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路協同智能交通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21:38:06 2

本發明涉及道路交通控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路協同智能交通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智能交通系統在我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國的許多大城市在交通基礎設施比較完備的基礎上,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了,交通領域的信息化程度在慢慢提高,交通服務水平提高了,居民購車需求就上漲了,隨之機動車保有量逐年增加,新的交通需求就又產生了,人們對交通服務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了,這就對交通管理者來說是一個新的考驗。
而針對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以及道路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容易使駕駛員存在駕駛風險,現有的很多智能交通系統只能根據車輛獨自的行駛情況進行告警提醒,並不能做到基於車聯網架構下實現綜合多方面情況對行駛車輛作出最佳的告警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車路協同智能交通控制系統,它考慮的因素更全面,能夠在汽車在監控路段行駛過程中起到智能的告警控制作用。
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車路協同智能交通控制系統,包括GPS模塊、車內短距離通信模塊、路面溼度傳感器、速度傳感器、車輛處理控制模塊、剎車減速輔助系統、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和告警器,其中:
GPS模塊,用於定位車輛的位置信息;
車內短距離通信模塊,與GPS模塊連接,用於將各自車輛的位置信息傳輸給周邊車輛;
路面溼度傳感器,用於監測路面溼度情況,並傳輸給車輛處理控制模塊;
速度傳感器,用於監測車輛速度,並傳輸給車輛處理控制模塊;
車輛處理控制模塊,與車內短距離通信模塊連接,用於根據周邊車輛位置信息計算處理獲得與周邊車輛的距離;還分別與路面溼度傳感器和剎車減速輔助系統連接;
當車輛本身與周邊車輛的距離低於距離安全值時或當路面溼度情況低於路面溼度安全值時,由車輛處理控制模塊觸發告警器告警;
當車輛本身與周邊車輛距離低於距離安全值,且路面溼度情況低於路面溼度安全值和/或車速高於車速設定值時,所述車輛處理控制模塊觸發剎車減速輔助系統減速;
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與車輛處理控制模塊連接,用於在監控路段接收監控車輛位置信息和車速信息,並對其進行分析處理,判斷是否發送監控路段擁堵告警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分析處理包括:
根據所監控的車輛的車速和位置情況,判斷監控路段是否存在擁堵情況,若存在所監控路段的一定數量的車輛的平均車速低於所監控路段設定的車速範圍,且它們之間的車距等於或者低於設定的距離範圍,則判定所監控路段出現擁堵情況,且發送告警信號至車輛的車輛處理控制模塊。
在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中,若存在速度超過監控路段限速上限10%的,則這部分速度數據會設定為跟蹤信息,並發送告警信息至車輛處理控制模塊,若一定時間內所述跟蹤信息超速依舊保持在監控路段限速上限10%則發送至交警部門告警記錄。
進一步地,本發明還包括設置在監控路段上視頻傳感器,所述視頻傳感器與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連接;且在交通服務控制平臺中設有安全帶檢測模塊,用於識別從視頻傳感器獲取的視頻數據中駕駛員是否有沒佩戴安全帶,對車窗中人體上半身區域進行檢測,利用混合多尺度可變形部件模型的模式識別方法進行安全帶檢測。
進一步地,本發明通過安全帶檢測模塊檢測到駕駛員如果沒有佩戴安全帶則會發送告警信息到對應車輛的車輛處理控制模塊,並由車輛處理控制模塊觸發告警器進行告警提醒,同時系統進行告警記錄;若存在連續兩次監控路段的視頻傳感器拍攝到車輛駕駛員沒有佩戴安全帶,則車輛處理控制模塊接收到兩次未佩戴安全帶的告警信號後,同時觸發剎車減速系統減速。
進一步地,本發明還包括道路燈控單元,用於控制路口紅綠燈時間;所述道路燈控單元與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連接,接收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發送的紅綠燈調控信號,當監控路段出現擁堵情況,紅燈持續時間比路況正常時間縮短,而且道路燈控單元紅綠燈持續時間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會發送給車輛的車輛處理控制模塊,方便車主提前了解做好駕駛準備。
本發明中,車輛中還包括與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連接的智能控燈系統,所述智能控燈系統根據車與車的距離控制調整車的遠光燈的啟閉。
由於現實車輛在夜晚道路行駛過程中經常都開啟遠光燈行駛,這樣容易對前面和對面的汽車行駛產生影響,本發明中,所述智能控燈系統根據路面情況啟用,它能夠在前車與後車位於一定車距範圍內,通過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獲取的綜合信息識別位於該車距範圍內位於最前面的車輛,允許該車輛遠光燈開啟,而位於該車距範圍內的其它車輛遠光燈關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能夠根據路況實時為車輛提供告警信息;
2.能夠檢測駕駛員的安全帶佩戴情況,並進行告警提醒。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車路協同智能交通控制系統,包括GPS模塊、車內短距離通信模塊、路面溼度傳感器、速度傳感器、車輛處理控制模塊、剎車減速輔助系統、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和告警器,其中:
GPS模塊,用於定位車輛的位置信息;
車內短距離通信模塊,與GPS模塊連接,用於將各自車輛的位置信息傳輸給周邊車輛;
路面溼度傳感器,用於監測路面溼度情況,並傳輸給車輛處理控制模塊;
速度傳感器,用於監測車輛速度,並傳輸給車輛處理控制模塊;
車輛處理控制模塊,與車內短距離通信模塊連接,用於根據周邊車輛位置信息計算處理獲得與周邊車輛的距離;還分別與路面溼度傳感器和剎車減速輔助系統連接;
當車輛本身與周邊車輛的距離低於距離安全值時或當路面溼度情況低於路面溼度安全值時,由車輛處理控制模塊觸發告警器告警;
當車輛本身與周邊車輛距離低於距離安全值,且路面溼度情況低於路面溼度安全值和/或車速高於車速設定值時,所述車輛處理控制模塊觸發剎車減速輔助系統減速;
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與車輛處理控制模塊連接,用於在監控路段接收監控車輛位置信息和車速信息,並對其進行分析處理,判斷是否發送監控路段擁堵告警信號。
所述分析處理包括:
根據所監控的車輛的車速和位置情況,判斷監控路段是否存在擁堵情況,若存在所監控路段的一定數量的車輛的平均車速低於所監控路段設定的車速範圍,且它們之間的車距等於或者低於設定的距離範圍,則判定所監控路段出現擁堵情況,且發送告警信號至車輛的車輛處理控制模塊。
在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中,若存在速度超過監控路段限速上限10%的,則這部分速度數據會設定為跟蹤信息,並發送告警信息至車輛處理控制模塊,若一定時間內所述跟蹤信息超速依舊保持在監控路段限速上限10%則發送至交警部門告警記錄。
實施例2
基於圖2的框架,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區別在於,還包括設置在監控路段上視頻傳感器,所述視頻傳感器與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連接;且在交通服務控制平臺中設有安全帶檢測模塊,用於識別從視頻傳感器獲取的視頻數據中駕駛員是否有沒佩戴安全帶,對車窗中人體上半身區域進行檢測,利用混合多尺度可變形部件模型的模式識別方法進行安全帶檢測。
通過安全帶檢測模塊檢測到駕駛員如果沒有佩戴安全帶則會發送告警信息到對應車輛的車輛處理控制模塊,並由車輛處理控制模塊觸發告警器進行告警提醒,同時系統進行告警記錄;若存在連續兩次監控路段的視頻傳感器拍攝到車輛駕駛員沒有佩戴安全帶,則車輛處理控制模塊接收到兩次未佩戴安全帶的告警信號後,同時觸發剎車減速系統減速。
還包括道路燈控單元,用於控制路口紅綠燈時間;所述道路燈控單元與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連接,接收交通信息處理控制平臺發送的紅綠燈調控信號,當監控路段出現擁堵情況,紅燈持續時間比路況正常時間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