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檢測肌酸激酶試劑盒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27 20:59:51 2
專利名稱:酶法檢測肌酸激酶試劑盒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試劑,具體涉及一種檢測試劑盒,尤其涉及一種酶法檢測肌酸激酶試劑盒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通常存在於動物的心臟、肌肉以及腦等組織的細胞漿和線粒體中,是一個與細胞內能量運轉、肌肉收縮、ATP再生有直接關係的重要激酶,它可逆地催化肌酸與ATP之間的轉磷醯基反應。肌酸激酶有四種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腦型(BB)、雜化型(MB)和線粒體型(MiMi)。MM型主要存在於各種肌肉細胞中,BB型主要存在於腦細胞中,MB型主要存在於心肌細胞中,MiMi型主要存在於心肌和骨骼肌線粒體中。肌酸激酶在臨床上主要用於診斷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患者發病後2-4小時,血液中此酶活動即開始升高。比血清中穀草轉酸酶和乳酸脫氫酶的活力變化都出現得早。此酶是繼轉氨酶後至今臨床上最重要的酶,特別是在診斷心肌梗死上有較高價值。和常用的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相比,有下列優點:肌酸激酶最先升高,疼痛出現後4小時肌酸激酶急劇上升,最高可達正常上限的10 12倍,是目前最敏感的酶試驗。因肝中肌酸激酶含量很少,心臟疾病伴有肝鬱血或肝損傷時,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和乳酸脫氨酶往往升高而肌酸激酶無變化,特異性較強。紅細胞中此酶活力很低,溶血標本對此酶測定幹擾較穀草轉氨酶和乳酸脫氫酶小,已成為臨床化學方面常用酶之一,每年全世界約進行一億次肌酸激酶測定。在心肌梗死病程中,如肌酸激酶活力再次升高,往往說明心肌再次梗死。但此酶活力增高持續時間短,2 4天後就可恢復正常。所以如用此酶診斷心肌梗死,一定要注意病程時間。發病時間較長的病例,應測定能較長維持增高的酶活力的乳酸脫氫酶,此時肌酸激酶活性正常並不能否定心肌梗死診斷。另一方面,肌酸激酶可用於肌肉疾病診斷。在Duchenne肌萎縮患者血中,肌酸激酶極度增高,甚至可高出正常值上限50倍,而後隨病程延長下降。此病是和性染色體有關的遺傳病,在無症狀的女性,隱性攜帶者約75%肌酸激酶也高於正常。其他類型的原發性肌萎縮患者肌酸激酶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這可用於區別繼發性肌病如神經性或廢用性肌萎縮,此時肌酸激酶活力往往正常。此外,肌酸激酶還可用於腦疾病診斷。高肌酸激酶活力常見於發作性癲癇、破傷風。肌酸激酶增高也見於器質性神經疾病,如腦梗死、腦膜炎和腦炎等。肌酸激酶檢測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酶法檢測肌酸激酶試劑盒,其特徵在於,該試劑盒由下列試劑I和試劑2,按4份:I份的比例組成: 所述試劑I由下列重量配比的成分組成:1L 咪唑3-10g醋酸鎂2-1 OgN-乙醯半胱氨酸2-10g羥基亞乙基二膦酸l-5g疊氮鈉0.l-3g 輔酶Il-5g 丙醇1-1OgD-葡萄糖2-8g己糖激酶2-10KU 去離子水加至IL ; 試劑2由下列重量配比的成分組成:1L咪唑2-10g羥基亞乙基二膦酸1-1Og單磷酸腺苷,二鈉鹽3-20g二磷酸腺苷,一鉀鹽2-10g二(5-腺苷)五磷酸,鋰鹽0.0l-1g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5-50KU磷酸肌酸10-80g 疊氮鈉0.2-2g 去離子水加至1L。
2.如權利 要求1所述肌酸激酶試劑盒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一)製備試劑1:1L (1)先向容器內加入為總量80%的去離子水; (2)依次加入咪唑、醋酸鎂、N-乙醯半胱氨酸、羥基亞乙基二膦酸、疊氮鈉、輔酶1、巖藻糖、D-葡萄糖; (3)加入己糖激酶; (4)最後加入剩餘量的去離子水至總體積為IL混合均勻,即得; (二)製備試劑2:1L 向容器內依次加入咪唑、羥基亞乙基二膦酸、單磷酸腺苷、二鈉鹽二磷酸腺苷,一鉀鹽、二(5-腺苷)五磷酸,鋰鹽、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磷酸肌酸疊氮鈉,去離子水加至總體積為IL混合均勻,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酶法檢測肌酸激酶試劑盒,該試劑盒由試劑1和試劑2,按4份∶1份的比例組成試劑1由下列重量配比的成分組成咪唑3-10g,醋酸鎂2-10g,N-乙醯半胱氨酸2-10g,羥基亞乙基二膦酸1-5g,疊氮鈉0.1-3g,輔酶I1-5g,丙醇1-10g,D-葡萄糖2-8g,己糖激酶2-10KU去離子水加至1L。試劑2由下列重量配比的成分組成咪唑2-10g,羥基亞乙基二膦酸1-10g,單磷酸腺苷二鈉鹽3-20g,二磷酸腺苷一鉀鹽2-10g,二(5-腺苷)五磷酸鋰鹽0.01-1g,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5-50KU,磷酸肌酸10-80g,疊氮鈉0.2-2g,去離子水加至1L。本發明的試劑盒檢測效果好,對試劑中的巰基有很強的保護作用,隨著儲存時間的增加,巰基的保護作用很顯著,確保了試劑的穩定,有利於檢測的敏感性和正確性,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文檔編號C12Q1/50GK103173519SQ201110431140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0日
發明者孫衛兵 申請人: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復星長徵醫學科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