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體路面磚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20:16:31 1
一種連體路面磚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鋪設人行道的連體路面磚,包括A磚體和B磚體,該A磚體和B磚體頂表面的集水區內設置有漏水孔,橫向中間位置還設置有滲水層,該A磚體和B磚體頂表面集水區設置的漏水孔下並穿過滲水層向磚體的四個側面設置有L形輸水通道,A磚體側面L形輸水通道出口為外凸出水嘴,B磚體側面L形輸水通道出口為內凹環形槽,該外凸出水嘴與內凹環形槽相配合。用該連體路面磚鋪設的人行道就會形成若干相通的輸水通道,雨水就會順著這些相通的輸水通道流入人行道邊的綠化帶中滋潤樹木花卉,實現了雨水的綜合利用。
【專利說明】一種連體路面磚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市政建設材料用品,特別是屬於一種連體路面磚。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城市人行道上,為了解決排乾雨水的問題,通常鋪設有彩色地磚。而且現有的彩色地磚在鋪設過程中首先要在地磚的底面加一層混凝土墊層,地磚與地磚之間混凝土填縫,在雨量較大且地面不平整的情況下,仍會在人行道表面形成積水,給行人造成不便,同時雨水也不能深入地表以下滋潤土壤和樹木花卉,造成雨水資源的流失。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連體路面磚。使用該連體路面磚不僅能硬化人行道路面,而且還能將雨水引入人行道邊的綠化帶中滋潤樹木花卉。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連體路面磚,包括A磚體和B磚體,其特徵是:所述A磚體和B磚體頂表面具有集水區,該A磚體和B磚體頂表面集水區內設置有漏水孔,橫向中間位置還設置有滲水層,該A磚體和B磚體頂表面集水區設置的漏水孔下並穿過滲水層向磚體的四個側面設置有L形輸水通道,該A磚體和B磚體內豎直的L形輸水通道接水口面積與形狀和其頂表面集水區面積與形狀相同,所述A磚體側面L形輸水通道出口為外凸出水嘴,所述B磚體側面L形輸水通道出口為內凹環形槽,該外凸出水嘴與內凹環形槽相配合。
[0005]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外凸出水嘴形狀為方形或圓形,所述內凹環形槽形狀為方形或圓形。
[0006]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漏水孔的直徑為O. 3-0. 5釐米。
[0007]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漏水孔的數量為3-5個。
[0008]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是:首先在需要鋪設地磚的人行道路面上鋪設一層混凝土墊層,然後將A磚體側面的外凸出水嘴和B磚體內凹環形槽兩兩套接配合後,再將A磚體與B磚體鋪設與混凝土墊層之上,A磚體與B磚體之間的縫隙用混凝土填縫。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在A磚體與B磚體頂表面集水區域內設置有漏水孔,且漏水孔下並穿過滲水層向磚體的四個側面設置有L形輸水通道,該A磚體側面L形輸水通道出口為外凸出水嘴,該B磚體側面L形輸水通道出口為內凹環形槽,且外凸出水嘴與內凹環形槽相配合,因此將A磚體側面的外凸出水嘴和B磚體內凹環形槽兩兩套接配合後,再將A磚體與B磚體鋪設與混凝土墊層之上後就會形成若干相通的輸水通道,雨水就會順著這些相通的輸水通道流入人行道邊的綠化帶中滋潤樹木花卉,實現了雨水的綜合利用。
[0010]又由於A磚體和B磚體頂表面集水區內設置的漏水孔的直徑在O. 3-0. 5之間,鋪設後的人行道便於人們的行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A磚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A磚體A-A向剖視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B磚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B磚體A-A向剖視圖;
[0016]附圖中:1.A磚體、2.滲水層、3.集水區、4.外凸出水嘴、5.B磚體、6.內凹環形槽、7.L型輸水通道、8.接水口、9.漏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8]實施例1
[0019]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連體路面磚,包括A磚體I和B磚體5,其特徵是:所述A磚體I和B磚體5頂表面具有集水區3,該A磚體I和B磚體5頂表面集水區3內設置有漏水孔9,橫向中間位置還設置有滲水層2,該A磚體I和B磚體5頂表面集水區3設置的漏水孔9下並穿過滲水層2向磚體的四個側面設置有L形輸水通道7,該A磚體I和B磚體5內豎直的L形輸水通道7接水口 8面積與形狀和其頂表面集水區3面積與形狀相同,所述A磚體I側面L形輸水通道7出口為外凸出水嘴4,所述B磚體5側面L形輸水通道7出口為內凹環形槽6,該外凸出水嘴4與內凹環形槽6相配合;所述外凸出水嘴4形狀為方形,所述內凹環形槽6形狀為方形;所述漏水孔9的直徑為0.3釐米;所述漏水孔9的數量為3個。
[0020]實施例2
[0021]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連體路面磚,包括A磚體I和B磚體5,其特徵是:所述A磚體I和B磚體5頂表面具有集水區3,該A磚體I和B磚體5頂表面集水區3內設置有漏水孔9,橫向中間位置還設置有滲水層2,該A磚體I和B磚體5頂表面集水區3設置的漏水孔9下並穿過滲水層2向磚體的四個側面設置有L形輸水通道7,該A磚體I和B磚體5內豎直的L形輸水通道7接水口 8面積與形狀和其頂表面集水區3面積與形狀相同,所述A磚體I側面L形輸水通道7出口為外凸出水嘴4,所述B磚體5側面L形輸水通道7出口為內凹環形槽6,該外凸出水嘴4與內凹環形槽6相配合;所述外凸出水嘴4形狀為圓形,所述內凹環形槽6形狀為圓形;所述漏水孔9的直徑為0.5釐米;所述漏水孔9的數量為5個。
[0022]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本領域技術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未盡事宜,屬於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
【權利要求】
1.一種連體路面磚,包括A磚體和B磚體,其特徵是:所述A磚體和B磚體頂表面具有集水區,該A磚體和B磚體頂表面集水區內設置有漏水孔,橫向中間位置還設置有滲水層,該A磚體和B磚體頂表面集水區設置的漏水孔下並穿過滲水層向磚體的四個側面設置有L形輸水通道,該A磚體和B磚體內豎直的L形輸水通道的接水口面積與形狀和其頂表面集水區面積與形狀相同,所述A磚體側面L形輸水通道出口為外凸出水嘴,所述B磚體側面L形輸水通道出口為內凹環形槽,該外凸出水嘴與內凹環形槽相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連體路面磚,其特徵是:所述外凸出水嘴形狀為方形或圓形,所述內凹環形槽形狀為方形或圓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連體路面磚,其特徵是:所述漏水孔的直徑為0.3-0.5釐米。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連體路面磚,其特徵是:所述漏水孔的數量為3-5個。
【文檔編號】E01C15/00GK204112188SQ201420524675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2日
【發明者】張沛文 申請人:張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