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藍藻水華高效分離收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11:43:31 1
專利名稱:一種藍藻水華高效分離收集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分離收集設備,特別是一種藍藻水華高效分 離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藍藻的危害在適當的營養鹽、水溫和氣候條件下,水華藍藻的 快速生長和大量繁殖最終引發藍藻水華的爆發,藍藻水華大量漂浮於 水面,腐爛變質,釋放毒素,對原生態造成毀滅性的破壞,並導致水 質的急劇下降。現在的處理方式及缺點水面去除藍藻的使用浮泵進 行汲水式抽取,沒有對藍藻和水作充分的分離,抽取的藻水中含水量 較高。直接網撈藍藻需要花費大量人力且很難連續操作,網孔容易堵 塞,撈取效率難以提高,不能適應大水面操作需要。目前的技術尚不 能實現"藻""水"的高效分離藍藻水華形成之初進行快速的清除。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 種實現藍藻水華的"藍藻"與"水'、連續、高效分離的藍藻水華高效 分離收集裝置。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 種藍藻水華高效分離收集裝置,其特點是它設有漂浮於水面上的集藻器和收集器,集藻器與收集器通過導流軟管連通,所述的收集器設 有設置在水面以下的聚藻槽和設置在水面以上的吸藻罩,聚藻槽和吸 藻罩之間設有藍藻吸入通道,吸藻罩的上部設有排氣裝置,吸藻罩的 頂部設有活頁排氣窗,吸藻罩的下部周邊設有一圈向四周延伸的浮水 覆膜,浮水覆膜的最外圈設有小浮囊,在所述聚藻槽的下部裝有浮力 可調的主浮囊。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 步實現,所述浮水覆膜設有向外放射狀設置的加強筋。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 步實現,聚藻槽和吸藻罩之間設置有間距調整裝置收集裝置放入水中,通過調節主浮囊的浮力來控制本裝置的吃水 深度,浮水覆膜蓋住水面浮藻,由排氣裝置向外排氣,在吸藻罩與聚 藻槽之間形成負壓,這樣浮於水面的藍藻被抽吸進聚藻槽中,通過設 在聚藻槽底部的導流軟管流向集藻器,並被及時抽走。本實用新型與 現有技術相比,實現藍藻水華的"藍藻"與"水"連續、高效分離與收集,所得藻水含藻量在20%以上。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藍藻水華高效分離收集裝置,它設有漂浮於水面上的集藻器 8和收集器,集藻器8與收集器通過導流軟管9連通,集藻器8和收 集器都設有浮囊,在浮囊1裡充有氣體,通過控制浮囊1體積的大小來控制其吃水的深度。所述的收集器設有設置在水面以下的聚藻槽10和設置在水面以上的吸藻罩4,聚藻槽10和吸藻罩4之間設有藍 藻吸入通道5,聚藻槽10和吸藻罩4之間設置有間距可調裝置,從 而可以調節藍藻吸入通道的大小。吸藻罩4的上部設有排氣裝置3, 吸藻罩4的頂部設有活頁排氣窗2,吸藻罩4的下部周邊設有一圈向 四周延伸的浮水覆膜6,浮水覆膜6設有向外放射狀設置的加強筋, 加強筋可以是具有浮力的空心管,浮水覆膜6的最外圈設有小浮囊7。 收集器下部的主浮囊1對稱的設置在藍藻吸入通道下部。
權利要求1.一種藍藻水華高效分離收集裝置,其特徵在於它設有漂浮於水面上的集藻器(8)和收集器,集藻器(8)與收集器通過導流軟管(9)連通,所述的收集器設有設置在水面以下的聚藻槽(10)和設置在水面以上的吸藻罩(4),聚藻槽(10)和吸藻罩(4)之間設有藍藻吸入通道(5),吸藻罩(4)的上部設有排氣裝置(3),吸藻罩(4)的頂部設有活頁排氣窗(2),吸藻罩(4)的下部周邊設有一圈向四周延伸的浮水覆膜(6),浮水覆膜(6)的最外圈設有小浮囊(7),在所述聚藻槽(10)的下部裝有浮力可調的主浮囊(1)。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藍藻水華高效分離收集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浮水覆膜(6)設有向外放射狀設置的加強筋。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藍藻水華高效分離收集裝置,其特徵在於 聚藻槽(10)和吸藻罩(4)之間設置有間距調整裝置
專利摘要一種藍藻水華高效分離收集裝置,它設有漂浮於水面上的集藻器和收集器,集藻器與收集器通過導流軟管連通,所述的收集器設有設置在水面以下的聚藻槽和設置在水面以上的吸藻罩,聚藻槽和吸藻罩之間設有藍藻吸入通道,吸藻罩的上部設有排氣裝置,吸藻罩的頂部設有活頁排氣窗,吸藻罩的下部周邊設有一圈向四周延伸的浮水覆膜,浮水覆膜的最外圈設有小浮囊,在聚藻槽的下部裝有浮力可調的主浮囊。浮水覆膜蓋住水面浮藻,由排氣裝置向外排氣,在吸藻罩與聚藻槽之間形成負壓,浮於水面的藍藻被抽吸進聚藻槽中,通過設在聚藻槽底部的導流軟管流向集藻器,並被及時抽走。實現藍藻水華的藍藻與水連續、高效分離與收集,所得藻水含藻量在20%以上。
文檔編號E02B3/02GK201106171SQ20072004240
公開日2008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23日
發明者明 朱 申請人:淮海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