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式人工追肥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22:42:01 1
專利名稱:手提式人工追肥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追肥器,特別是一種手提式人工追肥器。
現在追肥方法很多,追肥器的種類也很多,如鎬式追肥器,它是將化肥存在鎬把內,每刨一下出一些化肥,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人使用時需彎腰,在作物較高時易傷壞作物,且消耗體力較大;所攜帶的化肥量較少,要經常填加化肥,且施肥量不均勻。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施肥量準確、可調的追肥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一端帶有斜面的導杆前面裝一個鴨嘴板,在該板的後面是肥量控制板和固定在導杆上的彈簧復位機構,其復位方式可以是將鴨嘴板支起或將三角形搖杆恢復或是將鴨嘴板勾起,其鴨嘴的開起是通過一個四桿機構來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合理,使用方便,造價低廉,供肥量準確。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採用支簧的示意圖。
實施例導杆1的前端切出一個斜面,其後側有三個肥量控制孔2,控制孔2的後側面上開有一個觀察孔3,鴨嘴板4和導杆1相鉸接,且蓋在導杆1前端的斜面上,鴨嘴板4的後側有一個孔,後端分成三份,中間段向上翹起,其上有一個小孔,肥量控制板5是「L」型的,其一側是圓弧形的,另一側面上有兩個孔,彈簧6和三角形搖杆7由一個環固定在導杆1上,肥量控制板5通過鴨嘴板4上的孔,插在一個肥量控制孔2內,而鴨嘴板4後向上翹起段則穿過肥量控制板5前面的孔及同三角形搖杆7一個角相連的連動環8上面的孔,彈簧6穿過肥量控制板5後側的孔,端頭在鴨嘴板4後面翹起段的小孔上,三角形搖杆7的另一個角通過一個連杆9同把手10前的手動搖杆11相連,在導杆1上還套有彈簧擋片12及透明罩13。
權利要求1.一種手提式人工追肥器,它包括導杆1、四桿機構,其特徵在於在導杆1的前端切出一個斜面,斜面的後側有一組肥量控制孔2,在控制孔2的後側面上開有一個觀察孔3,鴨嘴板4和導杆1相鉸接,且蓋在導杆1前端的斜面上,鴨嘴板4的後側有一個孔,後端分成三份,中間的向上翹起,其上有一個小孔,肥量控制板5是「L」形,其一側是圓弧形的,另一側面上有兩個孔,彈簧6和三角形搖杆7都固定在導杆1上,肥量控制板5通過鴨嘴板4上的孔,插在一個肥量控制孔2內,而鴨嘴板4後向上翹起段則穿過量控制板5前面的孔及同三角形搖杆7一角相連的連動環8上面的孔,彈簧6穿過肥量控制板5後側的孔,端頭在鴨嘴板4後面翹起段上的小孔上,三角形搖杆7的另一個角通過一個連杆9同把手10前的手動搖杆11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提式人工追肥器,其特徵在於在不用的肥量控制孔2上有一大半圓弧的彈簧擋片12,在觀察孔上有一個透明罩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手提式人工追肥器,現在使用的追肥器主要存在使用不方便,攜帶肥量少,易傷及作物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四桿機構控制的鴨嘴形機構,該機構的關閉由一個彈簧機構來控制,為實現定量控制,在導杆上開有一組肥料定量孔,在孔內設置一個肥量控制板,該控制板同彈簧機構相連。
文檔編號A01C15/00GK2109064SQ91222599
公開日1992年7月8日 申請日期1991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1991年12月5日
發明者譚文亮 申請人:譚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