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鑽頭定位工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9:50:01 2
一種鑽頭定位工具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鑽頭定位工具,用於斷螺絲從螺紋孔的取出,包括套筒和設置在所述套筒內的定位套,所述套筒包括安裝部和固定部,其中,所述安裝部的橫截面截面為正多邊形結構,所述固定部外周設置有與螺紋孔相配合的外螺紋,所述定位套上設置有僅可容納鑽頭自由進出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與所螺紋孔同軸線。上述鑽頭定位工具在使用時,通過扳手與安裝部的作用將套筒安裝在螺紋孔中,然後在定位孔中滴入適當潤滑油,鑽孔過程中,鑽頭對準定位孔即可。通過採用上述鑽頭定位工具,可以直接將鑽頭與定位孔對準就能夠實現鑽頭與螺紋孔的軸線的對準,與採用目測的方式相比精度大大增加,從而了提高取出斷螺絲的概率。
【專利說明】一種鑽頭定位工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工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鑽頭定位工具。
【背景技術】
[0002]在各種機械安裝中,螺絲聯接是主要的聯接方式之一。同樣,在設備維修中,經常會出現斷螺絲的情況,螺絲的剩餘部分會留在設備上,需要取出。取斷螺絲的主要方法是先在斷螺絲的中間軸線部位鑽孔,然後再使用取絲器等辦法鑽入這個孔中來擰出斷螺絲。
[0003]由於斷螺絲的斷裂截面並不平整,而且螺絲硬度較高,手工操作鑽孔的時候很難對正螺絲的軸線部位,或者在鑽孔的過程中逐漸偏離軸線,導致無法順利取出斷螺絲。
[0004]因此,如何提高取出斷螺絲的概率,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鑽頭定位工具,以實現提高取出斷螺絲的概率的目的。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鑽頭定位工具,用於斷螺絲從螺紋孔的取出,包括套筒和設置在所述套筒內的定位套,所述套筒包括安裝部和固定部,其中,所述安裝部的橫截面截面為正多邊形結構,所述固定部外周設置有與螺紋孔相配合的外螺紋,所述定位套上設置有僅可容納鑽頭自由進出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與所螺紋孔同軸線。
[0008]優選地,上述鑽頭定位工具中,所述套筒與所述定位套可拆卸連接。
[0009]優選地,上述鑽頭定位工具中,所述套筒上用於安裝所述定位套的安裝孔為階梯孔,所述階梯孔包括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且所述第一安裝孔的截面積大於所述第二安裝孔的截面積,所述第一安裝孔位於所述套筒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
[0010]優選地,上述鑽頭定位工具中,所述定位套包括位於所述第一安裝孔內的第一定位部和位於所述第二安裝孔內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與所述第一安裝孔間隙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與所述第二安裝孔間隙配合。
[0011]優選地,上述鑽頭定位工具中,所述定位套包括位於所述第一安裝孔內的第一定位部和位於所述第二安裝孔內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與所述第一安裝孔螺紋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與所述第二安裝孔間隙配合。
[0012]優選地,上述鑽頭定位工具中,所述第二定位部伸出所述第二安裝孔。
[0013]優選地,上述鑽頭定位工具中,所述定位套的硬度大於所述鑽頭的硬度。
[0014]優選地,上述鑽頭定位工具中,所述安裝部的橫截面截面為正六邊形結構。
[0015]有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鑽頭定位工具,用於斷螺絲從螺紋孔的取出,包括套筒和設置在所述套筒內的定位套,所述套筒包括安裝部和固定部,其中,所述安裝部的橫截面截面為正多邊形結構,所述固定部外周設置有與螺紋孔相配合的外螺紋,所述定位套上設置有僅可容納鑽頭自由進出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與所螺紋孔同軸線。[0016]上述鑽頭定位工具在使用時,通過扳手與安裝部的作用將套筒安裝在螺紋孔中,然後在定位孔中滴入適當潤滑油,鑽孔過程中,鑽頭對準定位孔即可。通過採用上述鑽頭定位工具,可以直接將鑽頭與定位孔對準就能夠實現鑽頭與螺紋孔的軸線的對準,與採用目測的方式相比精度大大增加,從而了提高取出斷螺絲的概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鑽頭定位工具的使用時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鑽頭定位工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1至圖2中:
[0021]I為套筒、2為定位套、3為斷螺絲、4為鑽頭、5為螺紋孔;
[0022]11為安裝部、12為固定部;
[0023]21為第一定位部、22為第二定位部、23為定位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此,本發明核心是公開一種鑽頭定位工具,以實現提高取出斷螺絲的概率的目的。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例進行說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實施例不對權利要求所記載的
【發明內容】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實施例所表示的構成的全部內容不限於作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發明的解決方案所必需的。
[0025]如圖1至圖2所示,該鑽頭定位工具,用於斷螺絲3從螺紋孔5的取出,包括套筒I和設置在套筒I內的定位套2,套筒I包括安裝部11和固定部12,其中,安裝部11的橫截面截面為正多邊形結構,固定部12外周設置有與螺紋孔5相配合的外螺紋,定位套2上設置有僅可容納鑽頭4自由進出的定位孔23,定位孔23與所螺紋孔5同軸線。
[0026]上述鑽頭定位工具在使用時,通過扳手與安裝部11的作用將套筒I安裝在螺紋孔5中,然後在定位孔23中滴入適當潤滑油,鑽孔過程中,鑽頭4對準定位孔23即可。通過採用上述鑽頭定位工具,可以直接將鑽頭4與定位孔23對準就能夠實現鑽頭4與螺紋孔5的軸線的對準,與採用目測的方式相比精度大大增加,從而了提高取出斷螺絲3的概率。
[0027]安裝部11的橫截面截面為正多邊形結構,旨在方便扳手安裝和拆卸,本發明實施例中優選採用正六邊形結構。
[0028]其中,上述套筒I與定位套2可以加工成一體式結構,或者套筒I與定位套2可拆卸連接。
[0029]另外,由於該鑽頭定位工具使用過程中定位套2部分會與鑽頭4產生碰撞,因此,為了延長該工具的使用壽命,定位套2的硬度比鑽頭4的硬度高。
[0030]為了降低加工成本,本發明實施例優選的採用套筒I與定位套2分體式結構設計。下面具體介紹幾種定位套2與套筒I的安裝形式。
[0031]上述鑽頭定位工具中,套筒I上用於安裝定位套2的安裝孔為階梯孔,階梯孔包括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且第一安裝孔的截面積大於第二安裝孔的截面積,第一安裝孔位於套筒I靠近固定部12的一端。
[0032]其中,上述結構中,定位套2可以全部置於第一安裝孔中,或者定位套2有一部分置於第一安裝孔中,有一部分置於第二安裝孔中。其中,定位套2與第一安裝孔的固定方式為螺紋連接或者間隙配合、或者過渡配合。
[0033]當定位套2分兩部分與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配合時,定位套2包括位於第一安裝孔內的第一定位部21和位於第二安裝孔內的第二定位部22,第一定位部21與第一安裝孔間隙配合,第二定位部22與第二安裝孔間隙配合。
[0034]或者,定位套2包括位於第一安裝孔內的第一定位部21和位於第二安裝孔內的第二定位部22,第一定位部21與第一安裝孔螺紋配合,第二定位部22與第二安裝孔間隙配
入
口 o
[0035]其中,第二定位部22全部位於第二安裝孔中,或者與第二安裝孔的端部持平或者伸出第二安裝孔。
[0036]為了與不同大小的螺紋孔5相配合,套筒I的螺紋做成各種規格;同時,為了適用於不同直徑大小的鑽頭4,定位套2的中心孔也做成各種不同直徑。在具體的使用中,套筒I和定位套2可以分別選擇,再互相配合在一起使用。
[0037]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鑽頭定位工具,用於斷螺絲從螺紋孔的取出,其特徵在於,包括套筒和設置在所述套筒內的定位套,所述套筒包括安裝部和固定部,其中,所述安裝部的橫截面截面為正多邊形結構,所述固定部外周設置有與螺紋孔相配合的外螺紋,所述定位套上設置有僅可容納鑽頭自由進出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與所螺紋孔同軸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鑽頭定位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套筒與所述定位套可拆卸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鑽頭定位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套筒上用於安裝所述定位套的安裝孔為階梯孔,所述階梯孔包括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且所述第一安裝孔的截面積大於所述第二安裝孔的截面積,所述第一安裝孔位於所述套筒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鑽頭定位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套包括位於所述第一安裝孔內的第一定位部和位於所述第二安裝孔內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與所述第一安裝孔間隙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與所述第二安裝孔間隙配合。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鑽頭定位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套包括位於所述第一安裝孔內的第一定位部和位於所述第二安裝孔內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與所述第一安裝孔螺紋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與所述第二安裝孔間隙配合。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鑽頭定位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定位部伸出所述第二安裝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鑽頭定位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套的硬度大於所述鑽頭的硬度。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鑽頭定位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安裝部的橫截面截面為正六邊形結構。
【文檔編號】B25B27/18GK103753498SQ201410039602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7日
【發明者】朱向青, 高黎黎, 張躍如, 陳新剛, 趙劍 申請人: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