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外敷藥物及製備方法
2023-06-04 14:53:0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外敷藥物及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草藥領域,尤其是涉及防治痛風性關節炎效果十分理想的一種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外敷藥物及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痛風是一組體內嘌呤代謝率亂的疾病,痛風性關節炎是指因痛風引起的急性關節炎。該病症狀表現為患者常在午夜突然發病,常因關節痛而驚醒,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目前,國內外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方法較多,如西醫治療法,常用藥有丙磺舒、痛風利仙、別嘌呤醇等;如中醫治療法,常用藥有舒筋活血片、桃紅飲、獨活寄生湯等。但是,在治癒率、治療手段、治療費用等方面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經檢索未發現有與本發明相同的配方。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目前在治療痛風性關節炎上的不足之處,並提供一種方便、簡單、費用低且治癒率較高的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外敷藥物及製備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外敷藥物,其藥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製成的秦皮、螞蟻各90-100克,萆、虎杖各45-50克,六軸子、川芎、赤芍各25-30克,桂枝15-20克,甘草6-8克,薄荷油、凡士林適量。
一種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外敷藥物,其藥物的製備方法為將配比量的秦皮、螞蟻、萆、虎杖、六軸子、川芎、赤芍、桂枝、甘草等中草藥除去雜質,經乾燥(以含水量低於8%為度)後粉碎成細度為40-60目的細藥粉裝瓶密封備用。
本發明外敷藥物裡秦皮具有清熱燥溼作用;螞蟻具有疏風通絡作用;萆具有祛風、利溼作用;虎杖具有祛風、利溼、破瘀、通經作用;六軸子具有祛風、止痛、散瘀、消腫作用;川芎具有活血行氣、散風止痛作用;赤芍具有活血散瘀、瀉肝火作用;桂枝具有發汗解肌、溫經通陽作用;甘草具有補脾和胃、調和眾藥作用;薄荷油具有疏風、清熱作用。上述原料經有機組合和辯證配伍,增強了該藥物的清熱燥溼、疏風通絡、活血止痛功效,從而達到治癒痛風性關節炎的目的。
使用本發明的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外敷藥物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有如下特點治療方便、費用低、見效快、無刺激、無副作用。
使用方法1、二日換藥一次。
2、用法取藥粉15-20克,加入薄荷油2-5毫升,凡士林適量,調成膏狀,攤於綿紙上,敷患處,用膠帶固定即可。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一種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外敷藥物的原料配方秦皮、螞蟻各90克,萆、虎杖各45克,六軸子、川芎、赤芍各25克,桂枝15克,甘草6克,薄荷油、凡士林適量。藥物的製備方法為將配比量的秦皮、螞蟻、萆、虎杖、六軸子、川芎、赤芍、桂枝、甘草等中草藥除去雜質,經乾燥(以含水量低於8%為度)後粉碎成細度為40-60目的細藥粉裝瓶密封備用。
實施例2一種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外敷藥物的原料配方秦皮、螞蟻各100克,萆、虎杖各50克,六軸子、川芎、赤芍各30克,桂枝20克,甘草8克,薄荷油、凡士林適量。藥物的製備方法為將配比量的秦皮、螞蟻、萆、虎杖、六軸子、川芎、赤芍、桂枝、甘草等中草藥除去雜質,經乾燥(以含水量低於8%為度)後粉碎成細度為40-60目的細藥粉裝瓶密封備用。
治療效果療效標準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外敷藥物治療痛風性關節炎之療效判斷主要依據於痛風性關節炎症狀是否消失。用藥6天為1個療程。具體療效分以下三級治癒——痛風性關節炎症狀全部消失;好轉——痛風性關節炎症狀部分消失;無效——用藥1個療程後,痛風性關節炎症狀毫無消失。
效果用該藥物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患者22例,治療1個療程,其中治癒17例,好轉5例,治癒率為77%,有效率為100%。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外敷藥物及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藥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製成的秦皮、螞蟻各90-100克,萆、虎杖各45-50克,六軸子、川芎、赤芍各25-30克,桂枝15-20克,甘草6-8克,薄荷油、凡士林適量。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外敷藥物及製備方法,涉及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草藥配方,其藥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製成的秦皮、螞蟻各90-100克,萆薢、虎杖各45-50克,六軸子、川芎、赤芍各25-30克,桂枝15-20克,甘草6-8克,薄荷油、凡士林適量。本發明的特點是治療方便、費用低、見效快、無刺激、無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19/02GK1973880SQ20061011531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10日
發明者黃志良, 陳德順, 葉志軍 申請人:黃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