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彎輥塊的活塞及活塞杆密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19:50:46 2
專利名稱:一種彎輥塊的活塞及活塞杆密封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軋機中的軋輥彎輥塊軸向密封裝置,尤其是涉及ー種彎輥塊的活塞及活塞杆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寬幅、高速軋機的出現以及用戶對軋制產品板型要求的提高,金屬軋制過程彎輥塊的的密封問題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重視,傳統的彎輥塊中採用的0型密封圈帶擋圈結構,由於活塞杆在軋制過程中不斷的根據板形作軸向運動、0型密封圈直接與缸體摩擦造成磨損而出現密封不嚴,同時原有設計因沒有導向帶使活塞杆在運動中可能出現輕微偏斜,兩種現象造成彎輥塊經常洩油,漏油現象,導致液壓油直接混入軋制油或軋制乳液形成汙染,給用戶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彎輥塊的活塞及活塞杆密封裝置,能夠有效解決現有的彎輥塊的液壓油密封問題。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彎輥塊的活塞及活塞杆密封裝置,其包括安裝在彎輥塊缸體內的活塞上的活塞雙向作用密封圈和安裝在活塞杆上的活塞杆密封裝置,活塞雙向作用密封圈由耐磨環和0型橡膠密封圈組成,0型橡膠密封圈套裝在耐磨環的內圈中;活塞杆密封裝置由透蓋和活塞杆雙向作用密封圈組成,透蓋安裝在彎輥塊上缸體的端ロ,活塞杆與透蓋之間安裝有防塵圈。所述的彎輥塊的活塞及活塞杆密封裝置,其耐磨環為聚四氟こ烯材料製作。所述的彎輥塊的活塞及活塞杆密封裝置,其活塞雙向作用密封圈和活塞杆雙向作用密封圈的兩側均設置有導向帯。由於採用如上所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越性本實用新型,其結構設計合理,通過改變密封圈的型式,密封圈並不直接與滑動面接觸,増加了導向帶,徹底解決了傳統的因0型圈的磨損而造成的的彎輥漏油和內部洩油問題,防止液壓油混入軋制乳液造成汙染,為用戶節省了巨大的開支。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 一彎棍塊;2 —透蓋;3 —防塵圈;4 一活塞杆;5 —活塞杆雙作用密封圈;6 一導向帶;7 —活塞雙作用密封圏。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彎輥塊的活塞及活塞杆密封裝置,其包括安裝在彎輥塊I上缸體內的活塞上的活塞雙向作用密封圈7和安裝在活塞杆4上的活塞杆密封裝置,活塞雙向作用密封圈7由耐磨環和O型橡膠密封圈組成,O型橡膠密封圈套裝在耐磨環的內圈中,工作吋,耐磨環與缸體直接接觸,耐磨環磨損之後,由於O型橡膠密封圈具有較大彈力,使耐磨環向外張大與缸體接觸;活塞杆密封裝置由透蓋2和活塞杆雙向作用密封圈5組成,透蓋2安裝在彎輥塊上缸體的端ロ,活塞杆4與透蓋2之間安裝有防塵圈。所述的耐磨環為聚四氟こ烯材料製作。所述的活塞雙向作用密封圈7和活塞杆雙向作用密封圈5的兩側均設置有導向帶6,保證了活塞杆4上下運動時不偏斜
權利要求1.一種彎輥塊的活塞及活塞杆密封裝置,包括安裝在彎輥塊(I)缸體內的活塞上的活塞雙向作用密封圈(7)和安裝在活塞杆(4)上的活塞杆密封裝置,其特徵是活塞雙向作用密封圈(7)由耐磨環和O型橡膠密封圈組成,O型橡膠密封圈套裝在耐磨環的內圈中;活塞杆密封裝置由透蓋(2)和活塞杆雙向作用密封圈(5)組成,透蓋(2)安裝在彎輥塊上缸體的端ロ,活塞杆(4)與透蓋(2)之間安裝有防塵圈。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彎輥塊的活塞及活塞杆密封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耐磨環為聚四氟こ烯材料製作。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彎輥塊的活塞及活塞杆密封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活塞雙向作用密封圈(7 )和活塞杆雙向作用密封圈(5 )的兩側均設置有導向帶(6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彎輥塊的活塞及活塞杆密封裝置,其包括安裝在彎輥塊缸體內的活塞上的活塞雙向作用密封圈和安裝在活塞杆上的活塞杆密封裝置,活塞雙向作用密封圈由耐磨環和O型橡膠密封圈組成,O型橡膠密封圈套裝在耐磨環的內圈中;活塞杆密封裝置由透蓋和活塞杆雙向作用密封圈組成,透蓋安裝在彎輥塊上缸體的埠,活塞杆與透蓋之間安裝有防塵圈。本實用新型,其結構設計合理,通過改變密封圈的型式,密封圈並不直接與滑動面接觸,增加了導向帶,徹底解決了傳統的因O型圈的磨損而造成的的彎輥漏油和內部洩油問題,防止液壓油混入軋制乳液造成汙染,為用戶節省了巨大的開支。
文檔編號F16J9/00GK202387732SQ201120458368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8日
發明者王豔麗 申請人: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