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分離器、發動機和汽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21:01:01
專利名稱:油氣分離器、發動機和汽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結構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油氣分離器、發動機和汽車。
背景技術:
圖1為現有技術中油氣分離器的結構示意圖,油氣分離器是汽車發動機上非常重要的部件,普通的油氣分離器一般包括進氣口 1、出氣口 2、出油口 3、儲油毛氈4和腔體5, 進氣口 1形成在腔體5的一端,腔體5的另一端通過閥門與出氣口 2相通,儲油毛氈4設置在漏氣流動路線末端,懸置固定在油氣分離器的頂部。曲軸箱內的漏氣通過進氣口 1進入油氣分離器的腔體5中,在流動過程中撞擊儲油毛氈4,潤滑油從儲油毛氈4上滴下後經出油口 3流入發動機底部的油底殼,氣體繼續流動從出氣口 2排出,以完成油氣分離工作。現有的油氣分離器只能將漏氣中直徑較大的潤滑油顆粒分離,直徑較小的潤滑油微粒隨漏氣進入燃燒室,影響潤滑油消耗和排放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氣分離器、發動機和汽車,以進一步提高現有油氣分離器油氣分離效果,降低潤滑油消耗,改善油氣分離器的油氣分離效果,提高油氣分離效率。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氣分離器,包括進氣口和出氣口,其中,還包括底部連接的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所述第一腔體上形成有進氣口,所述第二腔體與出氣口相通;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腔體密閉相通,用於漏氣通過所述第一腔體進入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腔體密閉相通,用於漏氣通過所述冷凝器進入所述第二腔體。如上所述的油氣分離器,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冷凝器為金屬管。如上所述的油氣分離器,其中,優選的是所述金屬管為多個,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腔體與第二腔體之間。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發動機,其中包括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氣分離器,所述油氣分離器固定安裝在所述發動機缸蓋上設置的罩蓋上。本實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種汽車,其中包括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動機。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氣分離器、發動機和汽車通過在油氣分離器上增設冷凝器, 提高了油氣分離的效率,有效提高了發動機的經濟性和排放性能。
圖1為現有技術中油氣分離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油氣分離器結構示意圖。[0018]附圖標記1-進氣ロ;2-出氣ロ;3-出油ロ;4-儲油毛氈;5-腔體;6-第一腔體;7-第二腔體;8-冷凝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油氣分離器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油氣分離器,包括進氣口 1和出氣口 2,其中還包括第一腔體6、第二腔體7和冷凝器 8,第一腔體6和第二腔體7的底部連接在一起;第一腔體6上形成有進氣口 1,第二腔體7 與出氣口 2相通,用於漏氣在該油氣分離器內的流入與流出;冷凝器8的第一端與第一腔體 6密閉相通,用於漏氣通過第一腔體6進入冷凝器8,第二端與第二腔體7密閉相通,用於漏氣通過冷凝器8進入第二腔體7。曲軸箱內的漏氣通過進氣口 1進入油氣分離器的第一腔體6中,經過冷凝器8的冷卻作用後流入第二腔體7,冷卻後的油氣中潤滑油微粒凝結成大顆粒,會以較大的動量撞擊儲油毛氈4,油氣分離的效果更好。與現有技術相比,將現有油氣分離器的整體腔體分隔成兩個獨立的腔體,在兩個獨立的腔體中間設置冷凝器8,這種結構沒有增加油氣分離器的體積和重量,對發動機的整體布置和其它零部件均無需改動,節約了成本。優選的是,上述冷凝器8為金屬管,金屬管是常用件,將金屬管的兩端分別伸入到第一腔體6和第二腔體7中並固定,當漏氣流經金屬管時,金屬管與外界發生熱交換,從而起到冷卻作用。進一步地,金屬管的數量優選為多個,冷卻效果更好,平行布置在第一腔體6與第二腔體7之間。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油氣分離器,通過設置冷凝器對漏氣進行冷卻後,漏氣中潤滑油微粒凝結成大的顆粒,撞擊儲油毛氈,實現油氣更好的分離,提高了潤滑油的分離效率,減少了潤滑油進入燃燒室,降低了潤滑油的消耗,改善了排放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發動機,其中包括本實用新型任意實施例提供的油氣分離器,該油氣分離器固定安裝在發動機缸蓋上設置的罩蓋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發動機通過在油氣分離器上增設冷凝器,提高了油氣分離的效率,有效提高了發動機的經濟性和排放性能。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又提供了一種汽車,其中包括本實用新型任意實施例提供的發動機。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在發動機的油氣分離器上設置冷凝器,通過設置冷凝器對漏氣進行冷卻後,漏氣中潤滑油微粒凝結成大的顆粒撞擊儲油毛氈,實現油氣更好的分離,提高了潤滑油的分離效率,降低潤滑油消耗,提高了發動機的經濟性和排放性能。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 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 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油氣分離器,包括進氣口(1)和出氣口 O),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底部連接的第一腔體(6)和第二腔體(7),所述第一腔體(6)上形成有進氣口(1),所述第二腔體⑵與出氣口(2)相通;冷凝器(8),所述冷凝器(8)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腔體(6)密閉相通,用於漏氣通過所述第一腔體(6)進入所述冷凝器(8);所述冷凝器(8)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腔體(7)密閉相通,用於漏氣通過所述冷凝器(8)進入所述第二腔體(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氣分離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冷凝器(8)為金屬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氣分離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金屬管為多個,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腔體(6)與第二腔體(7)之間。
4.一種發動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油氣分離器,所述油氣分離器固定安裝在所述發動機缸蓋上設置的罩蓋上。
5.一種汽車,其特徵在於包括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動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氣分離器、發動機和汽車,該油氣分離器包括進氣口和出氣口,其中還包括底部連接的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第一腔體上形成有進氣口,第二腔體上形成有出氣口;冷凝器第一端與第一腔體密閉相通,用於漏氣通過第一腔體進入冷凝器;第二端與第二腔體密閉相通,用於漏氣通過冷凝器進入第二腔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油氣分離器,通過設置冷凝器對漏氣進行冷卻後,漏氣中潤滑油微粒凝結成大的顆粒,撞擊儲油毛氈,實現油氣更好的分離,提高了潤滑油的分離效率,減少了潤滑油進入燃燒室,降低了潤滑油消耗,改善了排放效果。
文檔編號F01M13/04GK202081935SQ20112018255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日
發明者周久生, 燕重哲, 蔡繼春, 韓曉晰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