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機用磁瓦定子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12:56:51 2
一種電機用磁瓦定子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永磁鐵氧體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機用磁瓦定子。其包括機殼和固定在機殼內表面的磁瓦,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磁瓦包括鐵氧體和固定在鐵氧體一側的稀土塊,所述的鐵氧體為扇形或梯形。本發明將原來使用稀土材料製成的磁瓦改進為使用鐵氧體、稀土塊製成的磁瓦,並且鐵氧體的體積遠大於稀土塊的體積,減少了稀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電機的生產成本,但又不影響電機的使用性能,經過改進的磁瓦的電阻值較單單使用稀土材料的磁瓦的電阻值大,在相同電壓下,降低了電機的啟動電流,從而減少了對電瓶的衝擊。
【專利說明】一種電機用磁瓦定子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永磁鐵氧體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機用磁瓦定子。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技術的電機定子內的磁瓦大多由稀土製成,但是稀土是不可再生能源,隨著對稀土的開採,稀土資源也越來越有限,市場上稀土的價格也隨之越來越高,製造電機的成本也越來越大,再加上稀土所製成的磁瓦電阻較小,在相同的電壓下,電機的啟動電流較高,對電機的衝擊比較大。在鐵氧體產品的製備和加工過程中,對於報廢的鐵氧體磁性材料,多數公司是將其集中堆存,這樣既佔用土地、汙染環境,又造成了稀土資源的嚴重浪費;很少有能回收利用的工藝,即便有少數回用的,也是用於金屬冶煉,這大大降低了其利用價值。因此,發明一種永磁鐵氧體廢料的再生利用技術,實現永磁鐵氧體廢料資源化和減量化,對提高磁性材料產業的資源利用率和行業經濟效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上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產成本低、製造工藝簡單的電機用磁瓦定子。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電機用磁瓦定子,包括機殼和固定在機殼內表面的磁瓦,其所述的磁瓦包括鐵氧體和固定在鐵氧體一側的稀土塊,所述的鐵氧體為扇形或梯形。
[0005]上述的電機用磁瓦定子,其所述的鐵氧體的體積大於稀土塊的體積。
[0006]上述的電機用磁瓦定子,其所述的鐵氧體為複合石榴石鐵氧體軟磁複合材料製成。
[0007]上述的電機用磁瓦定子,其所述的鐵氧體與稀土塊採用環氧樹脂粘接固定。
[0008]上述的電機用磁瓦定子,其所述的鐵氧體跨角為10-30°。
有益效果:
本發明將原來使用稀土材料製成的磁瓦改進為使用鐵氧體、稀土塊製成的磁瓦,並且鐵氧體的體積遠大於稀土塊的體積,減少了稀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電機的生產成本,但又不影響電機的使用性能,經過改進的磁瓦的電阻值較單單使用稀土材料的磁瓦的電阻值大,在相同電壓下,降低了電機的啟動電流,從而減少了對電瓶的衝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11]參照圖1,本發明包括機殼I和固定在機殼內表面的磁瓦,其所述的磁瓦包括鐵氧體2和固定在鐵氧體一側的稀土塊4,所述的鐵氧體2為複合石榴石鐵氧體軟磁複合材料製成,其形狀為梯形,鐵氧體2的跨角為15°,所述的鐵氧體2的體積大於稀土塊4的體積,鐵氧體2與稀土塊4採用環氧樹脂粘接固定。
[0012]本發明將原來使用稀土材料製成的磁瓦改進為使用鐵氧體、稀土塊製成的磁瓦,並且鐵氧體的體積遠大於稀土塊的體積,減少了稀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電機的生產成本,但又不影響電機的使用性能,經過改進的磁瓦的電阻值較單單使用稀土材料的磁瓦的電阻值大,在相同電壓下,降低了電機的啟動電流,從而減少了對電瓶的衝擊。
[0013]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機用磁瓦定子,包括機殼和固定在機殼內表面的磁瓦,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磁瓦包括鐵氧體和固定在鐵氧體一側的稀土塊,所述的鐵氧體為扇形或梯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用磁瓦定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鐵氧體的體積大於稀土塊的體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用磁瓦定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鐵氧體為複合石榴石鐵氧體軟磁複合材料製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用磁瓦定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鐵氧體與稀土塊採用環氧樹脂粘接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用磁瓦定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鐵氧體跨角為10-30。。
【文檔編號】H02K1/17GK104467213SQ201310414602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3日
【發明者】繆玘奐 申請人:繆玘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