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太大了會有行星嗎(它周圍的行星會怎樣)
2023-06-04 17:23:23 2
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天體,有強大的黑洞、中子星,能夠發光發亮的恆星,此外還有大量的行星、矮行星、小行星以及行星的衛星等等。
太陽是一顆能夠發光發熱的恆星,而地球則是一顆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除了地球以外,太陽系中還有其餘的七顆行星。有趣的是,恆星並不是恆存永續之星,反而倒是地球這樣的行星才沒有理論上的壽命限制。這就有點問題了,我們知道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太陽系天體都是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才得以有序運行,而太陽作為一顆恆星,終有一日會熄滅,到時候圍繞它運行的行星們又將面臨怎樣的命運呢?在宇宙之中,恆星的質量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而不同質量的恆星將會給周圍的行星帶來不同的結局。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而在宇宙中還有很多比太陽小得多的恆星,我們稱之為紅矮星。
紅矮星因為本身質量小,所以內部的核聚變相對和緩,發出的光度相對較低,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紅矮星的壽命要比那些大質量的恆星長得多,它們的理論壽命可以達到數百億年,乃至上千億年,目前宇宙中最為久遠的紅矮星的壽命與宇宙年齡是相等的。紅矮星憑藉自己溫和的體質,不僅延年益壽,也許諾給了它周圍的行星一個美好的未來。在數百億年之後,當紅矮星的燃料耗盡,它並不會進行什麼絢麗奪目的表演,它會慢慢地悄然熄滅。
紅矮星的熄滅並不會給周圍的行星帶來太大的影響,這些行星會繼續運行在這顆熄滅的恆星周圍,只不過從此不再有些許光亮。
像太陽這樣的黃矮星,並不會甘於悄然落幕,隨著氫元素的耗盡,氫核聚變減弱,向外的輻射擴張壓降低,於是整個恆星的內部壓力和溫度會迅速提升,於是氦元素的聚變被點燃了,從此恆星將有氫核聚變階段進入到氦核聚變階段。此後恆星內部的核聚變會不斷向更重的元素推進,至於最終能走到哪一步,這取決於恆星的質量大小,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內部的聚變大概會進行到碳或氧為止,在這一過程中,太陽的體積會不斷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
太陽的體積會膨脹多少?
大概恰好能夠吞沒地球軌道,也就是說水星、金星以及地球,最終都會融入太陽,而地球軌道外側的五顆行星則能夠倖免於難。最終太陽會在核聚變徹底終止之後坍縮為一顆密度很大的白矮星,然後便開始了漫長的冷卻過程,如果時間允許,在上百億年之後,它會最終冷卻為一顆黑矮星,而沒有被其吞沒的行星,有些會依舊陪伴在它的身旁,而有些則可能因為引力的改變而變為一顆流浪行星。如果一顆恆星的質量在太陽的8倍以上、30倍以下,那麼它將會有一個極為絢麗的落幕,因為它內部的核聚變將會一直被推進到鐵元素。
鐵元素是恆星聚變能夠達到的最後關卡,因為鐵元素的聚變會由釋放能量轉為吸收能量。
所以在這一時刻,恆星聚變所產生的向外的輻射擴張壓將會徹底消失,整個恆星將會向中心急劇坍縮,在達到一定閾值的時候會出現反彈,於是一瞬之間海量的能量被釋放了出來,極為廣闊的宇宙區域都將被點亮,這一過程就被稱之為「超新星爆發」。爆發過後,它將坍縮為一顆中子星。超新星爆發是一種極為劇烈的天體活動,不僅圍繞這顆恆星運行的行星會被這股能量所摧毀,就算是位於50光年之外的行星,生態環境也會因為這股能量的衝擊而被破壞殆盡。
如果一顆恆星的質量超過了太陽質量的30倍,那麼情況又會有些不同。
它的聚變活動同樣會進行到鐵元素,之後也會發生超新星爆發,不過最後的產物並不是一顆中子星,而是黑洞。黑洞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強大的天體,它會吸引併吞噬掉周圍的一切物質。所以這顆恆星周圍的恆星,先是會在恆星的膨脹過程中被吞噬,沒有被吞噬掉的會在超新星爆發的過程中被摧毀,而摧毀後的殘渣最終會歸於黑洞。當黑洞的周圍再沒有任何物質可以吞噬,黑洞周圍的吸積盤便會失去光亮,於是黑洞便成為了一種完全隱形的天體,因為在黑洞視界之內逃逸速度超越了光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