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18:10:41 1
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包括一管體、以及一設於管體內的毛細組織,管體內具有一中空且沿其長度方向形成的蒸氣流通道,並封存有工作流體,而毛細組織包含兩呈條狀而通過蒸氣流通道的主毛細部、以及連接於兩主毛細部間的連通毛細部;其中,兩主毛細部均沿著管體內的長度方向延伸,並分別貼靠在管身沿其長度方向的兩側壁上,而連通毛細部則貼抵於管體的一端部內側處,以連接兩主毛細部供工作流體於二者間互通傳輸。本實用新型由於毛細組織可較容易被定位於管體內,且兩主毛細部間能提供液態的工作流體於彼此間互通傳輸,同時維持蒸氣流通道於兩主毛細部間所形成的空間位置,避免堵塞而影響汽態的工作流體無法熱傳。
【專利說明】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與一種毛細組織有關,尤指一種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背景技術】
[0002]以往熱管內的毛細組織,如通過纖維或金屬線編織、或由金屬網捲曲而製成,由於在編織或捲曲後,其必然會因為材質本身的彈性回復力而呈無特定方向的彎曲狀,以致在置入熱管管體內時,往往會發生難以置入、或是置入後無法確定定位、定型等問題。
[0003]尤其在條狀毛細組織(如同軸編織的毛細組織)下,由於其呈長條狀而難以於熱管內維持直線的型態,且又需顧及預留蒸氣流通道的形成空間,因此往往僅設置於熱管管體內的單一邊緣處,以致其蒸發麵積減少,降低熱傳特性。然而若採雙邊各設置一條狀毛細組織,則又由於兩毛細組織彼此相遠離設置而無法互傳輸,影響液態工作流體的回流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通過特殊的形狀,使毛細組織在置入熱管管體內後,不僅可以被加以定位成型,同時能提供液態工作流體作雙邊的互通傳輸,且不影響蒸氣流通道的形成空間。
[0005]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包括:
[0006]一管體,包含一管身、以及分別封閉該管體兩端處的兩端部,且該管身內具有一中空且沿其長度方向形成的蒸氣流通道,並封存有工作流體;以及
[0007]一毛細組織,設於該管體內,並包含兩呈條狀而通過所述蒸氣流通道的主毛細部、以及連接於兩該主毛細部間的連通毛細部,以連續構成一長條狀;
[0008]其中,兩該主毛細部均沿著該管體內的長度方向延伸,並分別貼靠在該管身沿其長度方向的兩側壁上,而所述連通毛細部則貼抵於該管體的一端部內側處,並連接兩該主毛細部。
[0009]其中該管體的斷面呈扁狀。
[0010]其中該管體的厚度在0.6mm以下。
[0011]其中該毛細組織由燒結粉末、纖維或金屬線編織、或由金屬網捲曲而呈一連續的長條狀。
[0012]其中該毛細組織的連通毛細部介於兩主毛細部之間而彎曲,並配合該管體內的寬度方向設置而呈一直線狀或一彎弧狀。
[0013]其中該毛細組織的兩主毛細部朝向該管體另一端部延伸,並進一步朝向彼此而分別延伸一輔助毛細部。
[0014]其中兩個所述輔助毛細部均呈一彎曲狀。
[0015]其中兩個所述輔助毛細部彼此相向而延伸,且兩個所述輔助毛細部再分別進一步朝向該管體內的長度方向延伸出一末段。[0016]其中兩個所述末段彼此間隔設置、或相接觸的並列配置。
[0017]其中兩個所述末段設置為相等長度或不相等長度。
[0018]其中兩個所述末段由各自的所述輔助毛細部朝向該管體內的長度方向延伸,並呈先相接觸並列再叉開的間隔配置。
[0019]其中該毛細組織的一所述主毛細部朝向該管體的另一端部延伸,並進一步延伸一輔助毛細部,並以該輔助毛細部延伸出一末段。
[0020]其中所述末段貼接至另一所述主毛細部上。
[0021]其中所述末段朝向該管體內的長度方向延伸,以與另一所述主毛細部呈間隔配置。
[0022]其中另一所述主毛細部朝向該管體另一端部延伸,並進一步延伸有另一輔助毛細部,且另一所述輔助毛細部朝向該末段貼接。
[0023]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在於:
[002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由於毛細組織主要順著管體內(即兩側壁及一端部)而彎曲配置成型,因此可較容易被定位於管體內,且由於連通毛細部的連接,使得兩主毛細部間能提供液態的工作流體於彼此間互通傳輸,同時維持蒸氣流通道於兩主毛細部間所形成的空間位置,避免堵塞而影響汽態的工作流體無法熱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26]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0027]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斷面剖視圖。
[0028]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內部構造的平面剖視圖。
[0029]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內部構造的平面剖視圖。
[0030]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內部構造的平面剖視圖。
[0031]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內部構造的平面剖視圖。
[0032]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內部構造的平面剖視圖。
[0033]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六實施例內部構造的平面剖視圖。
[0034]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七實施例內部構造的平面剖視圖。
[0035]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八實施例內部構造的平面剖視圖。
[0036]圖中:
[0037]1管體;
[0038]10管身;100蒸氣流通道;
[0039]101 底壁;102 頂壁;
[0040]103 側壁;
[0041]11 端部;11』 端部;
[0042]12 封口結構;
[0043]2毛細組織;
[0044]20主毛細部;200輔助毛細部;
[0045]201 末段;[0046]21主毛細部;210輔助毛細部;
[0047]211 末段;
[0048]22連通毛細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4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並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50]請參閱圖1、圖2及圖3,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立體組合示意圖及斷面剖視圖。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包括一管體1、以及一設於該管體I內的毛細組織2 ;其中:
[0051]該管體I主要為一中空長形管狀體,其斷面呈扁狀,並封存有工作流體(圖略);而在本實用新型所舉的實施例中,以壓制為扁狀為例,以適用在如超薄熱管(外觀厚度在
0.6_以下)的情況下。而如圖1所示,該管體I在未封管前,包含一管身10、以及一封閉於該管身10—端處的端部11,而管身10內具有一中空且沿著管體I的長度方向形成的蒸氣流通道100 (即如圖3所示),並連通至該管身10另一端處呈開口狀,以供毛細組織2由此置入所述蒸氣流通道100內;而當上述毛細組織2置入管體1內並完成其內部的除氣等作業後,則將該管身10另一端處予以封閉而形成另一端部11』,且於該端部11』上形成一封口結構12。
[0052]該毛細組織2可由燒結粉末、纖維或金屬線編織、或由金屬網捲曲而呈一連續的長條狀,並設於上述管體I內。如圖3及圖4所示,該管體I的管身10還包含一底壁101、一頂壁102、以及包圍於該底壁101與頂壁102間的兩側壁103而構成,所述底壁101、頂壁102及兩側壁103即包圍形成所述蒸氣流通道100 ;而該毛細組織2則包含兩呈條狀而通過所述蒸氣流通道100的主毛細部20、21,以及連接於該兩主毛細部20、21間的連通毛細部22,以連續構成一前述的長條狀,且兩主毛細部20、21皆沿著管體I內的長度方向延伸,並分別貼靠在兩側壁103上,而連通毛細部22則貼抵於管體I 一端部10內側處,以連接兩主毛細部20、21供液態的工作流體於二者間互通傳輸。而在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連通毛細部22介於兩主毛細部20、21之間而彎曲後,即配合管體I內的寬度方向設置而呈一直線狀。
[0053]因此,藉由上述的構造組成,即可得到本實用新型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
[0054]據此,再請參閱圖4所示,由於該毛細組織2主要順著管體內1(即兩側壁103及一端部11)而彎曲配置成型,因此可較容易被定位於管體I內,且由於連通毛細部22的連接,使得兩主毛細部20、21間能提供液態的工作流體於彼此間互通傳輸,同時維持蒸氣流通道100於兩主毛細部20、21間所形成的空間位置,避免堵塞而影響汽態的工作流體無法熱傳。
[0055]另,如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其中,所述連通毛細部22也可呈一彎弧狀,且所述兩主毛細部20、21朝向管體1另一端部11』延伸處,也可進一步朝向彼此而分別延伸一呈彎曲的輔助毛細部200、210。
[0056]再者,如圖6、圖7及圖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第四實施例與第五實施例。其中,上述兩主毛細部20、21的輔助毛細部200、210彼此相向而延伸,且兩輔助毛細部200、210再分別進一步朝向管體I內的長度方向延伸出一末段201、211 ;而如圖6所示,所述兩末段201、211可彼此間隔配置,也可以如圖7所示呈相接觸的並列配置,兩末段201、211也可以視管體I內部的空間設置成相等長度或一長一短的不相等長度,或是如圖8所示,兩末段201、211為相等長度,且由各自的輔助毛細部200、210朝向管體I內的長度方向延伸,而呈先相接觸並列再叉開的間隔配置。
[0057]此外,如圖9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實施例。其中,所述兩主毛細部20、21也可僅有一者(圖式中以主毛細部20為例)延伸出呈彎曲的所述輔助毛細部200,並以該輔助毛細部200延伸出所述末段201而貼接至另一主毛細部21上。
[0058]如圖10及圖1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七實施例與第八實施例。其中,上述其中一主毛細部20的末段201也可以不貼接至另一主毛細部21上,而直接朝向管體I內的長度方向延伸,以與另一主毛細部21呈間隔配置,即如圖10所示;或如圖11所示,也可以進一步使另一主毛細部21也延伸出有所述輔助毛細部210,而供另一所述主毛細部21的輔助毛細部210朝向該末段201作貼接。
[0059]因此,藉由本實用新型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由於該毛細組織2主要順著管體內I (即兩側壁103及一端部11)而彎曲配置成型,因此可較容易被定位於管體I內,且由於連通毛細部22的連接,使得兩主毛細部20、21間能提供液態的工作流體於彼此間互通傳輸,同時維持蒸氣流通道100於兩主毛細部20、21間所形成的空間位置,避免堵塞而影響汽態的工作流體無法熱傳。
[0060]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限於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管體,包含一管身、以及分別封閉該管體兩端處的兩端部,且該管身內具有一中空且沿其長度方向形成的蒸氣流通道,並封存有工作流體;以及 一毛細組織,設於該管體內,並包含兩呈條狀而通過所述蒸氣流通道的主毛細部、以及連接於兩該主毛細部間的連通毛細部,以連續構成一長條狀; 其中,兩該主毛細部均沿著該管體內的長度方向延伸,並分別貼靠在該管身沿其長度方向的兩側壁上,而所述連通毛細部則貼抵於該管體的一端部內側處,並連接兩該主毛細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管體的斷面呈扁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管體的厚度在0.6mm以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毛細組織由燒結粉末、纖維或金屬線編織、或由金屬網捲曲而呈一連續的長條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毛細組織的連通毛細部 介於兩主毛細部之間而彎曲,並配合該管體內的寬度方向設置而呈一直線狀或一彎弧狀。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毛細組織的兩主毛細部朝向該管體另一端部延伸,並進一步朝向彼此而分別延伸一輔助毛細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兩個所述輔助毛細部均呈一彎曲狀。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兩個所述輔助毛細部彼此相向而延伸,且兩個所述輔助毛細部再分別進一步朝向該管體內的長度方向延伸出一末段。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兩個所述末段彼此間隔設置、或相接觸的並列配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兩個所述末段設置為相等長度或不相等長度。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兩個所述末段由各自的所述輔助毛細部朝向該管體內的長度方向延伸,並呈先相接觸並列再叉開的間隔配置。
12.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毛細組織的一所述主毛細部朝向該管體的另一端部延伸,並進一步延伸一輔助毛細部,並以該輔助毛細部延伸出一末段。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末段貼接至另一所述主毛細部上。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末段朝向該管體內的長度方向延伸,以與另一所述主毛細部呈間隔配置。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雙邊條狀毛細組織的熱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另一所述主毛細部朝向該管體另一端部延伸,並進一步延伸有另一輔助毛細部,且另一所述輔助毛細部朝向該末段 貼接。
【文檔編號】F28D15/04GK203687720SQ201420029764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17日
【發明者】白豪 申請人:白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