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式退火爐的氣路防回水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12:42:06 1
專利名稱:井式退火爐的氣路防回水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井式退火爐的氣路防回水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屬部件退火爐,具體地說是退火爐工作時其保護氣體氣路的隔離防水返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許多精密合金材料,在其生產加工制過程中,都要經過高溫退火的重要工序。如1J85軟磁合金,在井式爐內進行高溫退火時,一般都要採用氫氣保護,以利於去除產品雜質和防止氧化,提高產品磁性能。[0003]已有的保護氣體之氣路裝置如圖1所示,主要由氫氣罐1、氣閥2、進氣管3、出氣管5、氣閥6、真空泵7、氣閥8、氣路9、水器皿10、出氣管11構成。材料在爐內爐膽4中承受高溫退火時,氫氣不斷通過進氣管3流入爐膽,繼而再通過出氣管5流出爐膽。在出氣管外連通著裝有水的器皿10,氫氣穿過器皿10中的水,最後排到外面,水是用來隔離爐外部空氣防其進入爐膽的。[0004]使用時,首先關閉氣閥8,打開氣閥6,關閉氣閥2,開啟真空泵7對爐膽4進行抽真空,抽完真空後,關閉真空泵7與氣閥6然後打開氣閥2,準備將氫氣罐I內的氫氣送入爐膽4,但是此時爐膽4空氣被抽完,產生很大負壓,此時如果操作不當誤將氣閥8打開,或者氣閥8有漏氣現象,器皿10內處於正壓的水將急速通過氣管流入爐膽4內,導致整爐產品報廢。如:1J85軟磁合金,在井式爐內進行高溫退火時,要求爐內不可有水氣雜質等其它物質,否則產品將會氧化而無性能。且氧化後的產品是無法1:救的。發明內容[0005]本實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現有保護氣體之氣路裝置的缺點,提供一種能夠防止氣路裝置發生水返流回爐膽的裝置。[0006]本實用新型之氣路防回水裝置,是在傳統的氣路裝置的真空泵和水器皿之間,增加一個透明的防水器皿,該防水器皿內分別有進氣管和出氣管,進氣管位於防水器皿內之上部,其另一端與出氣管相通;出氣管位於防水器皿內之下部,其另一端與氣路相通。所述防水器皿的容積應大於器皿裝水量的一倍以上。[0007]本實用新型可擋住回水而防止其流入爐內,從而有效地防止了因回水而發生爐內退火產品受損的質量事故。本實用新型簡單實用,防回水效果顯著。
[0008]圖1為傳統井式爐內的氣路裝置:[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氣路裝置:[0010]圖中,I氫氣罐、2氣閥、3.進氣管、4爐膽、5.出氣管、6氣閥、7真空泵、8氣閥、9氣路、10水器皿、11.出氣管、12爐體、13防水裝置、14水閥、15.出氣管、16.進氣管、17透明 防水器皿。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00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氣路裝置如圖2所示:[0013]在傳統的氣路裝置的真空泵7和水器皿10之間,增加一個透明的防水器皿17,該透明防水器皿17內分別設有進氣管16和出氣管15,進氣管16位於透明防水器皿17內之上部,其另一端與出氣管5相通;出氣管15位於透明防水器皿17內之下部,其另一端其與氣路9相通。水器皿10裝水量等於防水器皿17之容積的1/2。[0014]使用時,首先按照正常程序操作氣路流程,關閉氣閥8,打開氣閥6,關閉氣閥2,打開真空泵對爐膽4進行抽真空,抽完真空後,關閉真空泵與氣閥6,此時爐膽4已處於真空狀態,為試驗該裝置防回水效果,特故意將氣閥8打開使水器皿10與爐膽4相通,見水器皿10內的水迅速減少流向氣管9然後到防水裝置13的器皿17內,水器皿10內水基本都流出到防水裝置13的器皿17內的中下部,因防水裝置13器皿17的氣管16處於上部高處,所以水全部積留在防水裝置13內無法再流出,水已全部攔截在防水裝置13內部。然後,觀察爐膽4內部一沒有一絲水跡。最後打開防水裝置13的透明防水器皿17之水閥14,放出積水,即可。
權利要求1.井式退火爐的氣路防回水裝置,其特徵在於:在傳統氣路裝置的真空泵(7)和水器皿(10)之間,增加一個透明的防水器皿(17),該防水器皿(17)內分別設有進氣管(16)和出氣管(15),進氣管(16)位於透明防水器皿(17)內之上部,其另一端與出氣管(5)相通;出氣管(15)位於透明防水器皿(17)內之下部,其另一端與氣路(9)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井式退火爐的氣路防回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水器皿(17)的容積應大於器皿(10)裝水量的一倍以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井式退火爐的氣路防回水裝置。在傳統的氣路上加裝了一個隔離裝置,即在一個透明器皿上安裝兩根長度不同的進氣管和出氣管進氣管伸入透明器皿的上部,出氣管插入透明器皿的底部。使用時,如因操作不當或其它原因導致氣路回水時,此裝置就可擋住回水而防止其流入爐內,避免因回水而發生爐內退火產品受損的質量事故。本實用新型簡單實用,防回水效果顯著。
文檔編號C21D1/26GK203048986SQ20132005568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9日
發明者吳志新 申請人:江蘇特威希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