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九十年代農村題材電影(不該被遺忘的國產之光)
2023-06-04 19:09:22 1
如今,國產電影主旋律最強。
曾經,有一種類型片,一直是國產之光。
那便是農村題材電影。
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張藝謀和陳凱歌都拍過出色的農村電影,無論是否有明星參演,佳作都不會缺席。
①《孩子王》
豆瓣評分:8.2分。
《霸王別姬》之前,陳凱歌一直不乏好片。
《孩子王》是其中之一。
電影通過知青老杆前往雲貴山區的某簡陋小學支教的故事,批判了迂腐的教育方式,甚至更深層地觸碰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的束縛,並試圖解開。
都說陳凱歌碰了劇本就不行,但《孩子王》他對原著做出了改動,用一種更為決絕的態度去面對現實。
顧長衛的攝影堪稱點睛之筆,原本陳凱歌的御用攝影師就是張藝謀,但在《大閱兵》後兩人分道揚鑣。
還好顧長衛是國內頂級攝影的存在,陳凱歌和張藝謀在他的幫助下都如虎添翼。
農村風光在巧妙的構圖和鏡頭語言下美輪美奐,加上有紮實的故事,具有深度的主題,口碑佳作那是分分鐘的事。
②《被告山槓爺》
豆瓣評分:8.1分。
1994電影神作之年的一部冷門好片。
故事非常有趣。
話說山槓爺這個村官非常敬業負責,把一處窮鄉僻壤治理地井井有條,並享有非常高的威望。
仿佛,那村莊還處在古代,一切對錯由縣令爺說了算。
只是,山槓爺是活在新中國的法治時代。
他制定的村規並非國法,而且,粗暴的行事方式,還涉嫌違法。
即便村民們對他非常感激,但他必須接受法律的判決。
人治和法治形成了矛盾,這使得電影有了一個值得深挖的主題。
而隨著國家的發展進步,《被告山槓爺》變得具有時代特殊性。也許還有極少數地方在會存在類似的情況,但類似的電影,在國產片越來越「大」的趨勢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有呢。
③《一個都不能少》
豆瓣評分:7.7分。
很多90後人生第一次去影院看的電影。
威尼斯金獅獎就是最其他類型片也難以達到的高度。
和陳凱歌《孩子王》一樣,張藝謀也是講述了一個支教的故事,不過講得更為樸實親民。
劇情一直保持著一個是否能找回孩子的懸念,與「一個都不能少」的片名緊扣,結局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簡單有效,情感飽滿。
後輩導演其實都該好好再看看本片,到底是怎麼做到煽情但不媚俗的。
④《Hello!樹先生》
豆瓣評分:8.1分。
導演韓傑跟著賈樟柯拍攝了《三峽好人》等優質文藝片後,自己在2011年交出了一部自編自導的《Hello!樹先生》。
雖然票房只有兩百多萬,但良好的口碑,以及王寶強的人氣還是令到這部農村電影慢慢獲得關注,在豆瓣就有多達近20萬人參與打分。
王寶強奉獻了他的生涯最佳表演之一,一般農村電影都選素人演員比較自然,他作為明星演員,卻能毫無違和感地融入其中。女主角譚卓那時候還名不見經傳,沒想到7年後就憑藉《我不是藥神》火了一把。
影片流露著一種無奈的幽默感,更有評論將其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電影」。
⑤《血色清晨》
豆瓣評分:8.0分。
農村題材犯罪片。
導演是大名鼎鼎的電視劇大導李少紅,她拍起電影來也別具匠心。
時空交錯式的敘事結構,環環相扣的劇情懸念設置,農村裡普遍殘存的封建愚昧問題滲入其中,沒有太主觀地批判,而是站在一個客觀的視角,感性又理想地講述故事。
《血色清晨》是社會的悲劇,也是人性的悲劇。
中國電影,無論什麼時候,都需要這種作品提供警示作用。
因為農村會變成城市,社會可以進步,人性卻不會輕易妥協。
⑥《遙望南方的童年》
豆瓣評分:9.4分。
9.4分當然是有些過譽,但這片神奇的地方是,並沒有因為粗糙的製作而黯然失色。
和《一個都不能少》一樣,故事也有著一個大懸念牽引。
一個小學教師立志要在村裡開一家幼兒園,過程中經歷了不少的困難險阻。
為什麼要開幼兒園呢?
因為村裡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教育。
影片樸實無華地反映出留守兒童問題,箇中演員本色演出,使得角色非常真實可信。
《遙望南方的童年》證明,就算沒有大資金,沒有大明星,國產電影一樣能拍出高分好片。
所以說,農村題材電影,是珍貴的,不該被遺忘的國產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