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外科正側雙向吸引管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19:44:16
專利名稱::耳外科正側雙向吸引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醫療器械領域,涉及耳顯微外科器械,具體涉及一種耳外科用正側雙向吸引管。
背景技術:
:現代耳顱底顯微外科手術過程中需及時吸除血液或組織顆粒、防止堵塞。耳外科微型吸引管是所有耳顯微外科手術中必須經常使用的耳顯微外科器械,它主要是用於手術野血液、組織微碎粒和衝洗液的吸除,以保證顯微鏡下手術視野的清晰;臨床實踐證實,手術主要操作若與吸除手段同時進行,可縮短手術操作時間、提高手術效率。目前,國內外耳顯微外科手術中所普遍使用的是一種只有頂端開口的微吸引管,它的弊端主要是在需要吸引與顯微操作同步進行的情況下,頂端開口的吸引管常不可避免地會因吸住組織微碎粒、紗條或腦棉而被阻塞,造成無法繼續同步進行吸取液體的操作。液體在術區的集聚會妨礙術者的視野,無法看清液體下面的精細結構,只能先將紗條或腦棉從吸引管頂端吸口移開,吸去液體後才可進行下一步的手術操作,這樣就造成手術的短暫停頓,紗條或腦棉的移位更使組織表面暴露、失去保護,且難以滿足手術者同時進行操作的要求。如果勉強進行同步操作則極易造成神經、血管、腦膜等重要結構的意外損傷,產生嚴重的手術併發症,給病人造成組織傷害和損失。因此,如何解決這一技術難題,減少併發症,提高手術效率,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關注的焦點。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確實有效的耳顯微外科器械,具體涉及耳顯微外科用微型正側雙向吸引管(又稱耳外科正側雙向吸引管)。本吸引管採用不鏽鋼材料製成空心圓柱體,圓柱體的頂端開口,距圓柱體頂端(1)2mm處的側面開微孔(2),便於形成液體或微粒的正、側雙向或多向同時吸引,於尾端(3)安裝圓弧形接頭(4),距尾端6263mm處呈30。前傾角(5),折角處焊接撳手(6),撳手上設有滴水形氣孔(7)以調節吸引管流量。本吸引管展開長度為171mm,管徑為0.8—1.5mm,所述的吸引管側面微孔設1個或多個,側孔孔徑為管徑的1/2,即0.4—0.75mm。吸引管配有相應規格大小的通條,直徑為0.4—0.8mm。本實用新型用於現代耳顱底顯微外科手術過程中能及時吸除血液或組織顆粒,有良好的防止堵塞作用。使用時,手術者可以持續同步進行吸引和顯微操作,充分保證顯微鏡下手術操作的連貫性和高效性,減少併發症,提高手術效率。圖1是耳外科正側多向吸引管示意圖,以直徑1.5mm吸引管為例,其中,(1)圓柱體前端,(2)微孔,(3)尾端,(4)接頭,(5)30°前傾角,(6)撳手,(7)滴水形氣孔。圖2是耳外科正側多向吸引管的撳手示意圖,以直徑1.5mm吸引管為例。圖3是耳外科正側多向吸引管的側孔示意圖,以直徑1.5mm吸引管為例。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l採用不鏽鋼材料(牌號為不鏽鋼304)的注射器針頭製作本吸引管,材料的厚度為0.2mm。吸引管直徑為0.8mm,展開長度為171mm,距吸引管前端2mm處開l個側微孔,孔徑為吸引管管徑的1/2,即0.4mm,吸引管尾端安裝圓弧形接頭,離尾端62mm處呈30。前傾角,折角處焊接撳手,撳手上設有滴水形氣孔以調節吸引管流量。另配有相應大小通條,直徑為0.4mm。實施例2採用不鏽鋼材料(牌號為304不鏽鋼)的注射器針頭製作吸本引管,材料厚度為0.2mm。吸引管直徑為1.5mm,展開長度為171mm,距前端側面2mm處不同方向開多個微孔,孔徑為吸引管管徑的1/2,即0.75mm,尾端安裝圓弧形接頭,離尾端63mm處呈3(T前傾角,折角處焊接撳手,撳手上設有滴水形氣孔以調節吸引管流量。另配有相應大小通條,直徑為0.8mm。實施例3採用本實用新型進行臨床手術試用2000餘例,結果顯示,術中可以持續同步進行吸引和顯微操作,能充分保證顯微鏡下手術操作的連貫性和高效性,減少併發症,提高手術效率。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點在於吸引管前端側孔,當吸引管前端因汙物大而堵塞前端吸引口時,側孔由於離前端非常近,馬上成為主要吸引口,而不影響該吸引管的工作。本實用新型使手術者持續同步進行顯微操作成為可能,讓手術真正達到了連貫性和高效性,取得了非常實用良好的效果,主要體現在進行耳道皮瓣分離、磨除耳道骨質或懸骨等顯微操作時,皮瓣撕裂、鐙骨脫位、面神經損傷和腦膜破裂等手術意外和併發症發生率由過去的10%下降為0,分離皮瓣時間由過去的平均IO分鐘減少到現在的5分鐘,奪回了吸引受阻所耗費的全部時間(表1)。在2000餘例耳一顱底顯微外科手術中未發生手術意外和併發症,大大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效率,明顯降低了併發症發生率,較過去的單孔顯微吸引管具顯著優越性,深受耳顯微外科醫生的歡迎。表l是兩種吸引管效果比較。表l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權利要求1、一種耳外科正側雙向吸引管,其特徵在於採用不鏽鋼材料製成空心圓柱體,圓柱體頂端(1)側面開設微孔(2),尾端(3)安裝圓弧形接頭(4),距尾端62~63mm處呈前傾角(5),折角處焊接撳手(6),撳手上設有滴水形氣孔(7)。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外科正側雙向吸引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吸引管直徑為0.8—1.5mm,展開長度為171mm。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外科正側雙向吸引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吸引管,其中距圓柱體頂端側面2mm處開設微孔。4、按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耳外科正側雙向吸引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圓柱體頂端側面微孔為1個或多個,所述側孔孔徑為吸引管管徑的1/2。5、按權利要求l所述的耳外科正側雙向吸引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距尾端6263mm處的前傾角是30。。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外科正側雙向吸引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吸引管配有相應規格通條。7、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耳外科正側雙向吸引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相應規格通條直徑為0.4—0.8mm。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醫療器械領域,涉及耳顯微外科器械,具體涉及一種耳外科用正側雙向吸引管。本吸引管採用不鏽鋼材料製成空心圓柱體,圓柱體頂端(1)側面開設微孔(2),尾端(3)安裝圓弧形接頭(4),距尾端62~63mm處呈前傾角(5),折角處焊接撳手(6),撳手上設有滴水形氣孔(7)。本實用新型用於現代耳顱底顯微外科手術過程中及時吸除血液或組織顆粒、防止堵塞。使用時,手術者可以持續同步進行吸引和顯微操作,充分保證顯微鏡下手術操作的連貫性和高效性,減少併發症,提高手術效率。文檔編號A61M1/00GK201205318SQ20082000865公開日2009年3月11日申請日期2008年3月20日優先權日2007年9月30日發明者席淑新,萍李申請人: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