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自動化恆溫裝置的計算機機箱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02:41:0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計算機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帶有自動化恆溫裝置的計算機機箱。
背景技術:
機箱作為電腦配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電腦配件,起到一個承託和保護作用,此外,電腦機箱具有電磁輻射的屏蔽的重要作用,由於機箱不像CPU、顯卡、主板等配件能迅速提高整機性能,所以在DIY中一直不被列為重點考慮對象。但是機箱也並不是毫無作用,一些用戶買了雜牌機箱後,因為主板和機箱形成迴路,導致短路,使系統變得很不穩定。計算機機箱溫度的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影響到計算機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現有的計算機機箱不具有溫度自動化控制的功能,而且結構單一,機箱的高度不方便調節,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帶有自動化恆溫裝置的計算機機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帶有自動化恆溫裝置的計算機機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計算機機箱溫度的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影響到計算機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現有的計算機機箱不具有溫度自動化控制的功能,而且結構單一,機箱的高度不方便調節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有自動化恆溫裝置的計算機機箱,包括機箱主體,所述機箱主體的底部四角均固定有安裝塊,所述安裝塊的底部螺接有調節螺杆,所述調節螺杆的底部安裝有支腿,所述機箱主體的內腔底部安裝有單片機,所述單片機的頂部安裝有驅動單元,所述機箱主體的內腔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製冷片和加熱片,所述機箱主體的內壁設置有吸水層,所述機箱主體的左右兩側均開有通風口,所述機箱主體的前表面頂部插接有存儲盒,所述機箱主體的內腔底部安裝有溫度傳感器,所述單片機分別與驅動單元、製冷片、加熱片和溫度傳感器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存儲盒上安裝有把手。
優選的,所述通風口的內腔安裝有防塵網。
優選的,所述吸水層為吸水樹脂層。
優選的,所述機箱主體的前表面底部設置有氣泡水平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帶有自動化恆溫裝置的計算機機箱,通過溫度傳感器檢測箱體內的溫度,當溫度過高或者過低時,單片機通過驅動單元驅動加熱片或者製冷片對機箱內進行溫度的調節,從而保證了機箱內溫度的恆定,使得計算機維持在一個恆定的溫度下運行,方便用戶合理的規劃計算機的使用時間,提高計算機的使用壽命和工作效率,存儲內可以用於存儲一些辦公用具,通過調節螺杆可以調節箱體的高度,從而滿足不同場所的使用需要,箱體的內壁還設置了吸水層,用於吸收箱體內的水分,防止計算機元件的短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 機箱主體、2 安裝塊、3 調節螺杆、4 支腿、5 單片機、6 驅動單元、7 加熱片、8 製冷片、9 吸水層、10 通風口、11 存儲盒、12 溫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帶有自動化恆溫裝置的計算機機箱,包括機箱主體1,所述機箱主體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有安裝塊2,所述安裝塊2的底部螺接有調節螺杆3,所述調節螺杆3的底部安裝有支腿4,所述機箱主體1的內腔底部安裝有單片機5,所述單片機5的頂部安裝有驅動單元6,所述機箱主體1的內腔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製冷片8和加熱片7,所述機箱主體1的內壁設置有吸水層9,所述機箱主體1的左右兩側均開有通風口10,所述機箱主體1的前表面頂部插接有存儲盒11,所述機箱主體1的內腔底部安裝有溫度傳感器12,所述單片機5分別與驅動單元6、製冷片8、加熱片7和溫度傳感器12電性連接。
其中,所述存儲盒11上安裝有把手,便於存儲盒11的開啟與關閉,所述通風口10的內腔安裝有防塵網,反正灰塵進入機箱主體1內,所述吸水層9為吸水樹脂層,能夠有效的吸收機箱主體1內的水分,防止計算機元件的受潮短路,所述機箱主體1的前表面底部設置有氣泡水平儀,便於在進行調節高度時對機箱主體1水平度的把握。
工作原理:根據機箱主體1的放置使用需要,旋轉支腿4,調節機箱主體1的高度,在使用時,存儲盒11內可以存放一些辦公用具,機箱主體1內壁的吸水層9能夠吸收機箱主體1內的水汽,防止計算機元件的短路,溫度傳感器12用於檢測機箱主體1內的溫度,並將檢測的溫度反饋至單片機5,若溫度低於或者高於溫度的設定值時,單片機5通過驅動單元6啟動製冷片8或者加熱片7工作,從而保證了機箱主體1內的溫度恆定,單片機5可以通過導線與計算機顯示屏連接,能夠將溫度傳感器12檢測到的溫度數據實時的傳遞到計算機的顯示屏上,便於觀察,方便用戶合理的規劃計算機的使用時間。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