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洩漏組合濾波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21:09:11 2
專利名稱:防洩漏組合濾波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氣器件,特別是一種濾波器。
背景技術:
濾波器(filter),是一種用來消除電子幹擾的器件,將輸入或輸出經過過濾而得到純淨的直流電。對特定頻率的頻點或該頻點以外的頻率進行有效濾除的電路,就是濾波器,其功能就是得到一個特定頻率或消除一個特定頻率。濾波器一般有兩個埠,一個輸入信號、一個輸出信號。濾波器是由電感器和電容器構成的網路,可使混合的交直流電流分開。電源整流器中,即藉助此網路濾淨脈動直流中的漣波,而獲得比較純淨的直流輸出。最基本的濾波器,是由一個電容器和一個電感器構成,稱為L型濾波。所有各型的濾波器,都是集合L型單節濾波器而成。基本單節式濾波器由一個串聯臂及一個並聯臂所組成,串聯臂為電感器,並聯臂為電容器。現有技術的濾波器產品,實際使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瑕疵:1.屏蔽密封性能不高,部分頻點電磁兼容傳導測試會有超標現象;2.由於濾波器大部分的材料為金屬導體,其密度較高,導致最終產品較重,在一些固定設備的使用中通常比較穩定;但是在一些移動,尤其是高速移動的設備中,容易引起脫落,造成使用故障。3.在大功率 設備上工作不穩定,可承受的電流較小。4.在頻率比較高的時候濾波效果不好,提升困難。5.交直流組合濾波器有電流洩漏現象。 因此,需要改進現有的濾波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將原A、B、C三相線的接地電容取消,僅在接地線N線上增加接地電容的組合濾波器,來減少洩漏電流。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防洩漏組合濾波器,包括直流支路部分(I)和交流支路部分(2),直流支路部分(I)和交流支路部分(2)並行,其特徵在於:在交流支路部分A線路上串接電感LI和L5 ;B線路上串接電感L2和L5 ;(:線路上串接電感L3和L5 #線路上串接電感L4和L5 ;在A線路上電感LI的右側到N線路接有電容Cl ;B線路上電感L2的右側到N線路接有電容C2 ;C線路上電感L3的右側到N線路接有電容C3 ;在N線上增加接地電容C10。進一步,所述N線上的接地電容ClO的容抗優選0.0376uF-0.0564uF。綜上所述,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既能保證產品的濾波性能,又能有效的降低了實際使用時的洩漏電流。
圖1是本實用新型防洩漏濾波器電路圖。圖中標記:1為直流支路部分,2為交流支路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防洩漏組合濾波器,包括直流支路部分(I)和交流支路部分(2),直流支路部分(I)和交流支路部分(2)並行,其特徵在於:在交流支路部分A線路上串接電感LI和L5 ;B線路上串接電感L2和L5 ;C線路上串接電感L3和L5 ;N線路上串接電感L4和L5 ;在A線路上電感LI的右側到N線路接有電容Cl ;B線路上電感L2的右側到N線路接有電容C2 ;C線路上電感L3的右側到N線路接有電容C3 ;在N線上增加接地電容C10。所用ClO電容的容抗為0.047uF。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於:在保證濾波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洩漏電流。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 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防洩漏組合濾波器,包括直流支路部分(I)和交流支路部分(2),直流支路部分(I)和交流支路部分(2)並行,其特徵在於:在交流支路部分A線路上串接電感LI和L5 ;B線路上串接電感L2和L5 ;(:線路上串接電感L3和L5 #線路上串接電感L4和L5 ;在A線路上電感LI的右側到N線路接有電容Cl ;B線路上電感L2的右側到N線路接有電容C2 ;C線路上電感L3的右側到N線路接有電容C3 ;在N線上增加接地電容CIO。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洩漏組合濾波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接地電容ClO的容抗為 0.0376uF-0.0 564uF。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洩漏組合濾波器,包括直流支路部分和交流支路部分,直流支路部分和交流支路部分並行,其特徵在於在交流支路部分A線路上串接電感L1和L5;B線路上串接電感L2和L5;C線路上串接電感L3和L5;N線路上串接電感L4和L5;在A線路上電感L1的右側到N線路接有電容C1;B線路上電感L2的右側到N線路接有電容C2;C線路上電感L3的右側到N線路接有電容C3;在N線上增加接地電容C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既能保證產品的濾波性能,又能有效的降低了實際使用時的洩漏電流。
文檔編號H02M1/14GK203135704SQ201320013889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1日
發明者徐波, 蘇曉光, 侯燕萍 申請人:常州市多極電磁環境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