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劉慈欣小說講的什麼(讀書筆記9劉慈欣短篇小說流浪地球)
2023-06-13 13:06:22 6
前言
2022年很可能稱為「三體年」,網飛的《三體》劇集,騰訊的《三體》劇集,B站的《三體》動畫。讓這部小說的熱度再度達到巔峰。我曾經在15年的時候讀過一遍三體,開始讀的很艱難,後面被大劉的各種奇思妙想震驚的合不攏嘴。這部書對當時的我來說太震撼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的閱讀類型。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是《三體》的死忠粉了。
在「三體年」來臨之際,我原計劃重新細細回味一下這部作品,並詳細梳理一下自己的讀後感。但是在那之前我想先把大劉的其他作品拜讀一下,意圖深入了解大劉的科幻世界。所以先從短篇開始吧。
三個版本裡我更看好B站的動畫版
《流浪地球》
個人評分:9分
簡介:三個多世紀前,天體物理學家們發現太陽內部氫轉化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經過巨型計算機的演算,太陽會在400年內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之後的太陽變為一顆巨大但暗淡的紅巨星。而太陽膨脹後的大小,會把現在地球運行的軌道「吞」進去。不過放心,地球不會被「吞」,因為在氦閃發生的時候,地球已經汽化了。而且整個太陽系都不適宜生存。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類決定全體移民人馬座的比鄰星。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裝了數萬個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流浪。預計整個流浪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剎車時代(讓地球停止轉動),逃逸時代(將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逃離太陽系),流浪時代Ⅰ(在外太空持續加速,飛向比鄰星),流浪時代Ⅱ(地球重新自轉,開始減速),新太陽時代(泊入比鄰星軌道,稱為這顆恆星的衛星)。整個移民過程將延續兩千五百年時間,一百代人。
小說著重在前三個時代,主要是不同時代人類社會的變化,比如愛情成為了沒用的東西,人類的一切經歷都是為了生存;當出現危險的時候,所有人自覺優先把逃生機會讓給更年輕的人,以保證種族的延續。可就是在這樣的社會,還是發生了因為謠言引起的叛亂,經過一連串反轉,最終人類還是進入了流浪時代。
流浪地球
個人讀後感:可能在某種層面上比三體更被大眾熟知的作品,畢竟當年改編的電影曾一度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崛起之作,對此我保留意見。電影並沒有演繹出小說的全部內容。
行星發動機的設想實在太棒了。地球不適宜生存,人類遷移去其他星系的故事太多了,但是其他故事裡都是人類怎麼造飛船,逃離地球。從沒有一個給地球安上發動機,直接作為飛船的故事。這個想法太棒了。
小說裡我最喜歡的是第三章《叛亂》,人類已經進入了集體社會,或者已經有了集體意識的雛形。在這樣一個以人類種族延續為第一甚至唯一任務的時期,居然會出現叛亂。而起因居然是謠言!民間謠傳太陽並不會爆炸,一切都是領導者的謊言。沒想到幾乎達到了全民響應的情況,愚民們搶奪了地球的控制權,就在慶祝勝利的一個小時後,打臉來得那麼迅速和有力。大劉實在太善於寫人性的弱點和劣根性了,而這是除了各種科幻妙想外,我最喜歡大劉作品的點。
片段摘抄:
叛亂軍來到了地球駕駛室,聯合政府的最高執政官面對叛軍說了這段話。
「我們本來可以戰鬥到底的,但這可能導致地球發動機失控,這種情況一旦發生,過量巨變的物質將燒穿地球,或蒸發全部海洋,所以我們決定投降。我們理解所有的人,因為已經進行了四十代人、還要延續一百代人的艱難奮鬥中,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個奢求。但也請所有的人記住我們,站在這裡的這五千多人,這裡有聯合政府的最高執政官,也有普通的列兵,是我們把信念堅持到了最後。我們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證實的那一天,但如果人類得以延續萬代,以後所有的人將在我們的墓前灑下自己的眼淚,這顆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們永恆的紀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