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胃腸內鏡消毒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07:15:36 2
專利名稱:新型胃腸內鏡消毒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胃腸內鏡消毒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一種消毒方法是把胃腸內鏡放置在水桶式水槽內,先用自來水清洗,同時人工擦拭,然後用消毒液浸泡,再用自來水清洗,不但費人力和時間,而且清洗潔淨程度不能保證,另一種消毒方法是把胃腸內鏡豎直懸掛在支架上,噴頭上下移動對胃腸內鏡噴洗消毒,去掉胃腸內鏡上粘液效果不佳,而且不宜保持對胃腸內鏡的浸泡時間。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胃腸內鏡消毒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循環液管道、噴液管、機箱、胃內鏡、供液泵、抽液泵、內支承A、供液閥、循環液閥、排液閥、斜噴孔、內支承B、鏡託,其特徵在於循環液管道安裝有供給壓力液的供液泵及供循環液管道內保持循環液的抽液泵,在相對應管道上裝設供液閥、循環液閥及排液閥,分別對循環液管道供壓力液,使循環液管道內保持壓力液循環及排除循環液管道內的液體,循環液管道水平地支持在機箱內,其兩端內壁設置有內支承A固定支承噴液管兩端,使噴液管與循環液管道之間保持環狀空隙,噴液管的壁上開設斜噴孔,且其孔中心線與胃內鏡外表面相切,從斜噴孔噴出的壓力液易清洗胃內鏡外表面的粘液,噴液管兩端內壁上設置有內支承B支承胃內鏡兩端,以確保胃內鏡與噴液管之間保持環狀空隙,增加噴射液的噴射效果,機箱的前壁外設有一鏡託支持胃內鏡的伸出端,使胃內鏡保持穩定不動,機箱內可以支持兩根並聯的循環液管道分別清洗胃內鏡和腸內鏡。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新型胃腸內鏡消毒裝置除粘液效果好,不用人工,同時所需清洗時間也較短,易於在市場中推廣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循環液管道1、噴液管2、機箱3、胃內鏡4、供液泵5、抽液泵6、內支承A7、供液閥8、循環液閥9、排液閥10、斜噴孔11、內支承B 12、鏡託13。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以下具體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循環液管道1、噴液管2、機箱3、胃內鏡4、供液泵5、抽液泵6、內支承A7、供液閥8、循環液閥9、排液閥10、斜噴孔11、內支承B12、鏡託13,其特徵在於循環液管道1安裝有供給壓力液的供液泵5及供循環液管道內保持循環液的抽液泵6,在相對應管道上裝設供液閥8、循環液閥9 及排液閥10,分別對循環液管道1供壓力液,使循環液管道1內保持壓力液循環及排除循環液管道內的液體,循環液管道1水平地支持在機箱3內,其兩端內壁設置有內支承A7固定支承噴液管2兩端,使噴液管2與循環液管道1之間保持環狀空隙,噴液管2的壁上開設斜噴孔11,且其孔中心線與胃內鏡4外表面相切,從斜噴孔11噴出的壓力液易清洗胃內鏡4 外表面的粘液,噴液管2兩端內壁上設置有內支承B12支承胃內鏡4兩端,以確保胃內鏡4 與噴液管2之間保持環狀空隙,增加噴射液的噴射效果,機箱3的前壁外設有一鏡託13支持胃內鏡4的伸出端,使胃內鏡4保持穩定不動,機箱3內可以支持兩根並聯的循環液管道 1分別清洗胃內鏡4和腸內鏡。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1.新型胃腸內鏡消毒裝置,包括循環液管道(1)、噴液管O)、機箱(3)、胃內鏡、供液泵(5)、抽液泵(6)、內支承A(7)、供液閥(8)、循環液閥(9)、排液閥(10)、斜噴孔(11)、內支承B(12)、鏡託(13),其特徵在於循環液管道(1)安裝有供給壓力液的供液泵( 及供循環液管道內保持循環液的抽液泵(6),在相對應管道上裝設供液閥(8)、循環液閥(9)及排液閥(10),循環液管道(1)水平地支持在機箱(3)內,其兩端內壁設置有內支承A(7)固定支承噴液管( 兩端,噴液管( 的壁上開設斜噴孔(11),且其孔中心線與胃內鏡(4)外表面相切,噴液管( 兩端內壁上設置有內支承B(U)支承胃內鏡(4)兩端,機箱C3)的前壁外設有一鏡託(13)支持胃內鏡⑷的伸出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新型胃腸內鏡消毒裝置,其特徵在於循環液管道安裝有供給壓力液的供液泵及供循環液管道內保持循環液的抽液泵,在相對應管道上裝設供液閥、循環液閥及排液閥,循環液管道水平地支持在機箱內,其兩端內壁設置有內支承A固定支承噴液管兩端,噴液管的壁上開設斜噴孔,且其孔中心線與胃內鏡外表面相切,噴液管兩端內壁上設置有內支承B支承胃內鏡兩端,機箱的前壁外設有一鏡託支持胃內鏡的伸出端。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新型胃腸內鏡消毒裝置除粘液效果好,不用人工,同時所需清洗時間也較短,易於在市場中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A61L2/18GK201949374SQ20112004463
公開日2011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3日
發明者劉善剛, 劉彥濤 申請人:劉善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