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犁式卸料器的氣墊式皮帶託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8:59:0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犁式卸料器的氣墊式皮帶託起裝置,屬於糧食輸送設備技術領域。該裝置安裝於皮帶輸送機上,用於皮帶輸送機中間任意部位散糧的卸糧,具有適應能力強(適用於輸送產量50t/h~1000t/h的各型號規格皮帶輸送機),皮帶平整、卸糧乾淨、結構簡單、無易損件等特點。
背景技術:
在糧食的儲藏和加工工程中,因為具有破碎率低、運轉穩定可靠,散糧的水平輸送常常採用皮帶輸送機這種輸送裝置。當皮帶輸送機的中間部位需要卸料時,一般安裝中間卸料裝置即可,如犁式卸料器、卸料小車等,其中以犁式卸料器應用最為普遍。
傳統的犁式卸料器多由輸送帶上部的卸料犁和輸送帶下部的託起裝置平託輥組以及動力部分等三部分組成。工作時,在電動推桿的動力作用下,卸料犁下落、同時託輥上升,當託輥上升到將輸送帶託平時,正好卸料犁壓到輸送帶上,輸送帶上的物料被卸料犁刮到輸送帶的一側或兩側卸下。不需要卸料時,卸料犁上升、託輥下降,輸送帶恢復到槽型,進行正常輸送。
由於輸送皮帶的託輥之間的間距,即託輥之間的皮帶有凹陷、不平整,因而常造成卸料不淨、卸料犁刮皮帶等問題。而且,在進入和離開卸料平託輥組的時候,託輥前後都必需有皮帶由槽型變為平面型、平面型變為槽型的託輥組過渡段。尤其對於氣墊式皮帶輸送機,由於卸料器的存在,氣墊式皮帶輸送機的氣室被隔斷,需要安裝氣室之間的連接風管等,給現場和皮帶機輸送機的使用帶來諸多不便和維修工作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用於犁式卸料器的氣墊式皮帶託起裝置。本實用新型將輸送帶下部的機械式託輥組——即過渡段託輥組、卸料段託輥組改進為全氣墊式,這就使得輸送皮帶在此裝置段運行時更加安全、平整,卸料犁壓下時,與皮帶接觸均勻,因而卸料均勻、乾淨和不刮傷輸送皮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述技術措施來實現:
本實用新型的用於犁式卸料器的氣墊式皮帶託起裝置是由一個卸料段和分別位於卸料段兩端的過渡段組成;所述卸料段是由安裝在輸送皮帶固定支架和氣室支架上的卸料段回程皮帶氣室和卸料段輸送皮帶氣室組成,所述卸料段輸送皮氣室的頂面為平面結構;位於卸料段兩端的過渡段均是由設置在支架上的過渡段回程皮帶氣室和過渡段輸送皮帶氣室組成,兩個過渡段輸送皮帶氣室的頂面結構均為由外端向與卸料段輸送皮氣室連接端採用由弧槽形漸變為平面形的結構形式(即與皮帶運行方向相配合的一端為由弧槽形漸變為平面型結構,另一端為由平面形漸變為弧槽形的的結構形式);且在所述卸料段輸送皮帶氣室頂面和兩個過渡段輸送皮帶氣室頂面上沿縱向以共軸線方式分別設置有若干透氣孔。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卸料段輸送皮帶氣室用於支撐輸送皮帶的頂部平面的寬度小於輸送皮帶的寬度;在與卸料段輸送皮帶氣室頂部平面等高處的兩側分別安裝有輸送皮帶固定支架,所述輸送皮帶固定支架的寬度為10~60mm,輸送皮帶固定支架和卸料段輸送皮帶氣室的頂部平面邊沿之間留有間隙,間隙的寬度為15~30mm,而間隙的長度與整個卸料段輸送皮帶氣室的長度相等。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① 由於本實用新型將輸送帶下部的機械式託輥組——即過渡段託輥組、卸料段託輥組全部採用氣墊式結構,即過渡段、卸料段全部為氣墊式託起結構,這就使得輸送皮帶在此裝置段運行時更加安全、平整,卸料犁壓下時,與皮帶接觸均勻,因而卸料均勻、乾淨和不刮傷輸送皮帶。
② 由於本實用新型在卸料段氣室的兩側安裝有固定式皮帶支架,且與卸料段氣室支撐輸送皮帶的平面部分等高,固定式皮帶支架與氣室之間留有間隙,便於進入皮帶下部物料的排除。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俯視圖)。
圖2 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面圖(圖1的立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或右視圖。
圖4 圖1的 N-N斷面剖面圖。
圖1~4中序號說明:A是過渡段,A1是過渡段輸送皮帶氣室,A2是透氣孔,A3是支架,A4是輸送皮帶(上層皮帶), A5是過渡段回程皮帶氣室 ,A6是回程皮帶(下層皮帶); B是卸料段, B1是卸料段輸送皮帶氣室,B2是透氣孔,B3是輸送皮帶固定支架,B4是間隙,B5是氣室支架,B6是卸料段回程皮帶託盤槽,B7是卸料段回程皮帶氣室。
圖5 為本實用新型的裝置與氣墊式皮帶輸送機裝配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實線部分為本裝置)。
圖6是圖5的俯視圖。
圖5、圖6中序號說明:1是標準段氣室,2是卸料犁,3是清掃犁,4是收集料鬥。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實施例(附圖)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用於犁式卸料器的氣墊式皮帶託起裝置是由一個卸料段B和分別位於卸料段B兩端的過渡段A組成;所述卸料段B是由安裝在輸送皮帶固定支架B3和氣室支架B5上的卸料段回程皮帶氣室B7和卸料段輸送皮帶氣室B1組成,所述卸料段輸送皮氣室B1的頂面為平面結構(參見圖4);位於卸料段B兩端的過渡段A均是由設置在支架A3上的過渡段回程皮帶氣室A5和過渡段輸送皮帶氣室A1組成(參見圖3),兩個過渡段輸送皮帶氣室A1的頂面結構均為由外端向與卸料段輸送皮氣室B1連接端採用由弧槽形漸變為平面形的結構形式(即與皮帶運行方向相配合的一端為由弧槽形漸變為平面型結構,另一端為由平面形漸變為弧槽形的的結構形式);且在所述卸料段輸送皮氣室B1頂面和兩個過渡段輸送皮帶氣室A1頂面上沿縱向以共軸線方式分別設置有若干透氣孔B2、A2;正常運行時,氣室內具有一定壓力的氣流穿過透氣孔B2、A2噴出,在輸送皮帶的下方形成氣墊支撐皮帶運行,而輸送皮帶由於氣室頂面槽型的變化也隨之變化。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卸料段輸送皮帶氣室B1用於支撐輸送皮帶的頂部平面的寬度小於輸送皮帶的寬度;在與卸料段輸送皮帶氣室B1頂部平面等高處的兩側分別安裝有輸送皮帶固定支架B3,所述輸送皮帶固定支架B3的寬度為10~60mm,輸送皮帶固定支架B3和卸料段輸送皮帶氣室B1的頂部平面邊沿之間留有間隙B4,間隙B4的寬度為15~30mm,而間隙的長度與整個卸料段輸送皮帶氣室B1的長度相等。此結構的目的是在輸送皮帶跑偏時、卸料犁刮出的物料可能會進入輸送皮帶與卸料段輸送皮帶氣室B1的上部支撐輸送皮帶的平面之間,此間隙可排除由此進入皮帶下部的物料。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兩個過渡段A的外端與氣墊式皮帶輸送機的標準段氣室1相連接(參見圖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