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紅樓夢賈寶玉三件事(賈寶玉的最終結局並不是去當和尚)
2023-06-22 19:29:39 2
導語:雖然善良的人們都以為《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因為始終放不下林黛玉,最終出家做了和尚,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可實際上,賈寶玉並沒有去當和尚,而是死了,並且死得很難看。
大家不要忘了,青更峰下的那塊頑石最初來紅塵的目的是什麼,他只想在那富貴溫柔鄉裡享受一番,而並非是在看破紅塵之後,出家從佛度化他人的。所以,他沒有那麼深的覺悟,也沒有那麼高的境界。
他本身是一塊頑石,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享受,而非肩負某種使命。並且,他最初也允諾了的,待富貴夢醒後,他仍然回到青更峰做他的頑石,變回原形,繼續任人踐踏。後來,也果然被癩頭和尚與跛足道人打回原形,帶回了青更峰,這就是他的命定結局,無可更改。
也就是說,「賈寶玉」實際上是沒有肉身和形體的,他的形體是脫胎於「甄寶玉」,也就是克隆了甄寶玉的形體容貌,而賈寶玉的元神就是一塊頑石的靈魂。也就是一塊成了精的石頭。
在《紅樓夢》即將結尾的篇章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隱約透露出賈寶玉「已經死亡」的事實和線索。
那是賈寶玉中舉後,想要跟隨癩頭和尚出家的一個橋段。他似乎是想最後一次拜別父親,於是,就徒步去了父親任職的地方,當時的賈政看到寶玉後,驚愕不已。那個時代,沒有飛機與火車,賈寶玉是怎麼突然出現在賈政「面前」的?
咱們看看原文是怎樣描述的:
賈政想到寶玉的事,便停筆,抬頭忽見船頭上微微的雪影裡面一個人,光著頭,赤著腳,身上披著一領大紅猩猩氈的鬥篷,向賈政倒身下拜。賈政尚未認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問他是誰。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來打了個問訊,賈政才要還揖,迎面一看,不是別人,卻是寶玉,賈政吃一大驚,忙問道:「可是寶玉麼?"那人只不言語,似喜似悲.賈政又問道:「你若是寶玉,如何這樣打扮,跑到這裡?"寶玉未及回言,只見舡頭上來了兩人,一僧一道,夾住寶玉說道:「俗緣已畢,還不快走。」說著,三個人飄然登岸而去。
這一段的關鍵詞是:「光頭赤腳」「夾住寶玉」。在冰天雪地裡,賈寶玉竟然光頭赤腳,這是一個凡人能夠達到的段位麼?雖然習武之人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之說,可賈寶玉並非習武之人,而是一個養尊處優的紈絝子弟,本就身體羸弱動輒生病。從何時起,身體素質變得這麼好了?在冰天雪地裡光著腳丫,雙足居然沒被凍掉?這是一個凡人所能做到的麼?
很顯然,此時的寶玉已經不是「凡人」了,而是生魂離體,就為了來辭別父親。並且,他拜別父親的禮數也是依俗人之禮,是拜了四拜,而不是像出家人那樣雙手合十,行稽首禮。所以說,這哪裡是出家?分明是一個即將往生的俗家生魂啊。
再看看癩頭和尚與跛足道人的行為表現,就更令人質疑了,他們不是在後隨行,或陪伴,而是一左一右,或一前一後地「夾住寶玉」。這是什麼動作?分明是押送啊。這個動作的潛意識就是:「咱們看緊了他,可別讓他跑了。」
如果寶玉是因為看破紅塵自願出家,哪裡需要別人「押解監督」?看意思,賈寶玉完全是被逼無奈的,是非常不情願的。他此時的處境更像是「無路可逃」,而並非是萬念俱灰、甘願皈依。
2:寶玉的去處,即是「來處」我們繼續看原文,看寶玉是不是「從何處來往何處去的」,換句話說:「起點既是終點,來處既是歸處。」原文如下:
賈政不顧地滑,急忙來趕。見那三人在前,那裡趕得上,只聽見他們三人口中不知是哪個作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遊兮,鴻蒙太空。誰與我遊兮,吾誰與從,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
關鍵詞是:「青埂之峰」「歸彼大荒」。大家都知道,最初,賈寶玉就是青更峰下的一塊頑石,因為貪戀紅塵富貴,所以才懇求再四,讓癩頭和尚帶他去那溫柔富貴鄉裡體驗一回。如今,黃粱夢醒,他自然是要被「打回原形」,重新回到大荒山無稽崖的。
這塊頑石,原本就是一塊「成了精」的石頭,如今肉身已滅,自然要回歸大荒山了。而且,癩頭和尚與跛足道人生怕他的魂魄繼續貪戀紅塵,去附著別人的肉身,繼續沉迷於聲色富貴中不能自渡,所以,才把他的生魂「夾在中間」,強行把他帶回青更峰。
這個情節與賈瑞正照「風月寶鑑」時,然後被鬼差鎖住魂魄帶走的情節多麼相似?還有秦鍾在彌留之際,也是被兩個陰差鎖住魂魄強行帶走的。因為人都不願意死,死後的魂魄都捨不得離開親人。所以,那些脫殼的生魂需要在一些「外力的挾制」下,才肯去往「該去的地方」。
,