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山版鹿鼎記中韋小寶口頭禪(張一山版鹿鼎記大結局)
2023-06-04 06:27:00 1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衝著《鹿鼎記》三個字去看了,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向來經典,張一山版雖然槽點頗多,但這部劇僅靠故事情節就很有看點,不會像一些劇一樣狗血無釐頭,誰不想看韋小寶升官發財收後宮的開掛人生呢。
韋小寶這個人物,你說他善於阿諛奉承他還重情重義,說他不著調他大事上不含糊,他花心他還挺疼老婆,是個極其飽滿立體的人物。
《鹿鼎記》被翻拍多次,大致主線不會變,在細節結局方面則會各有各的不同。臨近結局,不少人都在期待張一山版《鹿鼎記》會給韋小寶安排怎樣的結局,與之前的版本又會有何不同。
在張一山版《鹿鼎記》中,結局依舊是韋小寶與七位夫人遠走高飛,不過這一版的結局也適當留白,給了觀眾很大的思考空間。
天地會的屬下為進宮刺殺皇帝挾持韋小寶,韋小寶知道皇帝在他身邊安排眼線,眾人必定被亂箭射殺,只好說出與天地會斷絕關係派人放箭的話,這才嚇跑了天地會等人。
進宮見到皇帝後,皇帝表示很欣慰韋小寶與天地會斷絕關係,並告訴韋小寶將會頒布一道聖旨,向天下宣布韋小寶與天地會決裂。這道聖旨表面看起來是為韋小寶好,但是一旦昭告天下,韋小寶在江湖也沒法混了,背叛師門與前朝反賊勾結的帽子都會扣到韋小寶身上。人要臉樹要皮,名聲變臭,韋小寶不僅無顏面對死去的陳近南,在朝堂中眾官面前,世人面前也會抬不起頭來。
多番考慮後韋小寶還是決定攜七位夫人歸隱江湖,在臨走前韋小寶和幾位夫人燒了天地會人員聚集的據點,並給康熙留下一張畫有宮中暗道的地圖,康熙看到後卻派人把暗道都堵死了,這些都是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天地會由陳近南創立,目的是反清復明,劫富濟貧。當初李自成攻下北京,吳三桂投降清朝,清兵入關,燒殺搶掠,大肆屠殺漢人百姓,崑山、南昌、嘉定、揚州等皆被屠城,有數據表明,保守估計清兵最少迫害五千萬漢人。
陳近南看到清兵暴行深感痛心,於是召集眾多能人異士反清復明,恢復民族大義。但是陳近南被鄭克塽殺害後,天地會群龍無首,已成不了大氣候。此外,康熙不再像他的祖先只關心滿族的利益,更多是為了全天下百姓。
為抗清英雄史可法立碑,免去揚州三年稅費,最看重的是民心,最關心的是百姓過得好不好,並且堅持永不加賦,百姓過的安居樂業。天地會只知恢復前朝,反抗壓迫,卻忘記時代在發展,康熙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天地會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韋小寶一路陪康熙走來,康熙所作所為看在眼裡,他深知康熙是一位好皇帝,因此在得知大清龍脈所在之地時選擇放棄了寶藏。韋小寶臨走前燒掉天地會據點,一是混淆視聽,天地會人員分散,皇帝也無法得知他們去了哪裡。二是天地會大勢已去,皇帝一心為民著想,國富民安。天地會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一場火不會傷害天地會等人,但會大大挫去銳氣,使天地會更散。三是保護他們的性命,天地會已有內奸,遲早會被皇帝滅掉,各自相忘於江湖也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韋小寶留給皇帝地圖是為了有人刺殺康熙時,康熙從暗道逃走可多一條活路,康熙找到暗道,但卻命人把暗道都堵住了。
這一舉動恰好表明了康熙要一心為民的決心。俗話說得好,沒有退路就只能勇往直前,康熙把自己的後路都斷了,正表明他將會一輩子呆在宮中,勤勤懇懇為百姓著想,打造一個人人稱讚的和平盛世。
劇中的康熙曾多次與韋小寶交談如何當一位好皇帝,自己也經常研究歷來朝代滅亡的原因。懂得自己所用所使都來自百姓的供養,明白百姓困苦就是皇帝做得不對,也明白自己食民所祿就該做忠民之事。不論文人還是百姓寫的只要關於如何當好皇帝的書康熙皆會細細品讀。康熙最看重民心,見到韋小寶從臺灣帶來的萬民傘笑得合不攏嘴,還要求眾大臣都向韋小寶學習。
歷史上的康熙不止自己執行永不加賦,後代也謹遵他的這一政策,所以才有了康乾盛世。
儘管新版《鹿鼎記》皇帝也被吐槽缺少貴氣,但不得不說,這部劇最貼切的塑造了一個為國為民、英明縝密的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