本身就十分重要,兒童的懵懂和脆弱又決定了父母必須在兒童成長階段就要陪伴在身邊,不斷保護和引導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
影片中開開的父母做的也不差,他們雖然遠離家鄉,但會經常給家裡打個電話,關心孩子的學習,另外父母也會常常和爺爺交流,隨時了解孩子的狀況,如果發現問題就及時糾正。
影片中,爸爸來接開開,看到的場景是一人一狗趴在門口的臺階上,開開一邊寫著作業一邊喝著碗裡的生水,還啃著小膽兒都不願吃的冷饅頭,為人父母的看到這一幕都瞬間落淚,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著這樣的生活,人人都有自己的無奈之處。
另外,學校是除了家庭教育之外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地方。
對很多留守兒童的學校而言,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認真情況,還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和心理變化,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作為老師要經常和監護人溝通,了解孩子的狀況,影片中王老師和開開的父母就在孩子轉學的問題上做了溝通,使得開開在找到學校之後離開,也避免了一時找不到學校而耽誤學習的情況。
最孤獨的不是一個人回家吃飯看電視,而是半夜驚醒孤身一人,電視機還亮著,心驚之下無法再入睡。沒有經歷過的人不會感同身受,但大家都會為此感動,不少人因為劇情而哭,還有人是因為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而哭。
被忽視的好電影,簡陋而真誠這部電影算得上是冷門電影了,很多人是通過短視頻才了解到的,但並沒有整部都看完,雖然影片拍攝不如其他大片那麼講究,但貴在真實,影片中兩次分別都讓人淚目,第一次是開開哭喊著追趕父母離開乘坐的汽車,第二次也就是最後,一個人狗分離的長鏡頭,訴說著人間萬般無奈與離殤。
開開是個懂事的孩子,但是最後卻倔強了一次,只因最好的夥伴小膽兒的即將離去,他哭著求爸爸,希望帶著小膽兒,爸爸問他為啥?他說:「家裡就剩小膽兒自己,夜裡他光害怕了。」
說出這句話的開開,明顯是想到了當初的自己,他夜裡光害怕了,還有小膽兒的陪伴,那他一走,小膽兒真的就只剩自己了……
無論是留守還是進城,該系列影片都能夠直觸社會,傳達一些精神上的共鳴,引起心靈上的震顫。值得關注的是,影片表達的正能量只是少數現象,大部分的孩子因為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和引導而心態扭曲,心理自卑怯懦。電影中的夜晚,肯定不只有開開一個人在經歷,關愛留守兒童不是說說而已,更多的是要付出行動。
其實人生如同一輛行駛的列車,總有人要下車,而你,卻只能繼續前行。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